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谈骨论筋 科学有理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的技术表现虽然与中医经典《医宗金鉴》所载不谋而合,甚至有着完全相同的作用对象与手法操作的运动学特征,而且在具体的手法技术上与《医宗金鉴》之正骨八法也有着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但是,在所选择表达的医学理论体系方面,“东方柔性正骨疗法”从临证需要出发,坚持中医骨伤客观面对筋骨结构的现实与传统,有别于中医理法朴素的哲学表述,在生物力学层面,指向了视之可见、触之可及的结构医学范畴。
然而,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对人体结构的重视并非西医学的专利,如成书于秦汉之际的《黄帝内经》中就已经有了针对人体结构的明确而具体的论述。《灵枢·经水》云:“若夫八尺之士,皮肉在此,外可度量切循而得之,其死可解剖而视之。”《灵枢·骨度》对人体头颅、躯干、四肢各部骨骼的长短、大小、宽窄均作出了标记。
清道光年间一代名医王清任,于小儿瘟疫流行时,“每日清晨,赴其义塚,就群儿之露脏者细视之”,并亲赴刑场,对行剐刑的犯人脏器诸结构进行仔细观察,“亲见百余脏腑”,详细描绘,“书于图后以记之”,终成医学名著《医林改错》。《医林改错》的英译本在英国《博学会报》上刊载,称王清任为“近代解剖学家”。
中医骨伤医学临床诊疗之疾病,以皮肉筋骨损伤为主,常见骨折、脱臼与骨错筋伤。接诊下手即须“细细摸其所伤之处”(《医宗金鉴》),明了患处结构之损伤状态,“然后依法治之”。或接骨上骱,或续筋合缝,所操持的,全在肢体骨脉筋肉。若不知部位、不识体相,如何临证骨伤?
因此,骨伤医学可以说是中医体系中唯一直面人体筋骨结构的医学专科系统,是与西医学交叉最为显著、最为典型的中医专科。
“东方柔性正骨疗法”采用现代结构医学的概念、原理来认识并阐述人体筋骨结构的生理病理变化过程,以现代科学的态度和方法描述、对待手法作用的过程及结果。在诊疗过程中,强调操作对象与疗效表现的精确性与可重复性,不仅继承了中医传统骨伤诊疗之一贯性,并与西医学完全接轨。
正如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仝小林所言,从西医学角度认识疾病,并用中医的整体性思维,针对疾病或疾病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核心病机去探索有效治法,是一个全新的视角,也是辨证论治的重要补充。这个视角,古代中医曾经尝试过,但终因打不开人体的黑箱而停滞。如今黑箱已经打开,为丰富和深化中医对人体的认识,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和机遇。
因此,“东方柔性正骨疗法”成为历史与现实交融的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