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集中注意力
抓住学生注意力的神奇方法
新学年开始的第一天,马埃斯特拉夫人站在学生面前,微微抬起胳膊,姿势类似于一个拥抱,却又带有命令的意味。她欢迎各位学生来到这个班里,并简要地讲了讲她在这一学年中对学生的期望。
每当马埃斯特拉夫人和全班学生讲话的时候,她的嗓音都很洪亮,从中能听出坚定与权威……这就是发号施令所用的嗓音。她注意到,其他受到学生尊敬的老师,也有着类似的嗓音。
马埃斯特拉夫人认为,一个老师能否得到学生尊重的关键一点,与这位老师是否高大无关,当然也与他们是否咄咄逼人无关。如果老师身上不具备这关键的一点,那么即使他们长得高大威武,气势汹汹,也会像其他老师一样,难以应付那些不听话的学生。马埃斯特拉夫人想起了她三年级时的老师竹原女士,竹原老师身材娇小,甚至说得上是小巧玲珑,但是没有学生敢在她面前捣乱。她班上的学生都很尊敬她。竹原老师之所以能够控制住学生,几乎完全是因为她说话的嗓音。她能够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嗓音,她的嗓音洪亮且带有极强的命令性。每年,马埃斯特拉夫人都尽量像竹原老师那样对待学生。
开学第一天早上,当马埃斯特拉夫人对着班里的学生说话时,她也在扫视整个班级。她注意到一些学生在很认真地听自己说话,有些学生在教室里东张西望,观察这个新环境,而有些学生则已经开始心不在焉了。作为一名富有经验的熟悉全脑教学法的教师,马埃斯特拉夫人清楚地知道这些学生之中有些人从一开始就没有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然而,马埃斯特拉夫人并没有因此而感到困扰,她清楚地了解全脑教学法中的教学策略。她最初的目标并不是立刻就让所有学生喜欢自己、尊敬自己,而是通过制定一系列的课堂守则,从而使得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听从自己的领导。
马埃斯特拉夫人在对付那些最不听话的学生时,有两大优势。首先,她很容易就能预测那些学生的行为,她能较早地预测到他们会在课堂上捣乱、和附近的人说话、不尊敬老师、不交或少交作业。马埃斯特拉夫人的父亲关塔那梅拉曾经是一位不错的重量级拳击手,他总是说:“一个人若很容易被对手看穿,那么,他已经失败一半了。”
马埃斯特拉夫人对待不听话学生的第二大优势,就是她了解自己制定的全脑教学方案,而学生却不了解。马埃斯特拉夫人总是知道下面该做什么,而那些不听话的学生却对马埃斯特拉夫人怀里揣着什么想法一无所知。马埃斯特拉夫人明白,全脑教学法的核心思想就是首先解决那些课堂管理中最容易解决的问题,让大多数学生团结起来,听从老师的指挥。之后,老师再慢慢组织起全班的学生,这样一来,个别学生不听话的行为就没有空间滋长蔓延了。最终,老师利用一些特殊的技巧就可以令这些学生得不到同伴的支持。这些技巧也能帮助老师管理那些最难管教的学生,也就是那些完全不惧怕惩罚措施的学生。
在第一次上课之前,马埃斯特拉夫人使用了她自创的一套课堂常规。在1999年马埃斯特拉夫人第一次参加全脑教学法研讨会的时候,得到了一份练习文本(当然,下面这段对话并不是马埃斯特拉夫人读出来的。她在家的时候,已经按照自己的版本练习了很多次了)。
情景对话:做好上课准备
老师:我说“同学们”,你们说“到”。同学们!
学生:到!
老师:我怎么说“同学们”,你们就怎么说“到”。同学们!同学们!
学生:到!到!
老师:(用低沉的嗓音)同—学们!
学生:(模仿老师的低沉嗓音)到!
老师:(用高亢的嗓音)同—学们!
学生:(模仿老师的高亢嗓音)到!
老师:同学们啊,同学们!
学生:到啊,到!
在马埃斯特拉夫人漫长的教学生涯中,她教过很多不同的年级,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她从来不担心学生会觉得上面这段“集中注意力”的对话太幼稚。克里斯·比弗尔在大学课堂上还使用这种方法,马埃斯特拉夫人在教成年人的时候也使用这种方法。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学生,反应都是相同的。当他们听到“同学们啊,同学们”的时候,都会咧开嘴笑……然后开心地作答。这段对话只会花费马埃斯特拉夫人几秒钟的时间,而在这期间,她已经达成了一个很重要的目标,课堂上大部分的学生都在开心地听从她的指挥。
这一点很重要,它也是全脑教学法的核心策略。我们在课堂中注入的趣味性越多,学习的学生就会越多,扰乱课堂秩序的行为出现的几率就会越小。当学生在学习时感受到乐趣的时候,他们的注意力是最集中的。电子游戏的难度很大,其中的规则和步骤甚至能让一个研究火箭的科学家都感到混乱,孩子们却能把这么困难的电子游戏玩得很好,这是因为他们在玩的时候很开心,甚至注意不到自己是在学习。如果你在走廊上经过一个实行全脑教学的课堂,你最先注意到的几件事情之一就是许多课堂任务都能让人很开心。学生遵守我们制定的规则,因为这些规则遵守起来很有趣。
马埃斯特拉夫人知道自己一个小时之内会将这段“集中注意力”的对话重复15~20遍,她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马埃斯特拉夫人使用的许多全脑教学的步骤都需要重复,她并不为此感到厌烦。她从来不介意重复自己说过的话。她喜欢全脑教学中的这一条规则:如果你讨厌重复自己说过的话,那么就不要做老师。教课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复。
马埃斯特拉夫人知道“集中注意力”的这一段对话很有效,但是如果她无法时不时地变化自己说“同学们”的方式,一些学生最终就会忽视这段对话。马埃斯特拉夫人面临着一个明显的两难境地:她的学生既需要课堂的连贯性,也需要变化性。他们需要连贯而清楚的框架,也需要新奇的事物来变化花样。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马埃斯特拉夫人一直使用“同学们”这句话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偶尔也会换换自己的语气。她的嗓音可以高亢,也可以低沉;可以俏皮,也可以严肃,带着咆哮;可以模仿机器人,也可以模仿青蛙;可以说得很快,也可以说得很慢;甚至还可以假装生气。
马埃斯特拉夫人并不是一个小丑,她之所以教书不是因为她喜欢学生的笑声。她选择教书,是因为她喜欢看到学生快乐地学习。马埃斯特拉夫人觉得,能够带动学生快乐地学习,是她人生最大的享受。因此,虽然马埃斯特拉夫人不是小丑,但她也不排斥偶尔像小丑一样,用机器人的声音,或者尖锐的嗓音,来让有可能因为无聊而昏昏欲睡的学生快乐地投入到课堂中来。马埃斯特拉夫人很有创意,必要的时候,也很奔放不羁。她深深地明白本书作者比弗尔遇到过的最好的老师——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斯分校的教师小哈利·伯杰曾说过的一句话:“教学是一门表演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