刃针疗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辨证总要

以中医的基础理论对患者表现的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辨别为何种综合的病理病机,称为辨证。这里主要介绍软组织损伤、骨科疾病及脊柱相关疾病的辨证方法,内科辨证按照中医传统理论常规辨证。
各种慢性软组织损伤,共同的症状、体征,主要是疼痛(包括异常感觉)、肿胀、软组织异常改变以及肢体功能障碍。对它们进行综合分析的方法,主要是依靠“手摸心会”和骨科检查中的动诊、感觉及肌力检查等。
1.手摸心会
系用手触摸损伤处,并对触摸所得的异常体征进行分析、综合、判断,得出确切的结论。主要鉴别点如下:
(1)致伤的原因及轻重,是跌仆、闪挫还是打撞。
(2)是否伤及骨骼,是骨断、骨碎、骨歪、骨整、骨软、骨硬或骨膜损伤。
(3)是否伤及筋肉,是筋强、筋柔、筋歪、筋走、筋正、筋断、筋翻、筋寒或筋热。
(4)是浅层组织损伤还是深层组织损伤。
(5)是新鲜损伤还是陈旧性损伤,或是陈旧性损伤因轻微外伤为诱因急性发作。
(6)压痛的部位及性质。
(7)有否软组织异常改变及其性状特点。
2.骨科检查
骨科检查包括望诊、触诊、动诊(活动功能的检查)、量诊(测量),有时辅以叩诊、听诊、X线检查以及感觉、肌力和放射检查等。
慢性软组织损伤,常用的检查为以下几种:
骨科动诊:检查骨骼、肌肉在日常活动中,主动活动以及被动活动时的力量表现、姿势、范围、与疼痛的关系。许多常用的骨科特殊试验,如直腿抬高试验、“4”字试验等也属于此类检查。
感觉检查:包括痛觉、触觉、温度觉、位置觉、震动觉等,主要目的是排除不适于刃针疗法的脊髓疾患。
肌力检查:通过检查随意运动肌的肌力,来判断有无肌肉瘫痪及其程度,以决定是否属于刃针疗法的适应证。同时,通过患者做抗阻力肌肉收缩的检查姿势时,该肌肉有否疼痛或是否因疼痛而肌无力,可以判断是不是这块肌肉损伤以及损伤部位。
反射检查:有助于判定神经系统损害的部位,除了1~1.5岁的正常小儿以外,病理反射仅在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锥体系损害时才有发生。在慢性软组织损伤疾患中应用,则是旨在判断是否属于椎管内病变。
骨科X线检查:主要是摄片,透视使用较少。一般采用正、侧位,常规摄片不能显影或显影不良时,才采取特殊投射位,如脊柱的功能位,第1、2颈椎的张口位等。为了使骨关节或周围软组织显示出一般摄影不能显示的征象,就还需要使用特殊装置或特殊的摄影技术进行X线特殊检查,如利用低电压、高毫安秒的软组织X线摄影,使软组织显影清晰,用于观察肌肉结构的解剖异常软组织炎症、肿瘤、钙化及异物;电子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CT),以及脊柱和脊髓的磁共振成像技术(MRI)等。
X线片阅读的顺序是:先观察软组织有无异常,各层组织分界是否清晰;再观察外形及结构有无异常,同时也要注意关节腔、关节面、滑膜、韧带以及关节附近的脂肪阴影。
阅读脊柱X线片时,应观察曲度,椎体形状及结构、椎间隙、椎旁软组织、椎弓及其附件、椎间孔及周围骨质以及椎弓根等。
骨科量诊:系测量肢体的角度、长度及周径的方法。常用测量肢体的角度来判定关节功能是否受限,受限程度以及受限的方向。通常使用关节角度尺,将测量出的角度与正常关节的活动度比较,即可判定。临床上也常用能否达到某处的大致估计方法,比如手关节屈曲到极度时手能触到肩部;上肢平伸时前臂旋后到极度应是手心向上;膝关节和髋关节极度屈曲时膝部能与腹部接触等。对处于不易精确测量角度的部位,可用测量各骨的相对移动长度的方法。例如颈椎前屈时可测量下颏与胸骨柄间的距离;侧屈时测量耳垂与肩峰间的距离以及腰椎前屈时测量上肢和手指伸直下垂的指尖与地面间的距离等。由于这些距离没有一个正常值作为比照,所以一般只用治疗前后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