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法
什么是“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法?它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帮助教师呢? “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是在亚伯拉罕·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首次引入学校教学中的全新教学理念。亚伯拉罕·马斯洛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表明,人类有着广泛的情感需求和心理需求,从对爱的需求到自我实现的需求等。
“以学生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人的心理需求分为三大类,它们在预防问题和应对学生不当行为方面至关重要。一是对“权利”的需求:人们渴望被认可,渴望自由和自主选择权,渴望功成名就并且能对社会做出贡献,希望自己拥有卓越的能力;二是对“乐趣”的需求:人都有好奇心,充满趣味的事物更能让我们愉快地学习和成长,这种趣味还包括冒险、惊喜及多样化,这些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三是对“归属感”的需求:包括被重视、被欣赏、被需要以及超越自我的需求。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没有需求,且对需求没有足够的自主控制权,也没有一定的选择权和自由,谁的生活美好得起来呢?所以我们有对“权利”的需求。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一点幽默感、没有花样、没有趣味,我们的生活又该多无聊?因而我们有对“乐趣”的需求。如果我们得不到重视,又不被欣赏,那么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的孤单感将会油然而生,我们对“归属感”的需求尤为强烈。
当这三种需求得不到满足,当它们从我们的生活中一一消失,我们往往会感到沮丧和不安,此时,所有的问题可能都会接踵而至。
想象这样一个教学场景:老师没有设计任何导入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根据课程需要给学生设计合适的任务。课堂呆板如一,没有任何新意;教室死气沉沉,没有任何欢声笑语;一堂课下来学生一无所获,师生之间也毫无互动交流。
这样的课堂,只会让学生厌学:整堂课没有任何舒缓人心的音乐来营造轻松自在的课堂氛围;没有任何新奇的活动道具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没有适时的休整来让学生精神焕发;没有恰如其分的赞许让学生再接再厉;没有百变多样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对教室流连忘返……
那么,在这样的课堂上通常会发生什么呢?当然,学生会在课堂上调皮捣蛋。可能一开始,他们只是简单无聊地在课本上涂鸦或者同学间相互传纸条。倘若不及时制止,越往后就会越发不可收拾,学生的行为也会变得越来越具有破坏性,他们甚至会在教室随意走动、互相扔东西、公然大喊大叫、对老师出言不逊、不听老师的安排、不完成作业、肆无忌惮地玩手机……总之,就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这一切不当行为发生的根源,就在于学生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这些行为反映出了他们内心的不满和沮丧。
所以,我们应该铭记,心理需求的满足至关重要。我们每个人的心理必须首先得到满足,因为它是一种原始的、潜意识的渴望,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对我们的重要性,就像水和阳光对植物的重要性一样。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没能提供一些方法来满足学生的这些需求,那么学生将会自己去寻找让自我满足的方式,而这些方式极有可能是偏离正轨的。换句话说,如果你不给他们乐趣,他们就会自己创造乐趣;如果你不让他们感到自己有权利,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你没能让他们觉得自己有价值,那他们就会选择离开,并可能成为一些到处招惹麻烦的小混混。(说到这里,我想问一问各位老师是否想过,为什么“黑帮”对年轻人的吸引力如此巨大?)
在本书中,我将提出一些想法和活动建议,帮助您满足学生的这三个关键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他们在课堂上产生不符合规矩的行为。当然,这些方法并不是万能的,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我向您保证,只要您认真采纳了我的建议和方法,您就会看到您课堂上的负能量越来越少,正能量越来越多,学生们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
书中提到的各种游戏活动能让您的课堂更具互动性和启发性,让学生体会到成功,从而更具吸引力: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让他们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得到认可;让学生们感受到课堂的乐趣,进而更加主动积极,为课堂增添更多活力;通过加强同伴关系和建立积极的、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体验到“归属感”,意识到自己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勇敢尝试,大胆改变吧!你的教师生涯将迅速获得更多快乐和成就感,在专业教学上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