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回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话说秦钟既死,宝玉痛哭不已,李贵等劝解半天,才把宝玉劝住,回去时仍然凄恻哀痛。贾母拿出几十两银子帮着安葬,又另外准备了奠仪,让宝玉去祭吊。七日后就送殡掩埋了。宝玉天天思慕感悼,不知要到什么时候才罢休。
又不知过了多久,这天贾珍等来回贾政:“园内工程全部竣工,大老爷已经看过了,只等老爷看了,如果有不妥的地方,再行改造,好题匾额对联。”贾政听了,想了一会,说道:“这匾额对联倒是一件难事。论理应该请贵妃赐题才是,但贵妃若不亲眼看到景致,也不好妄拟;若等贵妃游览之后再题,偌大景致,若干亭榭,没有名字,也觉得寥落无趣,纵然花柳山水,也没有趣味。”众清客在旁笑答道:“老世翁说的很有道理。如今我们有个愚见:各处匾额对联是少不了的,也不能现在就定名。如今暂且先根据景致,或两字、三字、四字,拟出几个名字,暂且做灯匾联悬。等贵妃游览时,再请定名,岂不两全?”贾政等听了道:“果然是个好办法。我们今天就去看看,只管题了,如果妥当就用;不妥当,可将雨村请来,令他再拟。”众人笑道:“老爷今日肯定能拟出好名字,何必等雨村。”贾政笑道:“你们不知,我从小在花鸟山水题咏上就没有天赋。如今上了年纪,且案牍劳烦,对这怡情悦性的文章就更生疏了。即使拟了出来,也不免迂腐古板,反而不能使花柳园亭生色,倘若自己不妥协,反没意思。”众清客笑道:“这也无妨。大家看了一起拟,各举其长,好的就留下,不好的就删掉,不也是个办法。”贾政道:“说得很对。况且今日天气暖和,大家去逛逛。”说着起身,引着众人前往。贾珍先去园中知会众人。可巧近日宝玉因为思念秦钟,心情忧戚,贾母常命人带他到园中玩耍。此时也刚进去,忽见贾珍走来,对他笑道:“你还不出去,老爷就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就出园来。方转过弯,顶头见贾政引着众客来了,宝玉一时之间来不及躲闪,只好站在一边。贾政最近也听私塾老师称赞过宝玉,说他虽然不愿意读书,但还是能作诗联句的,于是便叫他跟着一起入园,顺便试试他的水平如何。
刚一进园,迎面便是一座假山,贾政说:“这座山好!要是没了这山,一进园就把所有景致尽收眼底,那多没意思。”说着向前走去,见到假山中一条小径通向前方,抬头便有一块供题字的白石在山上,贾政便问众人该题什么字好,大家有说用“叠翠”的,有说用“锦嶂”的。贾政都觉得不合适,便叫宝玉说说看。宝玉说:“这座山又不是主景,只是为了引导人深入游览的,不如就用‘曲径通幽’吧。”众人听了,赞不绝口:“绝妙!绝妙!二公子天分高,才情远。”贾政笑着说道:“不要夸他,他还小,不过就是滥竽充数而已。”
边说边走进山洞,只见树木葱茏,奇花夺目。一条小溪从远处流过,溪上有一座桥,桥上有座凉亭。贾政等人走进亭子内,问道:“这一处该题什么字?”众人有说“翼然亭”的,也有说“泻玉亭”。贾政想了一下,让宝玉说说看。宝玉说道:“倒不如就叫‘沁芳’,听起来也高雅些。”众人一听,纷纷称赞宝玉超凡脱俗。
众人边说边走,前面隐隐约约露出一段黄泥墙,墙内数百株杏花竞相开放。花丛旁是一口古井,田地里种的尽是瓜果蔬菜,一望无际。贾政笑着道:“到了这儿,可让我有回归田园的念头了。”刚打算进去坐坐,一眼望到路边留着题字的石头。有人说道:“这里不如就叫‘杏花村’吧。”众人都说妙。
宝玉来了兴致,没等贾政问,就说道:“这‘杏花村’虽然好,但难免落入俗套,我看不如用‘稻香村’,岂不更妙!”众人听了,拍手称道:“妙!”贾政在旁喝道:“什么都不懂的小子,你不过学了几天古文,居然敢在老先生面前卖弄,表扬你几句,你还当真了。”
众人继续游览,走进一处房子,从外面看上去,这房子没什么出奇的,可一旦推门进去,却别有洞天,满院子的奇花异草。贾政说道:“好是好,就是这些花草都不认得。”旁边有人说:“那香的是藤萝。”贾政说道:“藤萝好像不是这个味道。”宝玉说道:“自然不是,那草才是藤萝,有香味的是杜若蘅芜,红色的应该是紫芸,绿色的必定是青芷了。这些花草在《离骚》《文选》中都有记载的,只是时间长了,也就没有人能够认出来了。”宝玉话还没说完,贾政便呵斥道:“谁让你多说话了!”吓得宝玉赶快往后退,不敢再说了。
贾政来到一个长廊处,问道:“这里题什么字好呢?”众人各自说了看法,贾政都不满意,见到宝玉在一旁不吭声,贾政呵斥道:“怎么到了该你说话的时候反倒不说了,还等谁请教你不成!”宝玉说:“不如就叫‘蘅芷清芳’吧。”贾政笑笑,没有说话。
大家走了好一会儿,都感觉有点累了,见前面有个院落,便走进去休息一下。见到院内一株海棠,红得娇艳可爱,众人都赞:“好花,好花!从没有见过这么好的海棠。”贾政说道:“这花名为女儿棠,相传出自女儿国。”宝玉说道:“估计是文人雅士见到此花,如同涂了胭脂般可爱,又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与闺阁中的大家闺秀一样,所以才用‘女儿’来命名。”众人都说“妙解,妙解”。
大家继续前行,突然一座大山拦在前面,众人都不知该怎么走。贾珍过来,带领大家一直来到山脚下,转个弯便是平坦大路,大门就在眼前了。众人笑道:“实在有趣!”于是都跟着出了园子。
宝玉心里只想着屋里边的姐妹们,但是贾政又没有叫他走,只好跟着来到书房。贾政这时才想起来说:“你还不快点回去,老太太一会儿该找你了。”宝玉这才赶忙退了出去。刚到了屋外,小厮们就一起涌上来,说道:“你今天可让老爷面上有光了。刚才老太太派人问了好几回,我们都说老爷高兴着呢。要不是如此,老太太早就把你叫回去了,就不得展才了。人人都说你刚才那些诗比世人的都强,今天这样出风头,也该赏赏我们吧?”宝玉笑着说道:“每人一吊钱。”众人说道:“谁稀罕一吊钱!就把这荷包赏了我们吧。”说着,七手八脚上来解荷包,解扇袋,一时之间,宝玉身上戴的东西都被拿走了。又簇拥着他,把他送到贾母那儿。贾母正在等着他呢。
宝玉回到自己的屋子,刚好黛玉也在。袭人上前倒茶,见宝玉身上戴着的物品全都不见了,就笑着说:“身上的东西又被哪些个无赖拿走了?”林黛玉听这话,定睛一看,果然一件不剩,就问宝玉:“我给你做的荷包也没有了?我以后再也不会给你做东西了!”说完气愤愤地回房,拿起剪刀,将前几天给宝玉做的香袋剪坏了。宝玉见她恼了,赶快追过来,却为时已晚。宝玉见这个未完成的香袋十分精巧,可是就这么被剪了,也有些不高兴,忙解开了衣服,从衣襟里面拿出一个荷包来,给黛玉看:“你看这是什么,我什么时候把你的东西送给别人了?”黛玉看他如此珍视这个荷包,也后悔自己不该那么鲁莽,剪坏了香袋,低着头不说话。
宝玉说道:“你也用不着剪,我看你也是懒得给我东西,这个荷包还你吧。”说着,把荷包扔到黛玉怀里。黛玉气得直哭,拿起剪子又要剪。宝玉看了忙回身抢了回来,笑着说道:“好妹妹,还是饶了它吧。”黛玉将剪子摔在地下,抹着眼泪说:“你用不着和我好一阵坏一阵的。”说着赌着气上了床,背对宝玉擦着眼泪。宝玉连忙上来“妹妹”长“妹妹”短地赔不是。
前面贾母正找宝玉,听说他在黛玉房中,也不去管他,黛玉被宝玉缠不过,只得起来说:“你的意思不叫我安生,我就离了你。”说着就往外走。宝玉笑说:“你到哪里,我跟到哪里。”一面仍拿起荷包带上,又央求黛玉再做一个香袋儿。说着二人到王夫人房中,可巧宝钗也在那里。此时王夫人这边非常热闹,贾蔷刚回完采买十二个女孩子,安排学戏的事。林之孝家的来回:“采访聘买得十个小尼姑、小道姑都有了。外有一个带发修行的,本是苏州人,祖上也是读书做官的。因为从小多病,让人代替出家都不管用,最后这位姑娘亲自入了空门,才好了,所以带发修行,今年才十八岁,法名妙玉。如今父母都不在了,身边只有婆子和丫鬟,满腹文墨,经文也不用学了,模样儿也好。去年随了师父来这里。如今她师父死了,她本想扶灵回乡的,她师父死前说她不宜回乡,这里才有她的结果。所以没有回去。”王夫人不等说完,就说:“既这样,何不把她接来。”林之孝家的说:“请她,她说:‘侯门公府,定会仗势压人,我再不去的。'”王夫人笑说:“她既是官宦小姐,自然骄傲些,就下个帖子请她。”林之孝家的答应了出去,命人写请帖去请妙玉。第二天派人备车轿去接等后话,暂且不提。不知后来如何,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