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知己知彼:记忆是如何运行的
一切思想的形成都归功于关联:眼前的事物会激发出存在于你头脑中的某种东西,在这之前,你可能都没有意识到你已经知道这些东西的存在。
——罗伯特·弗罗斯特1
记忆的本质是一种关联能力,与一件事情或一种感觉相关联,就像刚刚发生一样。提高记忆技巧或锻炼记忆能力的目的就是使你能够对存在于大脑中的事实、公式、经历、数字、姓名以及相貌进行随意支配。这样一来,你就可以随时随地、随心所欲地调用这些信息。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想不起把车钥匙、眼镜或者手机放在什么地方了?因为放置这些东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常不过的事情,当然也是一种索然无味却又不可或缺的生命活动。(《读者文摘》的一项调查显示,一个成年人平均每年花费在找钥匙这件事上的时间为16小时)记住那些压根引不起我们关注的东西,对我们来说颇有难度。
无论是日期、相貌、名字,还是事实,如果不费一些时间去留意它们,我们是无法将它们转化为记忆的。可以这样理解,很多时候我们声称自己“忘记了”,事实上,我们从来就没有记住过或是我们从来都没有注意过,这也可以用来解释我们为什么永远找不到眼镜、钥匙和钱包,为什么总是在停车场费劲地四处寻找自己的车。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所谓的“健忘”,其实就是由疏忽导致的。
大脑究竟是怎么回事
正当要着手撰写本章内容时,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翻阅到一篇科技论文,论文中展示了“一张极为壮观的全新的大脑地图,并对近百处大脑未知领域进行了详细说明”(引自《纽约时报》报道)。还表明了目前“已探知”的大脑区域仅有83处,这不禁令我感叹,我们对大脑的了解是多么的微乎其微。科学家表示,要想探测出大脑每一区域的功能可能得花费数十年的时间。
既然我们对自己的大脑都一知半解,那么对“记忆”知之甚微也就不足为怪了。有些人曾经尝试用暗喻和明喻的方式对它们进行诠释:大脑就像是一块肌肉,越锻炼它就越强壮。记忆就像计算机的只读存储器(Read Only Memory, ROM)和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 RAM),或像是一个拥有无数 “记忆架”的巨型文件柜或大型图书馆。这些说得有道理,但又不尽然。
就我们目前所知,大脑中并没有一个单独的区域或结构来存储“记忆”,那么多用来存储不同类型记忆的区域或位置更是无从谈起了。曾有这样一种假设,人类提取记忆就是各个记忆碎片“重组”的过程。这或许有助于解释为什么在不同时间或不同环境下,人们“记起”的事物会有所不同。
记忆究竟是如何“被唤起”的?我们为何记住了一些事情却又忘记了另外一些事情?它们是真的被遗忘了还是暂时“想不起来”了呢?
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
让我们先来谈谈那些“确切”知道的事情。记忆主要有两种形式: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当我们提到要“提高我们记忆”时,我们所指的对象就是后者。
短期记忆对信息的储存时间较短,信息储存的容量也很有限,就像微软公司的记事本一样,信息只能保存一段时间,随后就消失了(或者,更形象地说,是被覆盖了),如此一来,它就极易出错。例如,我们一大早起来,走到另一个房间,却无论如何也记不起我们为何而来。当然,如果我们之前留意过,追忆起来就不成问题。大脑中存放不了供我们追忆的所有信息,它只是一个信息驿站。我们每天都花很长时间在做如下决策:哪些信息需要“转化”为长期记忆,哪些需要直接丢弃。
据某些科学家研究成果显示,长期记忆就像一个庞大的存储仓库,存储能力是无限大的(至少是大得惊人)。 2016年2月在《科学美国人》2发表的一篇文章称,人类大脑的存储量约为2500万亿字节,大致相当于2千万个四抽屉文件柜或者1万亿份文本的存储量。保留记忆是指将与事实、数字、姓名、相貌、经验等相关的所有字节存储起来的过程,其大多是以长期记忆的形式存储的,所保留的信息可以在被需要的时候随时提取出来,用以辅助其他思维活动的运行。越重要的事情,存储起来就越容易。所以,当你暗示自己必须保留或回想某件事情时,这就大大增加了将该信息存入大脑存储仓库即长期记忆存储库的机会。
回想是指我们能够提取那些先前储存过的信息的过程。回想可以通过重复来得以强化,一个人回想能力的强弱受到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
● 我们更容易回想起那些我们感兴趣的事情;
● 我们会有选择性地决定需要回想的信息,信息的重要性各不相同,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在回想那些最重要的信息片段上;
● 将新信息与已知信息相联系有助于回想;
● 大声重复或默念你想记住的信息,也可以换种方式来叙述你想要回想起来的事情;
● 有意义地使用你能回想起的新材料,这会对你之后的回想大有裨益。
辨认是一种能够识别出新材料及其意义的能力。熟悉度是影响辨认的关键因素。辨认的过程大致如此:你觉得与某些信息“似曾相识”,把这些信息以符合逻辑的形式整合为一个整体。在辨认时回想的就是这个整体框架。
记忆是可供提取的。但这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你确信自己知道某件事情,这些信息就在嘴边上,却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一般来说,我们会牢记需要记住的部分信息,比如只记得一个人的相貌却忘记了他的姓名,记得了名字又忘记了姓氏,只记得一个历史日子但是却记不清相关人物及事件,通常得费一阵工夫才能记起其他信息。以我为例,我时不时地被一个纵横字谜游戏难住,百思不得其解。我通常的做法是,暂时将其搁置,过几个小时后再返回重新看,就会立马想出之前难倒自己的单词。
情景缺失可能是无法识别某人或某事的一个原因。我们经常将一个人与其出现的场景联系起来。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情景:你遇到一位接孩子放学回家的女士,似曾相识,却又无法将其“对号入座”?结果后来才意识到这就是每天早上为你调制咖啡的咖啡师,并且数月以来你一直在喝她泡的咖啡。这是因为你将她与某一场景(如咖啡馆)关联在一起后,就很难在另一个场景下将其辨认出来。
记忆也要刻意练习
那些“难忘的”名字、日期、地点或事件有何共同特点?事实上它们是迥然不同的。信息的“难忘程度”取决于它们与我们日常经验的相异度(特别之处),这种特别之处有助于大脑从海量信息中挑选出真正想要记住的内容,也有助于转移那些雷同却无用的信息或将其与我们所见所闻的日常信息相区别。
那么,我们当中的有些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做到对一些名字、符号以及元素周期表上各元素的原子量过目不忘的呢?又是如何做到一边玩常识问答游戏一边将信息记住的呢?因为这些信息已经以某种方式“标记”或“编码”了。对一些人来说,海量的数据几乎都被自动标记了,这样他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存储或提取这些数据。然而,如果我们普通人想要拥有超乎寻常的记忆力,就必须额外付出努力,学习如何简化这种“标记”的技巧。
记忆的三种类型:视觉、听觉和感觉
记忆有三种类型,它们分别是视觉记忆、听觉记忆和感觉记忆。三类记忆强弱不一,并且只有前两类与我们的大脑相关。当然,这只是我们对“记忆”这一术语进行的最笼统的概述。调查显示,日常生活中存在着一百多种不同的记忆任务,这会给人们造成困扰,因为每项任务所需要的策略是不同的(即使你已经学会了某种能够轻松记忆100位数字的方法,但也不能保证你从此无须到处寻找随手而放的眼镜了。抱歉,这可能会扫你的兴)。有人已经证实视觉记忆和听觉记忆的运作方式大不相同,甚至连其处理速度也大相径庭。大多数研究显示,视觉记忆比听觉记忆处理速度更快。
我们运用押韵、歌曲、字母替代其他记忆手段用以强化听觉记忆。但是大多数人轻轻松松地就可以提高自己的视觉记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记忆技巧离不开 “记忆图像”形成的缘故。你可以亲自验证一下:将两组信息放在一起——一组含有12个单词,另一组由12幅图片或照片构成,把每组信息学习的时间定为5分钟。三天以后,尝试复述两组信息,我敢保证你记住的图片组的信息量要远远超出单词组。
除了这两种大家耳熟能详的记忆形态,还有第三种记忆:感觉记忆,即通过你的身体感受所产生的记忆。运动员和舞蹈家会对肌肉、关节、肌腱有记忆能力这样的说法颇为认同。通过移动手指头,“记住”拨号方式来记住一个电话号码也证实了感觉记忆的存在。
如果你需要记忆某一个清单,请一边大声喊出清单中的内容,一边移动你身体的某个部分。一个踢踏舞者能够一边跳舞一边记忆其历史课内容,一个棒球投手能够将其每一次挥臂动作与他要记忆的清单联系起来。如果你需要记住一组国家的名字,只需要将每个国家名对应一个具体的身体动作即可。一边大声说出博茨瓦纳(非洲中南部国家),一边举起你的右手;津巴布韦(非洲国家),转动脖子;莱索托(非洲国家),单腿屈膝。举起左手是布基纳法索(西非内陆国家);马拉维(非洲国家),踢小腿;毛里求斯(非洲国家),甩头发;吉尔吉斯斯坦(中亚内陆国家),摸你的右大脚趾;哈萨克斯坦(中亚内陆国家),摸你的左大脚趾;塔吉克斯坦(中亚国家),弯左手小手指;图尔曼斯坦(中亚国家),弯右手小手指。
当你需要记起这组国家的名字的时候,就开始动起来吧!这看起来可能有些奇怪,尤其是当你的动作看起来过于独特或引人注目时更是如此。但这些都是为了自己能够更好的记忆,所以又何妨呢?(如果你觉得在众目睽睽之下莫名其妙地旋转身体非常难为情的话,可以尝试大声地说出你想要记住的事情:“我要关上火炉。”“我把车停在了R15区。”“我把我的眼镜放在了文件柜顶上了。”)
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你也会像《追忆似水年华》中的马赛尔·普鲁斯特那样,仅仅凭借很久之前体验过的味觉(嗅觉、视觉、听觉或者触觉)就可以唤醒被“遗忘”的记忆,且一发不可收拾:“毋容置疑,我心灵深处的每一次悸动一定是一个画面,一段视觉记忆,连同味觉一起,构成了我的显意识。”他能回忆起儿时的花园、房屋、教堂、城镇广场、街道以及乡间小路,皆是因为品尝了一块用茶水泡过的饼干。
我们为何如此健忘
在你思考记忆力的诸多影响因素时,你也可以用它们来解释我们为什么会忘记。记忆力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如下原因造成的:
● 我们无法让材料变得有意义;
● 我们没有抓住应该记忆的部分;
● 我们没有记忆的欲望;
● 我们无法把我们想要记住的信息与我们已知的信息联系起来;
● 我们无法使我们的文字或视觉的标签生动、与众不同,甚至是匪夷所思或粗俗不堪,因为这样记忆起来会更容易些;
● 我们没有使用已经掌握的知识。
请你在阅读接下来的各章节内容时,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吧!这是你学习每一项记忆技巧的基础。赋予随机无序的信息以系统的结构,让毫无意义的信息变得更加有意义,才能使那些容易遗忘的东西变得难以忘记。
1 编者注: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 1874—1963), 20世纪最受欢迎的美国诗人之一,曾赢得4次普利策奖和许多其他的奖励及荣誉,被称为“美国文学中的桂冠诗人”。代表作品:《诗歌选集》《一棵作证的树》《理智的假面具》等。
2 《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 Sci Am)是美国的一本科普杂志,始于1845年8月28日,是美国历史最长的的杂志,也是著名的《科学》(Science)的姊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