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才:
歌剧《卡门》
歌剧《卡门》代表着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歌剧的最高成就,在全世界各国歌剧舞台上长盛不衰,仅在当年首演的歌剧院里,至今已演出逾2 000场。《卡门》里的《斗牛士之歌》《哈巴涅拉》《吉普赛之歌》,凡知道一点音乐的人都能上口。在音乐史上所有的歌剧里,《卡门》的演出频率最高。一提到歌剧《卡门》,人们就会想到它的作者比才,而一提到比才,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卡门》,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比才的名字跟随着《卡门》走遍了世界。
卡门的现代肖像
歌剧《卡门》的文学模本是法国作家梅里美的同名中篇小说。女主人公卡门是一个美丽热情、放荡不羁的吉卜赛女郎,她酷爱自由,个性开放,不受任何约束,富有浪漫情调。小说《卡门》由于歌剧的演出成为脍炙人口的名作。比才的歌剧《卡门》脚本由法国著名剧作家梅里亚克和阿列维改编,情节为适应舞台演出要求,做了戏剧化处理,与原作略有不同。
歌剧《卡门》从严格的意义讲是一部喜歌剧,尽管它的故事情节是一部悲剧。喜歌剧是相对于题材正统、结构谨严的正歌剧而言的,喜歌剧具有喜剧因素,音乐较轻快,结局圆满。法国喜歌剧出现于18世纪,题材轻松,其间插入对白,有时用流行歌曲填词。到了19世纪,法国喜歌剧的含义已经扩大,内容不一定具有喜剧性,而仅指使用对白的歌剧,但音乐上仍是自由的。
舞台设计场景
比才的歌剧《卡门》是他的创作顶峰,也是法国19世纪歌剧的扛鼎之作。比才在这部歌剧里成功地运用色彩鲜明的音乐旋律刻画出性格各异、栩栩如生的戏剧形象,音乐与剧情紧密关联,构成生动鲜明的舞台画面。比才的音乐风格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用以表现西班牙题材的剧情恰如其分。《卡门》中并没有大量使用西班牙音乐素材,只采用了3个西班牙民间曲调,但是作者却能在整场音乐中把握住西班牙音乐最典型的特点,即“阳光下的阴影”,既热情奔放,充满阳刚之气,又隐含着悲凉与伤感。在歌剧的结局中,群众的欢乐场面与卡门的悲剧结局形成强烈的对比。一边是热烈的人群对着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欢呼,一边是绝望的霍塞拔刀刺死卡门,英雄气概与走向毁灭的悲凉既有震撼人心的戏剧效果,又典型地运用了西班牙音乐风格,这一切都服务于对不羁的个性的尊崇。
歌剧《卡门》于1875年3月3日在巴黎上演,其绚丽多彩的西班牙风格和生气勃勃的人物形象使巴黎观众耳目一新,强烈的戏剧效果扣人心弦,它的艺术价值是明显的。柴可夫斯基在看过演出之后说:“这部歌剧必将征服全世界。”然而,首演之后的反响却是冷淡的。观众们的耳朵听惯了正歌剧典雅浮丽的音乐,看惯了舞台上希腊文化背景的戏剧情节,对这部西班牙风格的歌剧一时还不知该作何反应。
音乐评论界的指责使比才非常沮丧,他们说《卡门》是“红酒烧洋葱”的歌剧,这无疑是说比才不该把卷烟女工、吉普赛人、士兵等下里巴人的故事搬上舞台,尤其是女主角卡门独立自由、狂放不羁的性格,是向虚伪道德的大胆挑战,这引起上层社会的不快。他们评论这部歌剧说:“多么真实啊!但是又多么丑恶!”
比才写歌剧《卡门》时只有36岁,在他已有的10来部歌剧中,《卡门》的艺术价值最高。比才从幼年起就表现出良好的音乐天赋,9岁入巴黎音乐学院,19岁因创作大合唱《克洛维与克洛蒂尔德》获罗马大奖,并去意大利留学,回国后一直在歌剧创作上苦苦追寻。歌剧《卡门》是他倾注心血的得意之作,他对这部歌剧寄予厚望,希望借助这部歌剧摘取成功的果实,不料却遭到无理的责难。
《卡门》演出的失败给比才带来沉重打击,他郁郁寡欢,十分伤心,不久就因为一场肺炎而突然去世,彼时他还不到37岁。比才去世的时候离《卡门》首演只有3个月,正演到第33场。在他去世之后《卡门》的演出情况才逐渐好起来,如今,在全世界范围内凡有歌剧的地方都有《卡门》,《简明牛津音乐辞典》称它是“有史以来最流行的一部歌剧”。
德国哲学家尼采称誉比才是“地中海艺术的太阳”,这话并不是仅指比才的歌剧艺术而言,他的器乐曲也都富于色彩、旋律鲜明、配器华丽巧妙。比才死后,他生前就写好了的《卡门》组曲得以出版,他的另一部组曲《阿列城姑娘组曲》与《卡门》组曲一样,是音乐会经常演奏的曲目。西班牙小提琴家萨拉萨蒂根据《卡门》改编的小提琴曲《卡门主题幻想曲》成为小提琴作品中的经典曲目,至今仍是小提琴国际比赛曲目。这一切都是当初被失败感压迫而夭亡的比才所始料不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