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好父母/坏父母:不要轻易评判

你之所以读这本书,表示你想尽最大努力成为最好的父母。阻止你达到目标的一个因素,是你自己和他人对你的评判。在为人父母方面,我们常给自己打分数,这也是困扰我的问题。

贴上“好父母/坏父母”的标签对我们毫无帮助,因为那些评判都是极端的。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与孩子和谐相处,即便是出于好意,有时也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但因为没有人想被贴上“坏父母”的标签,所以我们犯错时(每个人都会犯错),为了避免被贴上那个标签,我们会假装自己没错。

由于“好/坏母亲”“好/坏父亲”之类的标签一直存在,为了避免被贴上坏标签的耻辱,我们对可能做错的事情往往采取防卫心态,这意味着我们不会去注意亲子关系的不协调,或忽视孩子的情感需求,我们也不会去思考如何改善亲子关系。在人前我们只展现出做对的一面,而把那些做错的事情隐藏起来,以便牢牢守住“好母亲”或“好父亲”的身份。

父母害怕面对自己的错误,其实对孩子毫无帮助。当我们改变行为并修补破裂关系时,那些犯下的错误(例如假装孩子的感觉不重要)是可以弥补的。但如果我们觉得承认错误太丢脸了(而且“坏”标签还会增加那种羞愧感),我们就永远无法纠正任何错误。

让我们别再把“好”与“坏”当成父母的属性,没有人是完全的圣人或彻底的罪人。一个暴躁但诚实的家长(一般人眼中的“坏”家长)可能比一个表面和蔼可亲,但私下沮丧又怨恨的家长更好。

我想进一步建议:就像我们不该评判自己一样,我们也应该尽量避免评判孩子。对孩子做任何评判都无助于让他变得更好,因为在“文静”“笨拙”“吵闹”等标签的限制下,孩子很难健康发展。


人随时都在改变及成长,尤其是小时候。描述你看到的孩子的具体行为,并说出你欣赏的优点,这样做的效果远胜于笼统的评判。比如,与其说“你的数学很好”,不如说“我很喜欢你做算术题时聚精会神的样子”;与其说孩子“画得好”,不如说“我很佩服你为这幅画下那么多功夫。我喜欢你画的那栋房子,看起来好像在微笑,让我的心情也跟着好起来了”。

赞赏孩子的努力,描述你看到的东西与感受,并鼓励孩子,而不要做任何评判。描述你的观察,并发现一些具体的特质给予称赞,远比“干得好”“太棒了”之类的笼统评语更鼓舞人心,也远比批评更实用。

如果孩子写的作业看起来像鬼画符,乱成一团,但有个字母P写得很完美,你只需要说:“我喜欢你把P写得那么工整。”下次你会看到另一个完美的字母。

•练习:不再评判

与其根据你做了什么来评判自己,不如观察及欣赏你做对的事情。注意这样做给你的感觉有何不同。

例如,不要说“我做的面包很好吃”,而是改成“全心全意投入烘焙是值得的”。不要说“我不擅长瑜伽”,而是改成“我开始练瑜伽了,而且比上周进步了一些”。

重点不是那些字眼——我并没有完全禁用“好”或“坏”,而是停止评判,或是别把结论说得太死。这样做对我们自己和孩子的伤害会小一些。

这本书一开始我就把焦点放在你身上,而不是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一系列与众不同的基因和环境混合而成的,所以才会那么独特,而你就是那个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以及我们对孩子的反应负起多少责任,是亲子教养的关键。偏偏这些关键经常遭到忽视,因为把焦点放在孩子及他们的行为上比较容易,去探究我们如何影响孩子,进而改变我们影响他们的方式比较难。而且,不只是我们对孩子的反应塑造了他们的人格特质和性格,他们在环境中看到及感受到的东西,也会塑造他们的人格和性格。

希望我已经说服你,去检视你如何因应孩子在你身上触发的情绪。请注意你的自我对话,注意内在那个自我批判的声音。尽量不要评判你自己、你的教养方式,以及你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