第22章 犹太人的早期历史
现在,我们来谈一谈一个闪米特族系的分支——希伯来人。在当时,这个民族的重要性其实远远不及它日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希伯来人就已经在犹地亚定居很长时间了,也是从那以后,首都一直设在耶路撒冷。他们的历史与南方的埃及、北方相继出现的叙利亚、亚述和巴比伦等各大帝国的历史是交织在一起的。这是因为希伯来人的国土是北方各国和埃及往来的必经之地。
希伯来人之所以给后世留下了举世瞩目的影响,还要归功于他们创造的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这既是一本汇聚世界史、法律、年代学和赞美诗的合集,又是一本集箴言、诗、小说和政治言论于一体的百科全书。这本被后世基督徒称作《旧约》的,正是希伯来《圣经》,它大约成书于公元前400年或公元前500年。
这部作品很可能是在巴比伦首次完成编纂整理工作的。上文中提到过,当亚述人正和米提亚人、波斯人以及迦勒底人拼命战斗时,埃及法老尼科二世也在侵略亚述帝国。公元前608年,犹太国王约西亚率众反抗尼科二世,但不幸战败身亡,因此,犹太国成了埃及的附属国。后来,巴比伦的新迦勒底王尼布甲尼撒大帝把尼科赶回了埃及,企图在耶路撒冷拥立一位傀儡国王来统治犹太国,可是这个图谋失败了,因为犹太民众将巴比伦派来的官吏杀了。正因如此,尼布甲尼撒痛下决心,想彻底消灭这个让埃及和北方帝国相互制约的小犹太国。于是,耶路撒冷遭到了残酷的烧杀抢掠,而幸存的居民也被当作战俘送往巴比伦。此后,这些难民就一直被羁押在巴比伦,直到公元前538年居鲁士攻克此城,才把他们送回故土,让他们重建了耶路撒冷的城墙和庙宇。
在此之前,犹太人似乎并不是一个非常开化和团结的民族,只有少数人可以读书识字。即便从他们自己的历史书来看,也没有谁读过《圣经》开篇的几章。约西亚时代第一次有人提到了这本书。被俘虏到巴比伦的耻辱经历,使得他们开化且团结起来。回到故土后,他们才重新意识到本国文学的重要性,于是他们重新成为有敏锐的自我意识和政治头脑的民族。
在那个时候,他们的《圣经》可能只有“首五卷”,也就是我们现在所知的《旧约》开头的五篇。除此之外,还有大量其他独立成篇的书,例如编年史、圣诗和箴言,这些作品与“首五卷”一同被归入后来的希伯来《圣经》中。
希伯来《圣经》开篇所描述的故事几乎与巴比伦的传说完全一样,都是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以及洪水的故事,这似乎是所有闪米特人的共同信念。而摩西和参孙的故事,又几乎与苏美尔、巴比伦的传说完全一样。不过,关于亚伯拉罕及其后的故事,则更具有犹太民族的特色。
如今我们推测,亚伯拉罕极有可能生活在汉谟拉比时代的巴比伦,成长于族长制的全盛时期。在《创世纪》的一篇中,读者可以看到上面记载着他漂泊的故事,以及他儿子、孙子的故事,而且还记录了他们成为埃及人俘虏的经过。据希伯来《圣经》记载,亚伯拉罕一来到迦南,上帝就将这片土地连带其中的大城市全都赐给了他和他的子孙们。
自从亚伯拉罕的子孙被羁押到埃及之后,摩西带领着他们在旷野中闯荡了50年之久,终于发展成由12个部族组成的大民族。随后,他们便从阿拉伯大沙漠大举东进,攻打迦南。或许这些事件就发生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300年的某段时期。然而奇怪的是,在埃及的历史资料上,没有任何一条与摩西和当时迦南相关的信息。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这次入侵并不成功,他们除了上帝恩赐的山地之外,毫无所获。在当时,迦南人并没有得到沿海地带的所有权,这些地区仍然掌握在爱琴人和腓力斯人的手里。他们在此建立起来的城市全都抵挡住了希伯来人的进攻,这些城市包括加沙、加多、阿什杜德、阿斯卡伦和乔帕等。由于亚伯拉罕的子孙们自此之后全都定居在丘陵地带,所以他们也始终未能引起世人的注意。在此之前,他们曾长时间与腓力斯人发生冲突,并且还和与自己同属一宗的莫阿布人、米提亚人发生争战。如果读者想了解他们在这一时期的战斗经过,可以看看《旧约》中的《士师记》。毫不夸张地说,《士师记》简直就是他们灾难与失败的完整记录。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领导希伯来人的士师(类似于祭司)全都是由民间的长老们选举出来的。但是到了公元前1000年前后,他们选出来一个王,由他来统率三军、与敌人交战,这个人就是扫罗。就领导能力而言,扫罗并不比士师们更为出色,并且在吉尔布亚山的战斗中,扫罗被腓力斯人一箭穿胸而死,他的铠甲被当作战利品送到腓力斯人的维纳斯神庙展示,他的尸体则被钉在了贝塞香的城墙上。
扫罗的继承人大卫要比他更有谋略。希伯来民族在大卫的统治下取得了空前的繁荣,而这种繁荣与腓尼基的提尔人不无关系。提尔城的君主海勒姆是一位有远见的明君,他提议建立一条安全的贸易商道,这条道路穿越希伯来丘陵直达红海。这个提议深得人心,因为当时的传统商道必须途经埃及方能抵达红海,而埃及国内此时战乱频繁,就算此时埃及没有战争,这条路在往常也并不顺畅。就这样,海勒姆与大卫一拍即合,并且与之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的关系延续到大卫的儿子同时也是王位继承人的所罗门时代。耶路撒冷在海勒姆的援助下修筑了城墙、宫殿和寺庙。同时,作为回报,海勒姆被许可拥有红海船舰的营造权。贸易之门就这样通过耶路撒冷从南到北敞开了。同时,所罗门也带领着本民族进入了强盛时期,他甚至还迎娶了埃及法老的女儿。
但世间的事情通常是相对的,所罗门虽然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强大,但说到底,他也无非是一个小城邦的小国王而已,况且他的权威又是如此的短暂。从他离世之后没几年,耶路撒冷就被埃及第二十三王朝的第一位法老西谢克攻陷了,昔日的繁荣被彻底摧毁。时至今日,仍有很多评论家觉得《旧约》中的《列王记》和《历王记》篇里有关所罗门全盛时期的描述有待考证,他们觉得这是后世的撰写者出于爱国心与自尊心而刻意夸大的。但如果你仔细推敲《圣经》上的记录,你就会发现,开篇时描述的所罗门王国的那种鼎盛情景远没有第一次阅读时那样令人惊叹。如果对所罗门神庙的尺寸进行测量,你会奇怪它的规模与一般的郊区小教堂差不多。在亚述人的纪念碑上有一段记载,写着所罗门的继承人埃哈卜曾调拨一支2000人的军队与亚述军队交战,如果大家都看过这段记录,那么也就不会为他拥有1400辆战车感到惊叹了。《圣经》上还明确记载着,所罗门是个挥霍残暴、爱慕虚荣的人,他对百姓征收苛捐杂税,并且摊派了名目繁多的徭役。所以在他死后不久,王国的北部便从耶路撒冷分裂出去,成立了独立的以色列王国,但耶路撒冷仍是犹太国的首都。
海勒姆死后,提尔停止了对耶路撒冷提供援助,这也间接地终结了希伯来人短暂的繁荣。与此同时,埃及又一次振兴起来。原属一国的以色列和犹太国如今分裂成两个小国,于是以色列和犹太国的历史就成了夹在北方诸强之间的两个小国的历史:先是叙利亚,而后是亚述,再后来是巴比伦,南方是新崛起的埃及。这段历史充满了战乱和灾难,不过是未开化的君主统治着一群野蛮民族的历史。
公元前721年,亚述人全面入侵以色列,以色列全民皆成为俘虏,以色列从此在历史上销声匿迹。犹太国也同样遭到了入侵,但是他们没有放弃战斗,一直持续到公元前604年,才遭受到与以色列同样的命运。在整部《圣经》中,希伯来人的历史从士师时代开始,除了某些细节仍有批评和探讨的余地外,大体上还是真实可信的。这些故事与19世纪在埃及、亚述和巴比伦发掘出的古代遗物的研究结果基本吻合。
希伯来人在巴比伦羁留期间开始收集整理他们的历史,发展他们的传统。当居鲁士允许他们返回故土耶路撒冷时,他们无论在精神上,还是在知识上,都与被俘时大不相同了,因为他们已经学到了文明。有一种人,或者说某种新型人,在他们希伯来特有的民族性发展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先知。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些人,因为这些先知的出现,标志着一种新的、突出的力量已经在人类社会的稳步发展中形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