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心—肾—子宫轴的理论依据
1.经络之间直接联系奠定基础
子宫排泄月经,妊育胎孕的生理功能是由脏腑的支持而实现的,其联系的基础是与经络上有着一定关联。如肝与任脉交会于“曲骨”,与督脉交会于“百会”,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脾则与任脉交会于“中极”,与冲脉交会于“三阴交”;肺则“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与督脉、任脉相通,并借此与子宫相联系;但是五脏之中心与子宫有一条直通的经络联系,早在《素问·评热病论》所云:“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素问·骨空论》又有督脉“上贯心入喉”,心经督脉与子宫相联系;另一直接的经络通途是肾,《素问·奇病论》云“胞络者,系于肾”,又肾脉与任脉交会于“关元”,与冲脉下行支相并而行,与督脉同是“贯脊属肾”,所以肾通过冲、任、督三脉与子宫直接相系,可见与子宫具有直接通络的脏腑主要是心与肾,经络上的联系,为脏腑功能活动奠定了基础。
2.心肾对诸脏功能活动具有统领作用,是生殖轴的核心
肾是阴阳之宅,主髓而出伎巧,心主血脉而藏神明。心肾相济,对调节阴阳极为重要。肾为先天之本,藏精气,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成熟和衰退,如《校注妇人良方》所说:“肾气全盛,冲任流通,经血既盈,应时而下”。马元台在《女科经纶》亦云:“天癸者,阴精也。盖肾属水,癸也属水,由先天之气蓄积而生,故谓阴精为天癸也”。天癸来自肾之精气,先天即有,天癸充足,月经才有可能来潮。到50岁左右,天癸竭而经断。整个女性的发育过程,肾气、天癸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月经来潮后,一月一次很有规律,与冲任血气阴阳的消长有关,均依赖于肾。行经期与经后期,主要是血与阴的不断滋长,经前期,主要是阳气的不断旺盛(长),由于不能受孕,经血来潮。这是奇经阴阳在肾的支持下消长转化的结果。故有肾为奇经八脉之本,以及八脉皆属于肾之说。
其次,肾阴阳与肝脾血气之间密切有关。肾藏精而生髓,精是化生血液的主要所在。肝为藏血之脏,冲脉之本,司血海而主疏泄,具有储藏血液、调节血流的作用。肝藏血的功能,依赖于肾,乙癸同源,滋水涵木,母子之藏。同样肝气的条达,生理状态下也依赖于肾气抒发才可调达、肾之气阳、命火为元阳,如张景岳说:“命门为之元气之根……五腑之阳气,非此不能发”(《景岳全书》命门余义)。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升降之枢纽,又有统血及运化水湿的作用。但其必得肾阳命火而运化不衰,同样肾阴的濡润协助脾胃阴精化物,因此,归根到底,肝脾之气血依赖于肾之阴阳。
肝脾之间,也必须处于协调状态。肝对脾,有着疏泄以助运化的作用,脾对肝,也有着生化以供藏血的作用。这种相互间的协调关系,能够调节任何一方的有余和不足,从而也就调整了血气之间的有余和不足,维持着气血阴阳的动态平衡。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神明出矣,与肝脾之间有调节血气的作用,通过胞脉与子宫有直接的联系,与冲任是奇经亦有直接的关系。《妇人大全良方》作者陈自明认为:“盖冲任二脉、皆起于胞中,为经络之海,与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阴心经为表里,上为乳汁,下为经水”(《校注妇人良方》)。
必须指出的是,心肾相济,对调理阴阳在月经周期中的演变,有着重要意义。《女科经纶》曰:“胞络下系于肾,上通于心”。心肾与胞络(胞脉)紧密相联。“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藏精,而主骨髓,脑为髓之海,神明伎巧出于心脑,而源于肾,肾中阴阳平秘,心肾相交则精神、神志活动正常,从而对月经妊娠的生理活动起主导的作用。
月经来潮及其周期性的演变,正是在这种心肾交济、肝脾协调的整体配合下周而复始完成的,心肾燮理阴阳,肝脾协调气血,气血阴阳在演变过程中,心(脑)在上,统一管辖下方诸脏腑,其首先必须得到肾元阴、元阳的呼应,心肾相交,阴阳平秘,精神乃治;肝疏泄以调达、脾运化以摄藏,加以奇经之调节,集气血下注胞宫血,调摄有度月经周期圆运动节律适常,所以,心肾驾驭阴阳,肝脾调于气血,冲任督带共同作用,已完成月经周期、生殖节律的调控。正是由于这种肾阴有涵养肝血(阴)的作用,肾阳有暖土运脾的作用,同时肾阳亦能够抒发肝气,肾阴亦可滋养脾土,濡润化物。反过来,脾血亦有培养肾阴(精)的作用,脾气又有培护肾阳的作用,以及肝气对肾阳,脾胃之阴对肾阴亦均有一定的反作用,这种作用与反作用,联系与制约,维持了月经及生殖的自然调控,构成女性生理核心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