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投资之外的巴菲特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巴菲特投资哲学的演进:1965—200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投资启示

历史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来给人们启示的哲学。

——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

1965年,当沃伦·巴菲特开始掌控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时,它还只是新英格兰地区的一家小型纺织厂。当时,纺织行业的前景非常暗淡。巴菲特成功地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变成了一家集保险业、制造业、零售业和公用事业为一体的超级控股公司。在44年的时间里,公司股票的账面价值从每股19美元上涨到了每股70 530美元;而与此同时,公司股票的市场价格也由最初的每股8美元上涨到了每股96 600美元。下面我要对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发展历史中的一些重大事件进行介绍,主要目的有两点:第一,从成功的案例中学习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第二,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巴菲特的投资原则。在随后的章节里,我们将会对这些投资原则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1965:情况变糟后别再继续投钱

事件:沃伦· 巴菲特第一次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董事,不过当时他还不是公司的CEO。自1962年起,巴菲特开始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当时的股价为每股7.60美元。直到1965年,不断的买入使得巴菲特成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控股大股东,平均收购成本为每股14.86美元。

经验:在最初的16年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收入从6 400万美元下降到4 900万美元。然而,公司并没有继续向逐渐衰退的纺织行业投资。不对夕阳行业投资是我们经常听到的这句谚语的最佳写照:“情况变糟后别再继续投钱。”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现金流被用来从二级市场上回购公司已发行的股票以及投资其他证券。最主要的经验教训是,当你投资了一家利用自己的现金流来支撑没落产业的公司时,一定要特别小心。

■1967:投资你熟悉和了解的行业

事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试水保险行业,投入900万美元并购了两家保险公司:国家赔偿公司(National Indemnity Company)和国家火灾与海事保险公司(National Fire and Marine Insurance Company)。这两家公司都位于巴菲特居住的奥马哈市。

经验:巴菲特很可能筹备了一个逐渐发展保险公司的长期计划。这完美地诠释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投资自己熟悉和了解的行业:保险业。

■1973:现金流为王

事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加大了对蓝筹印花公司(Blue Chip Stamps)的投资力度。

经验:在印花券这个行业里,公司预先收取现金,将印花券(本质上就是欠条)提供给客户。公司并不需要为这些负债支付利息,因此可以利用这些现金投资于其他行业以获取更多的收益。这是巴菲特以最低风险创造现金流的投资哲学的完美写照。保险行业也具有类似的特征。

■1977:关注保持成功增长的公司

事件:保险公司通过扩展和并购以飞快的速度保持连续增长。巴菲特在年报中说,在最初的10年里,保险业务收入增加了近600%,从最初的2 200万美元增加至1.51亿美元。

经验:巴菲特对保险行业的深刻了解有助于其锁定最杰出的保险公司管理者,委派他们各自负责独立的业务部门。请注意,保险行业并不是一个快速发展的行业。杰出的管理者是保险公司保持连续增长的关键因素。当这种情况出现时,你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投资机会。

■1980:股价下跌后开始买入

事件:1976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对盖可保险公司[1]进行了第一笔投资,盖可保险公司那时正濒临破产边缘。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收购了盖可保险公司720万股的股票,占其所有股权比重的33%。

经验:巴菲特对于为什么投资盖可保险公司和美国运通公司(American Express)做出了如下解释:

盖可保险公司当时面临的难题使其陷入了与美国运通公司1964年爆出色拉油丑闻后相似的困境。两家公司都是独一无二的,也都是暂时受到财务危机的影响,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盖可保险公司和美国运通公司本质上都是不错的企业,只不过局部突发的“可切除肿瘤”损害了它们的健康(当然,需要一位技艺高超的外科医生主刀),它们的情况与那些需要发生“彻底转变”的公司有着本质上的差异。在后一种情况下,管理层希望并且必须要成功完成公司的彻底转变,实现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2]

巴菲特强调,绝大多数公司的转型并没有成功。然而,盖可保险公司和美国运通公司却是例外,因为它们的基本业务部门是非常健康的。只有当你通过评估确认公司存在的问题只是暂时的,股价大幅下跌后才是买入股票的好时机。

■1984:仔细区分披露的财务数据与真实财务状况

事件:巴菲特说过,保险行业损失的估计值可能会与最后披露的数值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年报披露的收益数据也会随之发生变化。1983年,根据之前的情况预测,保险事业部的估计损失值约为3 300万美元;然而,一年之后,校正后的实际损失额高达5 100万美元,比最开始预测的损失额高出50%。

经验:下面的故事告诉我们,管理层可以操控企业的盈利数据,其实这并不难做到。

一位正在国外旅行的男子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称他们的父亲意外身亡了。不管怎么安排,这位男子都来不及返回国内参加父亲的葬礼,不过他告诉姐姐,安排好了葬礼的各项事宜,可以把账单寄给他。回到家后,他收到了账单,金额高达几千美元,他立即付了账。在接下来的一个月,他收到了另外一张15美元的账单,他同样支付了账单。再接下来的一个月,他又收到了一张15美元的账单。又过了一个月,当他第三次收到15美元的账单时,他感到很奇怪,就打电话问他姐姐到底是怎么回事。“噢,我忘记告诉你了,爸爸下葬时穿的衣服是租来的。”

编制财务报表需要我们对很多数据进行预测和估计。在分析一家公司时,你应该仔细检查公司几年来的财务报表,只关注最近一两年的财务数据是远远不够的。

■1985:谨慎对待高资本支出的夕阳行业

事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现在已经不再从事纺织生产业务了,而在1965年巴菲特接管公司时,纺织业是公司的主营业务。

经验:巴菲特写道:“一旦公司某项业务出现亏损的迹象,即使我们利用公司额外的利润为这项业务注入资金也是不恰当的做法。”例如,巴菲特认为,另一家纺织公司——伯灵顿工业公司(Burlington Industries)以每股超过200美元的价格买入实际价值仅为60美元的股票就是一笔错误的投资。他写道:“如果一个行业经济基础不好且名声较差,即使有一群声誉良好的管理者决定投资它,该行业面临的窘境也不会因此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当你发现某家公司准备投资夕阳行业时(例如,最近几年的美国汽车业),你就不应该投资这家公司了。

■1986:关注公司的奢侈品支出,了解真实的公司文化

事件:在一份书面材料的小字说明里,巴菲特写道:“去年我们购买了一架公司商务机。”

经验:公司商务机非常昂贵,而且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都很高,就像巴菲特所说的那样,“看起来就像是很烧钱的东西”。虽然对巴菲特来说,购买一架公司商务机并没有什么不妥,也不算奢侈,但他还是觉得不舒服。正如本杰明·富兰克林所说的那样:“把某样东西变为一种合理的需求是很容易的,因为只要人们怀着拥有这样东西的渴望,那么他们总是会找到或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作为投资者,你应该注意观察公司的支出情况,从中了解真实的公司文化。

■1988:绝佳的股票要大量买入,长期持有

事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花费了5.92亿美元购买了可口可乐公司1 420万股股票。为什么首次购买可口可乐公司的股票就摆出如此大的手笔,巴菲特解释说,他最喜欢的持有期限是永远持有。他进一步说道:“我们会继续把投资集中到少数几家我们完全了解的公司。”他还非常赞同梅·韦斯特(Mae West)的一句话:“好东西不嫌多。”

经验: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的可口可乐公司股票的价值翻了10倍。巴菲特之所以能做到长期投资,是因为他只投资那些他非常熟悉而且管理质量良好的公司。关于可口可乐公司的CEO,巴菲特在书面材料里是这样写的:

通过将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技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罗伯特·戈伊苏埃塔(Roberto Goizueta)实现了产品和收入的双增长,为股东们创造了更多的收益。显然,消费品生产公司的CEO鉴于其个人的自然倾向或人生经历,在公司管理过程中要么侧重于市场营销,要么侧重于财务管理,偏重于某一领域的结果必然是以企业管理的其他方面为代价。然而,对罗伯特来说,他把这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这正是股东们梦寐以求的结果。

绝佳的投资机会少之又少,而且总是稍纵即逝。如果你发现了这样的公司,那就应该大量买入该公司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

■1989:看上去愚蠢的行动 VS.愚蠢的行动

事件:1989年,两大自然灾害严重地影响了保险行业的发展。首先,飓风雨果给加勒比地区和卡罗来纳州带来了几十亿美元的损失。其次,在数周时间内,加利福尼亚州发生的大地震引发的损失难以估算,甚至在地震发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难以恢复。

经验:在1989年自然灾害发生前,保险行业的保费严重不足。与很多人不同,巴菲特总是远离不能盈利的公司。就在地震发生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资金实力雄厚,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立即提供了总额高达2.5亿美元的灾难保险赔偿金,并在报刊上大肆宣传。

正如巴菲特解释的那样:“当收益率会影响盈利预期时,我们希望尽可能谨慎地估计未来的风险情况。在我们的公司,这方面准备得很充分。”虽然看上去有些愚蠢,但是收取足额保费以应对巨灾风险从长远的角度来看是盈利的。

关于这一点,巴菲特是这样回应的:“我们宁愿看上去显得愚蠢,只要我们的行动不愚蠢就好。”最主要的经验是要理智地行动,而不要管其他人是如何看待这些行动的。

■1990:悲观主义是你的朋友

事件:对于银行业来说,1990年是极其悲惨的一年。由于投资者担心加利福尼亚州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富国银行(Wells Fargo)的股票价格下跌了将近50%。巴菲特再次增持富国银行400万股股票,这使得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持有的富国银行股票数量占其流通股总数的10%。

经验:巴菲特在书面材料中写道:“引发股票价格下跌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悲观——有时候,悲观情绪是全方位的,它无处不在;而有时候,人们仅仅是对某家公司或者某个行业的前景表示悲观。”但是,你仍要十分小心。巴菲特警告说:“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仅仅因为某些行业或股票目前在市场上不受欢迎,就认为对其投资是不明智的决定。与之背道而驰的方法是采取跟随大众的策略。此时最重要的是,要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追随大众的想法。不幸的是,伯特兰· 罗素(Bertrand Russell)对生活的观察常常具有某种非同寻常的力量,同样适用于金融世界:大多数人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意思考。很多人的确是这样。” 2008—2009年,当股票市场的价格下跌了将近40%的时候,巴菲特写道:“在投资的世界里,悲观主义是你的朋友,过度乐观是你的敌人。”

■1991:避开自己不了解的行业,控制风险

事件:1991年,中途航空公司(Midway)、泛美航空公司(Pan Am)和美国西部航空公司(America West)都进入了破产程序,这一年对美国航空业来说是灾难性的一年。巴菲特预计,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在美国航空业上的3.58亿美元将会贬值35%左右,降至2.32亿美元。而在一年前,巴菲特就曾写道:“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对美国航空业的投资应该全部撤出,除非在未来几年里,该行业规模大幅度收缩。”

经验:投资中的风险无处不在,无论你是投资航空业,还是投资美国国际集团(AIG)。即使是投资固定收益证券,尽管风险比较小,你还是有可能遭受大额损失。关于航空业投资还有另外一个教训。“尽管有大量的权益资本已经注入该行业,但从总体上来说,航空业自诞生以来至今仍然处在净亏损的状态。”巴菲特写道。在经历了美国航空业投资的失败后,巴菲特似乎已经下定决心撤出航空业,因为他认为航空业并不是自己熟悉的行业。如果你只对自己了解的行业进行投资,那么投资风险将会大幅度降低。

■1992:警惕股票分拆政策

事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价格首次突破1万美元。

经验:股票价格水平不应该被用作衡量股票未来收益的指标。对于长线投资者来说,股票分拆是没有什么帮助的。巴菲特解释说:“总的来说,我们相信公司的股本政策——包括股票不分拆政策,帮助我们聚集了一大批股东,他们与其他股权高度多元化的美国公司有着紧密的联系。”说到底,最重要的考察因素还是公司的业绩。不要因为听到某家公司准备分拆股票就去投资这家公司。2009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并购伯灵顿北方圣达菲公司(Burlington Northern Santa Fe)时宣布,将公司的B类股票按照50 : 1的比例进行分拆。如果不进行分拆,规模较小的伯灵顿北方圣达菲公司的股东就不能以免税的优惠条件获取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

■1993:找到优秀的CEO

事件:巴菲特对内布拉斯加家具城(Nebraska Furniture Mart)的CEO——B女士的尊敬众所周知。为了表达自己对B女士的敬意,巴菲特这样写道:

B女士——罗斯· 布朗金(Rose Blumkin)女士,于1993年12月3日度过了她的百岁生日(蜡烛的开销甚至比蛋糕还要高)。当天晚上,按照预先的计划,她经营的家具城晚上也要营业。每周总是工作7天的B女士,不管家具城要开门营业多久,她总是能够做出正确的决策:很简单,她把自己的生日宴会推迟到晚上,直到家具城关门后才进行。

77年前,罗斯女士来到美国,当时她还不会说英语,也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1937年,她以500美元的价格买下了内布拉斯加家具城。

1992年,家具城的销售规模高达2亿美元。到目前为止,这是美国家具城销售收入的最高纪录。我俩10年前相识,B女士那时将自己拥有的一部分产业卖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我们在没有看到审计过的财务报表、核查不动产记录或是获取任何担保的情况下就完成了这笔交易。简单地说,她一诺千金,值得我们信赖。

当然,我非常愿意参加B女士的生日宴会。毕竟,她已经答应我,会来参加我的百岁生日宴会。

经验:巴菲特经常强调良好的经营记录的重要性。显然,B女士没有高学历,但她成功地经营了一家公司,并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良好的经营业绩。巴菲特发现了她的能力,认为这是一个不错的投资机会,因此毫不犹豫地与她结成合作伙伴。从这个例子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那些拥有出色经营记录的CEO们是你的最佳投资对象。

■1994:普通行业的巨大成功

事件:巴菲特分析了史考特飞兹公司[3]是怎样获得巨大成功的。他写道:“史考特飞兹公司在1993年就进入了‘世界500强’名单——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排名上升到第四位。你可以将史考特飞兹公司的成功归功于公司恰好处在盈利周期的最高点、拥有垄断地位或者财务杠杆效应等因素。然而,上面提到的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那么,史考特飞兹公司获得巨大成功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经验:巴菲特是这样解释的:“拉尔夫(史考特飞兹公司的CEO)成功的原因并不复杂。本杰明· 格雷厄姆早在45年前就教导我,在投资的过程中,即使没有惊天动地的大动作,也同样能够获得令人艳羡的高额回报。随后,我很惊讶地发现,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公司各方面的管理。企业的管理者只需要处理好一些基本的管理事务,精力不要过度分散。这就是拉尔夫成功的秘诀。”这个例子与前面提到的B女士的例子类似,它再一次证明,了解企业管理者过去优异的经营业绩,将会帮助你获得更多的超额收益。

■1995:关注管理团队优良的公司并购行为

事件:1995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购了黑尔斯博格钻石公司(Helzberg’s Diamond Shops),在这次并购中,巴菲特写道:

杰夫(Jeff)正是我们所需要的管理者。事实上,如果不是杰夫在管理企业,我们是不会并购这家公司的。购买一家没有优良管理团队的零售企业,就像购买了没有电梯的埃菲尔铁塔。

经验:与巴菲特的经历不同的是,很多公司的并购并不成功,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优秀的管理团队,而且公司的根基没有建设好。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曾经恰如其分地指出,这些公司并购案的动因都是过度自信:“交易的魔力让人们忽视了实际工作。谈判成交的过程令人兴奋而且很有趣,具体的工作却是烦琐、劳累的。然而,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大堆令人疲惫的烦琐工作开始……而交易过程总是充满着浪漫和诱惑的气息。这就是为什么一些毫无意义的交易你也愿意去做。”巴菲特经常向经理人就并购事宜提出各种质疑,你也应该这么做。

■1996:千万不要卖得太早

事件:当盖可保险公司出售其剩余的50%股份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购买了这些股份,从而实现了对盖可保险公司的完全控股。尽管巴菲特第一次购买盖可保险公司的股票是在1951年,当时他用的是自己的个人账户,但1952年他就将这些股票卖出了,之后他一直对卖出这些股票表示非常痛心和遗憾。于是,从1976年开始,他以公司的名义再次买回了这些股票。

经验:巴菲特解释说,尽管在1952年卖出盖可保险公司的股票时,他赚取了15 259美元的利润,“然而在接下来的20年里,我卖掉的盖可保险公司股票的价值高达130万美元,这给了我一个沉重的教训,那就是在确定公司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时候,卖掉它的股票是一种非常失策的做法。”我曾于1987年第一次购买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用的也是个人账户,一年后,我就卖出了这些股票,随后我一直对这一决定感到非常后悔。于是,我又买进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更多的股票,现在它是我最大的股票投资。从这两次事件,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就卖掉一只好股票。

■1996:了解公司的雇佣惯例,摒除偏见

事件:飞安国际公司(Flight Safety International) 79岁的创始人和CEO艾伯特·尤斯基(Albert Ueltschi)将自己的公司卖给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艾伯特在航空业工作了一辈子,而且成功地完成了查尔斯·林德伯格(Charles Lindbergh)式的飞行创举——飞跃大西洋。巴菲特对尤斯基的用人策略给出了如下评价:

细心的观察人士一定会从我们的雇用决定中得出这样的结论,那就是早些年间,美国公平就业机会委员会(EEOC)有关年龄歧视方面的规定让查理和我左右为难。然而,最真实的原因是我们要考虑自身利益。新员工总是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能适应并掌握新技能。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很多年过70岁的管理人员,现在依然能够击打出与年轻人一样令人吃惊的高速“本垒打”。因此,与我们这样的老者一起共事,就像一位76岁的老人要游说一位25岁年轻、美貌的女子跟他结婚一样,需要采取一些迂回的策略才能成功。“那你是怎样让她接受的呢?”与他同一时代的人羡慕地问道。他回答说:“我告诉她,我已经86岁了。”

经验:个人的表现是非常重要的,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公正地评判一个人,而不是根据这个人的年龄来评价他。正如巴菲特进一步解释的那样:“尤斯基可能已经79岁了,但他的容貌和举止看起来只有55岁。未来他仍然能够像过去那样管理好企业。我们肯定会获得成功。我已经告诉他,尽管我们并不相信分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能够带来什么好处,但我们愿意按照2∶1的比例‘分拆’他的年龄——当他100岁的时候,我们会假想他只有50岁。”当你评价哪些人值得投资时,不要带有年龄或其他偏见。

■1997:保持耐心

事件: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报告称,公司投资并买入了总价值为46亿美元的零息票长期国债。如果利率上升,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将遭受严重的损失;不过,如果利率下降,公司将获得丰厚的资本利得收益。为什么巴菲特会做出这么反常的投资决策呢?

经验:巴菲特首先解释了当股票市场气氛热烈、火爆异常时,应该遵守怎样的投资纪律。

在这种情形下,我们应该尽力试一试泰德·威廉姆斯(Ted Williams)所提倡的投资纪律。在他创作的《击球的科学》(The Science of Hitting)一书中,泰德解释说,他将击打区域分为77 块,每个区域的大小正好跟一个棒球的大小相等。他知道,当球正好飞往区域上下时,很容易命中0.400这个点。即使他投掷得很差劲,属于核心区域的外延,也能够命中0.230这个点。换句话说,为了投出更漂亮的球而不断努力就像是奔跑在通向《名人堂》(Hall of Fame)的大道上;不假思索地乱打一气只能成为二三流的击打手。

巴菲特决定不击打——也就是说,1997年,他并不准备在股票市场上进行额外的投资。然而,他也清晰地表明:“日复一日,站在那里没什么动作,肩膀上扛着一只球棒发呆,看起来也不是什么有趣的事。”尽管不容易做到,但对成功的投资来说耐心是非常重要的。当股票的价格已经远远高于其基本价值的时候,远离市场,不要投资,保持耐心。

■1999:对自己负责

事件:到目前为止,从巴菲特的投资经历来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今年的业绩表现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相比,绝对收益要逊色不少,相对收益也是如此。巴菲特对自己的资本配置表现给出了D的评分,他并不满意自己的投资业绩。

经验:当公司的业绩表现低于市场平均水平时,对公司管理人员不满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如果不是由个人来承担责任,那么在通常情况下,投资者都会将表现不佳的原因归于外在的经济环境或者利率波动。与之相反的是,针对1999年的糟糕表现,巴菲特这样写道:

即使是糊涂大侦探(Inspector Clouseau),也能找到去年糟糕表现的罪魁祸首,就是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我的业绩提醒我,在去年的投资方面,我拿到的成绩是4个F和一个D,显然我并没有很好地领会董事会的决议。“孩子啊,”他懒洋洋地说道,“我觉得你在那方面花的时间太多了。”我的“那方面”就是资本配置。1999年,我的投资业绩最多只能拿到一个D。

不要责怪他人。当你应该为投资失败负责任时,就要像巴菲特所做的那样,勇于承担责任。从失败中学习是很容易做到的事,这样做可以避免你再犯相同的错误。

■2000:在过度兴奋时卖出股票

事件:巴菲特提醒说:“通常情况下,股票的长期前景并不总是那么令人兴奋。”

经验:事后我们发现,巴菲特在2000年股票市场开始下跌之前就已经卖出了手中持有的部分股票。可口可乐公司的股价在1998年最高点时曾经达到了每股85美元。10年后,可口可乐公司在2009年的股价大约是每股45美元。正如巴菲特说过的那样,股票市场总是周期性的高涨,投资者从中获得的教训就是要在市场过度繁荣时及时卖出股票。

■2001:当灾难来临时不要只关注损失

事件: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袭击了纽约的世贸中心和华盛顿的五角大楼。

经验:巴菲特预测,与2001年9月11日恐怖袭击行为相关的保险损失将会高达22亿美元,这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遇到的金额最大的保险理赔。即使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也没能预测到美国会遭遇这样一场恐怖袭击,不可能为这样的灾难事先做好防范的准备。9月26日,巴菲特在给管理层的信中这样写道:“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你应该关注什么?像往常一样继续工作……一个月前做出的所有经营决策今天仍然有效。”从本质上来说,巴菲特认为,这样的灾难实际上是管理层扩张业务规模的一个好机会。

■2002:警惕可能带来大规模破坏的金融衍生品

事件:以安然公司(Enron)为例,巴菲特分析了金融衍生品交易可能带来的巨大损失,并且决定不再进行金融衍生品交易。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1998年并购通用再保险公司(General Re Corporation)后,开始从事这方面的业务。

经验:巴菲特写道:“我们试图对任何巨大的风险保持高度谨慎,我们当前的状态可能会因为持有大量的金融衍生品合约而陷入较大的风险中。”他在报告中明确提出:“在我们看来,金融衍生品是可以带来大规模破坏的金融武器,其危害现在也许还没有显现,却有可能是致命的。”对于投资安然公司、世通公司(Worldcom)、美国国际集团、贝尔斯登(Bear Stearns)、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房地美(Freddie Mac)和房利美(Fannie Mae)等大公司的投资者们,由于这些公司在金融衍生品交易中损失惨重,使得投资者基本上面临血本无归的惨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教训就是不要投资那些商业模式难以理解或者是财务报表难以解读的公司。

■2008—2009:抓住市场崩溃的投资时机

事件: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在这6个月的时间里,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A股价格从最高时每股15万美元下跌至每股7.5万美元,下跌了50%。市场的整体跌幅与公司股票价格的跌幅基本相当。

经验:正如巴菲特所指出的那样:“在这所有的坏消息中,永远不要忘记美国所面临的形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严峻……不过,我们并没有失败,我们必将战胜一切困难。”这不是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价格第一次下跌幅度达到50%。自巴菲特掌管该公司以来,这种情况曾经发生过三次。1998—2000年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股票价格从每股7.9万美元下跌至每股4.4万美元,下跌幅度为45%。每次下跌之后,都是投资者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的好时机。因此,我建议各位一定要做好功课,在我看来,2009年下半年仍然是买入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票以及其他财务政策稳健、业绩表现优异的公司股票的好机会。

小 结

从1967年收购两家小型保险公司开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一直在扩张其保险业务,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本章讨论了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过去44年间发生的重要事件和里程碑式的重要决策,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巴菲特的投资决策与投资实践。巴菲特长久且成功的投资记录以及他与大众一起分享投资思想的做法,使得我们有机会可以与他进行深层次的交流。本书接下来的内容将会深入分析巴菲特的投资策略和原则,并解释为什么这些投资原则会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注释】

[1] 盖可保险公司(GEICO),美国第四大汽车保险公司。

[2] 皮格马利翁效应,暗示从本质上来说,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下意识的影响。

[3] 史考特飞兹公司(Scott Fetzer),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在1986年以3.1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的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