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垫舌痈——颌下腺炎
刘某,女,67岁。初诊:就诊20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颌下有一个约鸡蛋大小肿块伴疼痛不适,不发热,当地医院就诊予静滴青霉素后疼痛消失,肿块变软缩小,4天前肿块又突然增大伴疼痛作胀,不发热,来我院就诊。刻下右颌下肿块如鸡蛋大伴疼痛不发热,纳谷尚可,夜寐安和,二便通畅。查:右颌下有一个约5cm×4cm肿块,质地似有囊性感,境界清,伸舌时似有前后移动,颈部无瘿瘤瘰疬。舌淡苔薄腻,脉滑。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总数6.2×10 9/L,中性粒细胞0.68,淋巴细胞0.30,嗜碱性粒细胞0.02,红细胞计数3.8×10 12/L。B超:颌下腺炎。
病机:痰热互结,蕴于颌下,气血凝结。诊断:中医:垫舌痈(痰热互结),西医:颌下腺炎。治法:清热化痰,软坚散结。
处方:陈皮6g 姜半夏10g 茯苓10g 川连5g 白芥子10g 黄芩15g 大贝母10g 瞿麦40g 海藻40g 银花15g 连翘20g
体会:
1. 颌下腺炎是较常见的涎腺炎症之一,多由于颌下腺导管外伤或阻塞,唾液流出不畅而引起腺体慢性感染,因此颌下腺炎一般多为慢性炎症。其临床表现为颌下部反复肿痛,进食时( 尤以进酸性食物)受累的颌下腺腺体肿大。检查时可触及到肿大的颌下腺,质稍硬,急性发作时压痛明显,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舌下腺导管口狭窄或阻塞,有时有分泌物流出,拍片可见导管内结石。
2. 中医学认为该病病机为内有痰湿又外感风热邪毒,痰热相搏,蕴结于颏下成肿核,颌下腺导管开口于金律玉液之处,颌下腺导管因损伤或食物堕入,致唾液分泌不畅,加之湿热上蒸,蕴结煎熬,凝结成石,堵塞管道,水液塞而不行,气机不利,血行不畅,湿聚痰生,壅阻舌下而致本病。
3. 本病按辨证属痰热互结,故予清热化痰、软坚散结之法,处方用二陈汤加川连、黄芩、连翘之类,疗效可与西药抗衡。银花、连翘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川连、黄芩清热燥湿;白芥子能化皮里膜外之痰;海藻能软化久凝之坚痰;半夏、浙贝母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化痰,气顺痰清;瞿麦既能化痰又能破瘀,瞿麦一药,《本草经书》谓“其性苦辛…阴寒滑利,性主降泄,辛能散结,利湿解滞而通经脉”,取其利湿破壅散结之功,与茯苓合用,使湿祛无生痰之源,诸药合用,共奏祛湿化痰润筋之功。此方功能抗菌消炎,增强涎腺分泌功能,致涎液增多,自洁作用增强,使涎腺导管内的脱落细胞、食物残屑及时清除,以利涎腺正常功能的发挥。
本周热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