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北岛:让诗的光芒照亮孩子的心灵
2010年,著名文学刊物《钟山》发起中国当代十大诗人评选活动,对1979年至2009年这30年间的诗人用投票方式进行排名。结果显示,诗人北岛以无可争议的高票位列十大诗人之首,并且是唯一获得评审团全体评委一致投票的候选人。诗歌评论家唐晓渡先生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从最初的引领者到后来的精神象征,北岛一直是当代汉语诗歌伟大复兴最杰出的代表和最重要的灵魂人物之一。”我读北岛是在大学时期,不仅读诗,也读他的散文、随笔、翻译,购藏了好些他的著作。面见诗人并聆听他的演讲,则是最近的事了。2014年8月18日,廿一文化与活字文化联合举办“诗性与教育”文化沙龙,这是一次公益活动,计划为山区小学和农民工子弟小学的孩子们捐赠7000本《给孩子的诗》,这部诗集的编选者正是诗人北岛。
北岛那虚怀若谷、朴实无华的风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身着一件米黄色的休闲西装,红色格子衬衫熨帖有致,身形略显消瘦,两鬓稍有斑白,面色红润,目光低垂,姿态谦逊有礼。参加这场活动的还有诗人陈东东、《文汇报》副刊“笔会”的主编周毅,以及沪上教育界的几位老师,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诗歌在青少年教育中的独特作用,并向热心公益的各界人士发出捐赠倡议。北岛的发言简短有力,是全场瞩目的焦点,他的声音低沉,情感充沛,即便只听一次,也不免心生感慨:嗯,这就是真正的诗人。
他从一部和诗歌有关的电影《死亡诗社》说起。让他感动的,是剧中师生关于诗歌之于生命意义的答问。这部电影凑巧我也看过,影片中的台词确实非常精辟,其中一句至今记忆犹新:“医学、法律、商业、工程,这些都是崇高的追求,足以支撑人的一生。但诗歌、美丽、浪漫、爱情,这些才是我们活着的意义。”在北岛看来,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我们没有理由预设他们接受知识的年龄界限,假如他们的感觉对路,很小的年纪就会生发独立的思考。他说自己读书时就不太喜欢读语文课本,所有关于文学的滋养都是从教科书之外的阅读中获得的。
“我相信,当青春遇上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之间,撞出火花,点石成金,热血沸腾,照亮内心,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在北岛看来,童年时代多读经典的诗歌作品,会对人的一生产生巨大的作用。这也是他花费两年多时间,专注于编写这部《给孩子的诗》的用意所在。北岛在序言里写到,他的儿子兜兜在小学一年级时参加朗诵比赛,却被要求朗诵一首并不高明的诗《假如我是粉笔》,他读后大吃一惊,“把鼻子都气歪了”。鉴于此,他下定决心亲自动手编选一部优秀的现代诗选,作为送给兜兜和孩子们的礼物。
《给孩子的诗》交由中信出版社出版可谓珠联璧合,从装帧设计到选纸印刷,该书都呈现出一派经典读物的气象。北岛从57位不同国别的诗人作品中,精选出101首风格各异的现代诗,其中外国诗70首、中国诗31首。虽然题为《给孩子的诗》,但书中内容并非幼稚的儿童歌谣;相反,一长串中西方大诗人的名字:海涅、普希金、聂鲁达、卞之琳、余光中、海子……每一个都如雷贯耳,完全当得起一部给成年读者准备的现代诗选。北岛坦言,去国离乡这些年,曾在美国和香港的多所大学教授诗歌欣赏与创作,还主持策划了“香港国际诗歌节”和“国际诗人在香港”两个影响深远的项目,可他在香港中文大学教书时,所碰到的那些中文系的学生们,对于外国诗的认识几乎是零。这让他非常吃惊,即使在香港,也没有真正“国际诗歌”的概念。他编选这部书,希冀其也可以成为大学生的课外读本,只要有心,就可以从这里走进诗歌密林的深处。在这座小径分岔的茂密丛林里,诗歌终将回馈给生命不可言说的丰厚与辽阔。
在入选这部书的诗人中,里尔克、洛尔迦、曼德尔施塔姆、艾基、特朗斯特罗姆等人,正是北岛在随笔集《时间的玫瑰》中书写的几位主角,两相对读,可以领会诗歌翻译的绝妙之处。北岛也精心挑选了自己的一首诗——《一束》,这首诗充满温情,像是家长在与孩子促膝谈心,我会选择一个洒满阳光的午后,陪着孩子一起读它。此时突发奇想,假如由我来选,我更钟情于他的另外一首诗——《日子》。
日子
用抽屉锁住自己的秘密
在喜爱的书上留下批语
信投进邮箱,默默地站一会儿
风中打量着行人,毫无顾忌
留意着霓虹灯闪烁的橱窗
电话间里投进一枚硬币
向桥下钓鱼的老头要支香烟
河上的轮船拉响了空旷的汽笛
在剧场门口幽暗的穿衣镜前
透过烟雾凝视着自己
当窗帘隔绝了星海的喧嚣
灯下翻开褪色的照片和字迹
平静无波中暗藏惊涛骇浪,云淡风轻中孕育刻骨铭心,这正是北岛诗歌的独特之处。“日子”象征着平淡无奇的生活,但日子的累加便是人生。这首诗所要表达的,是一种对青春年华的怀念和赞美,那时的日子总是阳光灿烂,无忧无虑。“用抽屉锁住自己的秘密”,一颗纯真的心中藏着忐忑和惊喜;“在喜爱的书上留下批语”,那是青年时代的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信投进信箱/默默地站一会儿”,暗指美好的初恋,青涩而又单纯,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充满期待;“风中打量着行人/毫无顾忌”,用美好的心情打量这个世界,心中盛满了欢喜,还有什么需要顾忌?诗人选取的几个片段,无比平凡却又无限美丽,在读者心中很容易产生共鸣。然而诗人笔锋一转,当我们失去了曾经的激情和期待,剩下的只有无尽的孤独和彷徨。桥下独自垂钓的老人,黑夜里点燃的一支香烟,还有河面上飘然而过的一艘汽轮,这些意象营造出一种荒芜和凄冷的境界,感情自然地过渡,情与景完美地融合。伴随着一声“空旷的汽笛”,用声音来打破诗歌意象的沉静,诗人开始由回忆转向眼前的现实,由外部世界转向自我内心的审视。日子是一条直线,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我们所真正活过的只是其中的几个片段。我们有过青春的美好,也必然要在社会现实的打磨中变得成熟世故,难免会怀疑、会迷惘,而终有一天我们会像诗中的主人翁一样,站在穿衣镜前,“透过烟雾凝视着自己”,拨开迷雾,再见本心。“当窗帘隔绝星海的喧嚣/灯下翻开褪色的照片和字迹”,假如足够幸运,在经历过纠结和痛苦之后,或许我们能够找回最初的那种纯真和美好,重新回到阳光灿烂的日子。而“褪色的照片和字迹”,或许就是多年以前我们锁在抽屉里的秘密,几多哀怨,几多酸楚,就让它们随时光消失吧!一切很重要,一切又都不重要。
感谢北岛,带给我们抵达心灵的诗篇。我拿着几本《给孩子的诗》走近他,想请他签名留念,他的谦虚随和给人愿意接近的信任感,他的神情像入定的高僧,大多数时候是沉默的,伴随着深沉的思考。我告诉他,这几本书将捐赠给半个月前遭遇地震灾害的云南鲁甸地区的孩子们,请他在扉页为孩子们题词勉励。他说:“就写‘重建家园’四个字吧,不仅是现实的家园,也包括精神的家园。”
2014年8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