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对肾虚的认识
我们认为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是“肾虚湿瘀”,其中肾虚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两虚相得,乃客其形”。肾虚于内,复感风寒湿热诸邪,则肾阳蒸腾气化无力,肾阴输布排泄水湿失调,可致水湿内停。湿邪为阴邪,其性缠绵,郁久伤阴化热。水湿既可阻滞气机,影响脏腑气机升降,又可流注经络,阻碍气血运行,气血运行不利,气滞血瘀,形成瘀血。正如徐灵胎所说:“有湿则有热,虽未必尽然,但湿邪每易化热……血瘀经脉,亦久而生热。”终至湿、热、瘀互结于内。
李东垣说:“肾无实证。”《周慎斋遗书》说:“人生之来,其原在肾,人病之 来,亦多在肾,肾者命之根也。”肾中的精气禀赋于先天,充盛于后天。我们认为肾虚的本质是肾的精气不足,肾气由肾精产生,肾精为肾气之根,肾气为肾精之象,即肾精的功能活动。肾气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动力。肾精与肾气两者互为体用,互相促进。肾脏病中肾虚与先天禀赋不足、他病及肾、邪毒犯肾、房事不节、调摄失宜、老年精气衰退等因素密切相关。在西医学中则涉及个体基因多态性、免疫缺陷、神经内分泌紊乱、肾脏局部血流异常等。
《灵枢·寿夭刚柔》曰:“人之所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这种差异性就表现为一定的体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多数肾炎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免疫遗传背景,单核苷酸多态性、HLA基因系统在肾炎的病因学、免疫发病学及易感性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遗传易感性即中医所讲的先天禀赋或个体素质。《医理辑要·锦囊觉后篇》:“要知易风为病者,表气素虚;易寒为病者,阳气素弱;易热为病者,阴气素衰;易伤食者,脾胃必亏;易伤劳者,中气必损。”说明在相同的致病因素作用下,禀赋体质不同,临床证候表现可以多种多样。
在肾脏病的整个病程中,患者不可避免地会接受多种药物,故应重视“药毒伤肾”。张介宾在《类经》中说得很明白:“药以治病,因毒为能。”药毒伤肾包括“毒药伤肾”和“误用损肾”两个方面。《儒门事亲》把毒物致病称为“药邪”,药邪瘀滞肾脏,耗气伤精,损伤肾络,导致肾脏功能的异常。现在临床常见使用多种抗生素、非甾类消炎药、造影剂及关木通、木防己等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制剂等引起肾脏损害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而错误的治疗原则亦会加重肾损。如对气阴两虚型、脾肾阳虚型患者,运用温补肾阳之品,我们经常会提及温肾阳药尤其会提到鹿茸这味药,错用会加重肾脏负担,加重肾损。故应严格辨证论治。真正的脾肾阳虚需用温阳法的可选用温补脾阳的温里药。
其他如多种外感内伤疾病,久延不愈,耗气伤精,终必及肾,导致多种肾脏疾病。正如《景岳全书》所说:“虚邪之至,害少归阴,五脏所伤,穷必及肾。”特别是狼疮性肾炎、尿酸性肾病、高血压肾损害、糖尿病肾病等,均为原发病迁延日久而导致肾损。加上饮食失宜,如过度食入大量蛋白质食品之饮食伤,房事不节之房事伤,起居失常之劳力伤等,诱发加重病情。
所以,我们认为慢性肾脏病是因肾元亏虚,正气不足,遭受外邪或内伤等因素致病,随着疾病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由虚致实,因实更虚的病理过程,最终表现为本虚标实之证。肾虚是慢性肾脏病发病的内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