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节课,教你读懂孩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灵感的出处

当了三十多年的一线教师,课余致力于“青春期教育”的探索与研究,完成了我的处女作《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临近退休时,又把我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积累的感悟、经验、理念及案例集结成册,出版了《凭什么让学生服你》,自认为为自己30多年的教育教学生涯划上了一个还算圆满的句号。

走下讲台,离开校园,看似与青春期的孩子没有交集了,也不必再关注青春期教育,可是退休10年来,我的心始终退不出我所钟爱的教育事业,人也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教育领域。从客观上来看,是因为两本书的出版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于是慕名求助者甚多,全国各地为孩子而困惑的家长们,以各种方式联系我,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什么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我基本上是有求必应,不厌其烦地为家长们出谋划策,排忧解难(全部是义务的),不愿辜负家长们的这份信任。从主观上来说,我自诩为“职业惯性”,只要跟教育有关的话题,我就要关心、关注、探讨、议论,还曾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建立了一个《道听途说集》,专门收集和记录自己听到和看到的有关教育的话题或社会现象,并发些感慨。有了孙辈后,开始研究亲子教育。自己在教育孙儿的问题上时常出现困惑,又开始研究隔代教育。总之,退休这10年来脑子没闲着,人也没消停:看书学习,与同行或专家交流,接待来访的家长,接受教育报刊的约稿,应邀出席各种形式的讲座。歇不下来,也不想歇—这是我的心里话。

教育本就是个永恒的话题,家庭教育更是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年轻的爸爸妈妈生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渴望学习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中年的父母遭遇孩子的青春期,家中硝烟弥漫,四处求助专家化解;本该安度晚年的老人们,为了解除儿女的后顾之忧,任劳任怨照顾孙辈,却换来的是矛盾冲突不断的心理暗伤,而苦于无处倾诉。“教育焦虑症”似乎成为了一种遍及千家万户的社会现象。于是,各种类型、各种规模、不同内容、不同受众人群的教育指导讲座应运而生,而我也在不知不觉中被卷入了这股潮流,不断接到邀请,讲青春期教育,讲亲子教育,讲隔代教育。不论是在国家图书馆和朝阳书市的较大规模讲座,还是一些小的教育机构组织的几十人的小型讲座,亦包括腾讯及其他的在线视频讲座,每次讲下来都会有不少听众意犹未尽,要求留下我的联系方式,用组织者的话说“关老师又圈了不少粉儿”。其实这不是我的本意,我的目的非常明确:第一,力所能及地帮到大家,发挥点余热;第二,充实自己的生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于是,在曾经的学生的鼓励下,决定把我讲座的讲稿系统整理成书,按照亲子教育、青春期教育、隔代教育的序列呈现给大家,好处有三:第一,很多年轻的爸爸妈妈想学习和接受一些教育理念,但苦于没有大块的空闲时间去听讲座;第二,很多讲座是收费的,包括在线收听,浓缩于一本书可以省去不少开支;第三,讲座听一遍可能印象不够深刻,书放在手边,可以琢磨,可以思考,甚至可以临时抱佛脚。

这就是我, 67岁了,又在键盘上跟年轻的父母们对话,与我的同龄人交流,在键盘上敲出我对孩子们永远的爱,敲出我晚年生活的快乐与充实。

 

00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