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化难为易的精益求精之道
坚持将事情做到极致
在生活中,我们无数次听到“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不可否认这种声音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没错,这就是精益求精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我们很难给精益求精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每个人都会对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它以多种形式示人,但万变不离其宗。它能带来丰厚的回报,而这回报并不是某个具体的目标,而是一段苦心孤诣的经历。这就是精益求精之路。
无论何时,当你想要学点新东西时,都有成为大师的潜质。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只有天赋异禀的奇才才能追求将事情做到极致的境界。其实,并非只有天才,或是在幼年从童子功练起的幸运儿才能走上这条路。凡是有心求索的人,无论其年龄、性别,或是有过怎样的身世,随时都可以踏上精益求精之路,坚持将事情做到极致。
然而问题是,在精益求精的道路上,我们缺少指明方向的地图(也许这地图根本就不存在)。而且,现代社会的种种生活方式,在许多方面都与精益求精之道背道而驰。很多人轻信速成的许诺,贪图一时的快感,殊不知他们正离精益求精的境界越来越远。在后面的章节里,我会阐述为什么这种背离精益求精之道的浮躁风气会在社会中形成。这风气不仅会阻碍个人自身能力的提高,还会对个人的健康、学业、事业以及人际关系造成负面影响。往大了说,它甚至会影响到事关国计民生的经济趋势。首先,让我们仔细审视一下这条精益求精之路。
不管你是要学打字、烹饪,还是要成为律师、医生或会计师。你都有潜力成为行业的佼佼者,都有能力做到大家眼中难以企及的事情!在体育领域,要达到精益求精的境界显得尤为艰辛。赛场上,激烈的对抗和戏剧化的结果并存,运动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将自身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因此,从体育运动来着手审视精益求精之路是个不错的切入点。而且相对来说,运动员的训练成果可以在较短的时间里见效并易于量化。下面我将用一个较常见的运动项目网球作为例子。同样的经验可以很容易地套用到其他项目乃至其他领域。
假定你是一个身体健康的普通人,没有参加过专业的体育训练,平时和朋友一起打过排球或垒球,各种动作配合得还算协调。你也许偶尔打过网球,但是次数不多——可能这反而是好事,因为从一张白纸学起,比带着已养成的坏习惯更好。你找到了一名资历丰富的专业教练作为网球老师,并且制定了每周三次的训练计划。可以说,你已经走上了这条精益求精之路。
最初接触的部分都是十分基础的。教练从握拍的方式教起,告诉你正确的持拍位置,哪里是最佳击球点。教练让你反复练习挥拍,慢慢体会手腕发力的感觉。教练会从固定位置不断地给你喂球,并在每次击打之后,询问你的感觉。教练教你将肩膀、臀部、胳膊三部分的动作配合起来,把全身的力量集中到球上。教练在你迷茫的时候做出示范,在你练习的时候给予鼓励。尽管如此,你可能依然会感到无所适从,觉得自己怎么都做不好。你做出的每一个动作,都需要经过大脑才能合拍,然而这短短的思考时间,就打乱了节奏,完全找不到教练演示的那种流畅的感觉。
渐渐地,你耐不住性子了。你恨不得马上投入实战练习,教练目前教的这些完全满足不了你的胃口。你渴望像网球明星一样击出漂亮的回球,但教练却说现阶段你连想都不要想这些。你是一个很注重结果的人,而眼前的这些练习让你完全看不到方向。你依然一遍遍重复着这些基础动作——正确地握拍,体会击球点,肩膀、臀部、胳膊配合发力,挥拍击球——却完全不知道做这些练习有什么意义。
如此挣扎了五个星期之后,你似乎突然开窍了。之前练习的那些动作渐渐成为了连贯的整体,仿佛肌肉记住了正确的动作,你不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一切都可以下意识地完成。你能用更多的精力来关注球的运动,更仔细地调整挥拍的位置来提高击球质量。你开始琢磨如何使出更大的力道来击出更漂亮的回球。
在此之前,教练喂球的时候你都不需要移动。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习如何移动,平移、前后滑步、对角线跨步,并把移动和挥拍的动作连贯起来。你再次体验到了之前那种无所适从的感觉。你感到心灰意冷,似乎好不容易学会了的东西又忘掉了。就在你又一次打退堂鼓的时候,你的感觉好像不那么糟糕了,但也没好多少。练习还在一天天地进行,但你的水平一直徘徊不前。该死的平台期。
现在社会中的大多数人都身处在平台期,这种感觉是十分煎熬的。它让你感到挫败,不仅如此,还会慢慢地消耗你的进取心。你来打网球不是为了无尽的练习,而是为了练出好身材,为了和朋友切磋技艺,要是能打赢对手就更好了。你感到有必要和教练谈谈了,你想搞清楚究竟还要多久才能精通网球?
教练回应道:“你是问要多久才能做到不假思索地正确跑位,并且击出完美的回球么?”
“是的。”
教练没有马上接话,看来是个棘手的问题。“一般来说,像你这样成年之后才开始学习网球的学员,如果能保持每周三次、每次一小时的训练量,大概需要用五年。”
五年!你心里一沉。
“这其中大概有一半时间是用在教学上。当然,如果你练习得勤奋一些的话,可能用不了那么久。”
你试着换了一种问法:“那我只要练到有一定的实力就行,不用精通,需要多久呢?”
“实力?这可不好说。”
“能打赢朋友就行。”
“那也至少要用六个月的时间打好基础,我建议。而且在你熟练掌握基本功之前,最好不要以打赢比赛作为最终目标来练习。像是正手、反手、发球这样的基本功,就得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来夯实。”
现实真残酷!
教练进一步耐心给你解释,网球不是看清楚球和球拍就能打好的,虽然这两点是关键,但球手自身的步法也很重要。新手很容易在球场遇到这种情景,没有专业教练给喂球的时候,很多练球的人将大量的时间都用来捡球了。虽然挡板、自动发球机给练习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这些辅助设备对实战帮助不大。当你和朋友一对一的时候,从发球到一方得分,一般也就能持续三个回合左右,真正挥不了几下拍子。而姿势正确的挥拍练习正是你的弱项,更何况这种基本功至少要练数千次,包括正手、反手、上步、发球、削球、近网球、落点控制,最后是这些技术的综合运用。这个练习的过程是无法跳过的,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在你掌握扎实的基本功之前,用不着去想什么战略战术的问题,因为每到一个新的阶段,你都不可避免地遇到那种边打边想的状态,这时是发挥不出全力的。
你越听心越凉。刚报名的时候可没想到打网球没法速成。在你面前,是一条无穷无尽的练习之路,沿路充满了挫折,还有大量令人讨厌的平台期。这对那些追求立竿见影效果的人来说可不是好消息。
你意识到如果继续坚持打网球的话,迟早会有那么一天,你将面临几个艰难的选择:要么放弃网球,换一个更简单的项目玩;要么加倍努力,学习更高级的课程,并持之以恒地练习;要么到此为止,不再继续网球课程,就以你现在的水平和朋友随便玩玩,你不会再进步,但碰到水平稍逊的对手也可以玩得很开心;要么按照现在的节奏,听从教练的指导,在网球之路上稳步前进。你会走哪条路呢?
类似棘手的问题,同样艰难的选择,我们在生活中随时会遇到。它并不只在我们打网球或参与其他体育项目的时候出现,任何需要学习,需要练习才能进步的活动,都会遇到这样的阶段。有时候,我们会仔细斟酌,而更多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经过认真考虑就做了决定。在这个消费至上的社会中,我们周围充满了各种速成短视的诱惑。有时我们做出的决定,仅仅是为了它所带来的立竿见影的虚幻成效,暂时满足自己的欲望。有时,我们甚至没有弄清楚自己选择的是什么,面对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就匆匆做出了决定。甚至这种不加思索做决定的习惯,也是我们选择的结果,只不过代价是放弃了其他潜在的可能。
每个人都能成为别人眼中难以企及的天才
现代科学表明:只要是健康的普通人,都有成为天才的潜质。我们不需要特别的指导,就能自行掌握高超的语言技能——甚至还不止一种。我们能识别复杂的面部表情所代表的不同含义——目前最强大的计算机也做不到。我们还能从不同的角度体察他人细微的情感变化。即使不接受系统的学校教育,我们也能学会合作,学会抽象分类,学会推理假设。甚至,我们能从无到有发明出全新的东西,提出前无古人的问题,探寻宇宙无穷无尽的奥秘。也只有我们能够品尝机器无法理解的爱情的滋味。
目前在学术领域里,关于智能的定义说法不一。美国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了以下七个要素:语言、音乐、逻辑/数学、空间想象力、运动能力,个人独处和人际交往能力。这几项基本能够全面涵盖一个人所具有的各项素质。每个人生来都具备足够的潜力,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眼里难以企及的天才。关键是要长期潜心研究一个领域,这可以是科学、哲学,也可以是商业、艺术。
所有的天赋都需要后天勤加努力
人类自身的素质蕴含着强大的潜能。曾经,每当和其他野生动物进行对比时,大家总是先入为主地认为我们的祖先非常弱小。他们没有尖牙和利爪,当不了强大的捕猎者,只能依靠智力和工具生存。但是这个说法忽略了祖先们强大的社群组织能力,而这项活动要比制作工具复杂得多,也更加依赖智力。
人类身体的运动能力也曾被低估!
我们羡慕猎豹奔跑的速度,袋鼠跳跃的距离,海豚游泳的能力,黑猩猩灵活穿梭树梢的身手。但它们都比不过人类的综合能力。如果进行动物界的全能比赛,项目包括短跑、长跑、跳远、跳高、游泳、潜水、体操、搏击、挖掘,人类可能拿不到单项冠军,但我们一定是总分第一。特别是人类长距离耐力跑的能力,不逊于任何和我们体型相近的哺乳动物,甚至比它们还要更强一些。人类以智力和情感见长,其实我们还拥有最具可塑性的身体,而且在某些单项上,人类的表现也可圈可点。
但所有这些天赋,如果不在后天勤加努力,就会随着时间很快消逝。成为领域的佼佼者所要付出的训练,是艰苦的,同时也是令人兴奋的,一路上会有痛苦、也会有收获。追求卓越是永无止境的(当你为精益求精而努力的时候,你已经在努力的过程里掌握了某项技能,成了该领域的专家)。你能达到什么境界,取决于你的追求有多高。无论你在追求精益求精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艰辛与欢乐,学习曲线的形状都会呈现出大致下图所示的样子:
成功没有捷径,你要将学习变成一种习惯
成功之路没有捷径可走。学习任何新东西,都会首先经历一段快速成长期,随后回落到平台期。上面的曲线图属于比较理想的情况,现实也许不会这么平滑,上升曲线也各不相同,平台期也可能会有起伏而不是保持绝对水平,但总体来看差别不大。要想获得成功,需要艰苦的训练,不断磨练技艺,精益求精,循序渐进。在不可避免的艰苦训练阶段,你会经历很长的一段平台期,在看不清前路的情况下也要坚持练习。
为什么学习过程总要遇到平台期呢?为什么技艺的进步不能持续呢?就像前面所举的那个学习网球的例子,每个新的技术动作,都要反复练习千百次,才能慢慢被“肌肉记住”,然后才能不通过大脑就下意识地做出反应。描述这个过程的基础理论还不成熟,但已经有一些学者做出了初步的解释。普林斯顿大学的神经科学家卡尔·普雷莱姆,在“大脑-身体”这个运动系统之外,提出了一个叫做“习惯-动作”系统的概念,这个系统更多的是在潜意识的驱动下做出动作。它涉及脊髓反射所涵盖的所有运动,同时兼顾一部分大脑控制的运动信号。在这个运动控制系统下,你不经过大脑就能打网球,弹吉他,说外语,你完全不用刻意去思考动作的细节。而在学习的最初阶段,你在行动之前,还需要用大脑想一下,然后才能把运动信号传递出去。
掌控我们运动的有“认知系统”,还有“习惯系统”和“非习惯系统”,以及“海马区域”(大脑的组成结构之一)。“认知系统”和“非习惯系统”中的动作在经过多次练习之后,就会成为“习惯系统”的一部分,同时新学习的动作也会补充进来。换言之,“认知系统”和“非习惯系统”与“习惯系统”之间是联通的,前两者总会不断演化至后者。当你掌握了一项技能,你就不再需要“认知”它,也不会有“不习惯”的感觉,就像你在练习一段时间的网球之后,随手拿起球拍就能保证做出正确的握拍姿势。
可见,并不是只有学习曲线在上升期才要艰苦努力,进步是在平台期时一点一滴积累而成的。当新的东西进入“习惯系统”中,平台期将告一段落,随之而来的是明显的成长期,这时你将体会到“习惯成自然”的流畅感。这两个阶段会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反复出现。
那么,如何在精益求精之路上稳步前进呢?简而言之,你需要勤奋地练习,要专注于练习本身。与其为恼人的平台期而头痛,不如像享受进步的喜悦一样去享受练习的过程。
我们将会在后续的章节里阐述如何享受平台期。首先,我们要仔细审视一下这三类人:浅尝辄止者、强求突破者以及安于现状者。这是生活中经常遇见的,也是在精益求精之路上遇到阻碍的三种类型的人。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从他们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