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消化系统常见疾病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
第一节 普通X线检查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是一个宽窄不一的肌性软组织管道。它们都是由软组织构成,各消化脏器之间和腹部其他脏器之间,其结构密度是一样的,并不存在天然对比,因此往往需要借助人工对比即造影检查,才能显示其解剖形态。
一、检查方法
普通X线检查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胸腹透视
腹部透视大多采用立位或卧位,其优点是操作简便。主要应用于诊断胃肠道穿孔与肠梗阻,立位透视可以作出明确的诊断。还可以显示胃肠道气体的分布、形态和不透光X线致密影,观察膈肌及胃肠异物活动情况。
2.腹部平片
摄影与透视相比可更清楚地显示胃肠道气体、腹部钙化及实质脏器的形态、位置等。腹部照相最常用的是仰卧位,但根据病情需要可照立位或侧卧前后水平位。胃肠道穿孔患者常采用立位或左侧卧位水平投照;肠梗阻患者则需仰卧位及立位两种位置。腹部平片范围应上至膈肌,下至耻骨联合上缘,特别应包括腹壁软组织。腹部平片是一种常规的检查方法。
3.造影检查
造影是食管和胃肠疾病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使用的对比剂为硫酸钡,根据需要调制成不同浓度的混悬液,以口服和灌注的方式进行食管、胃肠道钡餐检查和结肠钡剂灌肠造影检查。必要时还可采用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检查,更好地显示黏膜形态和结构。
二、正常X线表现
1.食管
吞钡后正位观察,食管位于中线偏左,轮廓光滑整齐,管壁伸缩自如,食管充盈相表现为轮廓光滑整齐,管壁柔软,在食管入口部及横膈食管裂孔部各有一生理性狭窄区。在主动脉弓,左主支气管及左心房处则形成3个生理压迹。正常食管双重造影时,整个食管轮廓清晰,管壁光滑,黏膜皱襞呈细纹状线条。
2.胃
(1)胃的分区:
一般分3部分,胃入口为贲门,出口称幽门,贲门平面以上为胃底,立位时含气,称胃泡。胃右上缘为小弯,外下缘为大弯,小弯拐角处即角切迹,简称胃角。由胃角向大弯最低连线,此线与贲门平面之间的区域为胃体,立位胃体近似胃垂直部。胃体以下为胃窦,立位胃窦近似胃水平部。
(2)胃的形态:
胃的形态和张力、体形和神经系统功能有关。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情况下,胃型也可互相转化一般可分为四型:高张型(牛角型);中间型(鱼钩型);低张型(无力型);瀑布型。
(3)胃黏膜皱襞或黏膜纹:
胃黏膜皱襞或黏膜纹具有可塑性,黏膜皱襞有纵行、斜行及横行三种。胃体黏膜皱襞常表现为与胃体平行的数条纵行皱襞,靠近胃小弯侧光滑,靠大弯的皱襞渐弯曲为斜行或横行,显示大弯轮廓为锯齿状。胃窦黏膜皱襞是胃体皱襞的延续,常保持与小弯平行、与胃窦长轴一致,也可变为斜行或与长轴垂直。胃窦收缩状态时皱襞呈纵行(与长轴一致),舒张状态时多呈斜行或横行。胃底部黏膜皱襞和大弯者相似。正常胃窦黏膜皱襞宽度一般不超过0.5cm,胃体大弯锯齿状边缘处皱襞较粗,可宽达1cm。在胃双对比造影片上,上述的胃黏膜皱襞展平而显示胃微皱襞(fine relief),为胃小沟和胃小区。正常胃小沟其宽度小于1mm,疏密一致;胃小区,直径一般不大于3mm。
(4)胃轮廓、柔软度及移动度:
正常胃充盈后轮廓应光滑,仅胃底及大弯缘呈锯齿状。胃壁柔软,压之可变形,并有一定的移动度,胃底及幽门部移动度较小,如胃壁僵硬不能移动,则为病变所致。
(5)胃的蠕动及动力:
服钡后一般1~2分钟即出现蠕动。表现为自胃体上部开始,由浅渐深,向幽门方向推进,当幽门开放时钡剂排入十二指肠。一般服钡后1~5分钟胃开始排出,1~2小时可排空,如果6小时仍有钡剂存留胃内,即为排空延迟,系器质性或功能性病变可致。
3.十二指肠
十二指肠可分为球部、降部、横部及升部。
X线表现:球部充盈呈三角形或卵圆形,轮廓光滑。钡剂少时可见条纹状黏膜皱襞伸向尖端(上曲)。降部以下为环状皱襞,横纵交错表现为羽毛状。球部钡剂可短期停留,球部蠕动常表现为整体收缩将钡剂排出。降部以下表现为波浪式推进的蠕动波,钡剂通过较快不易停留,有时可出现逆蠕动。
低张十二指肠造影片上,管径明显增宽。上述之羽毛状皱襞消失,显示为环状皱襞或呈龟背状外观。十二指肠乳头多位于降部中段内缘处,呈圆形或椭圆形透光区,直径一般不超过1.5cm。
4.空肠及回肠
小肠全长4~6m,可分为六组,第一组为十二指肠;第二、三组为空肠;第四、五、六组为回肠。
空肠的形态、皱襞及蠕动和十二指肠降部相似,肠腔较回肠稍宽,有深而密的环状皱襞,钡充盈时呈羽毛状,钡剂少时则表现为雪花状。空肠蠕动较强,多呈推进性蠕动,通过很快。回肠环状皱襞渐浅疏,钡充盈时多呈带状或节段状,边缘光滑,回肠黏膜皱襞较细而不明显,呈细羽毛状或平行纹理,至回肠末端常为纵行排列。蠕动较弱,钡剂停留时间较长。
正常钡餐后1小时内显示空肠,3小时钡剂大部分在回肠,钡头可达回盲部,如果6小时尚未到达回盲部,则为小肠动力缓慢。正常小肠钡剂全部排空时间一般不超过8小时。
5.大肠
大肠包括盲肠、结肠和直肠,盲肠为回盲瓣入口下方的盲囊,阑尾位于内下侧。结肠分升、横、降、乙状结肠、肝曲和脾曲。肝曲一般较脾曲位置低。盲肠和结肠有结肠袋,钡剂充盈后呈多数半圆形膨出袋囊,结肠袋以升、横结肠较显著,降结肠以下就逐渐不明显。直肠没有袋形,边缘光滑,其中间最宽处称壶腹部。
结肠黏膜皱襞表现为横、纵、斜三种,右半结肠黏膜较密,左半结肠较稀且以纵行为主,一般服钡剂后通常6小时到达升结肠、肝曲,12小时到降结肠,1~2天钡剂排空。
三、消化道病变的X线表现
1.功能性改变
主要是指胃肠道某段的张力、动力、蠕动和分泌等不固定的改变。
张力增高可使得管腔狭窄、变小,张力减低则管腔扩大。
动力是胃肠道输送食物的能力,动力减低表现为排空延缓,动力增强则表现为排空过速。
胃肠道蠕动增强表现为蠕动波加深、加快,蠕动减弱表现为蠕动波变少而浅,运动缓慢。
分泌增加造成胃肠道空腹潴留液增加、造影剂涂布不良,功能性病变可单独存在,但往往是器质性病变导致。
2.炎症病变
炎症病变的范围一般较广泛,病变处与正常段的移行处是逐渐的,黏膜可正常,亦可因水肿使黏膜增粗模糊。慢性期黏膜可显示增粗,甚至呈炎性息肉状。晚期萎缩时,黏膜皱襞可变细。
功能征象急性期时,常有激惹征;而慢性期出现管壁僵硬。管腔狭窄时,则运动功能明显减弱,排空减缓。如炎症向外扩散,可引起粘连或炎症肿块。
3.溃疡性病变
溃疡病变的直接征象为龛影。慢性溃疡可致黏膜皱襞集中,龛口附近有黏膜水肿是为月晕征。龛影正面为钡斑影,侧面像为轮廓腔外的乳头状影或尖顶状、锥状、刺状影等。如为多发的小溃疡,其侧位像示边缘呈锯齿状外观;而正面像则为靶征。可伴有功能征象,如痉挛切迹等,慢性期狭窄时可致梗阻性病变。
4.肿瘤性病变
其范围较局限,病变与正常的移行段分界截然。良性肿瘤对黏膜的改变视其大小而定,小者改变不大,大者可使黏膜展平或推开。恶性肿瘤引起黏膜皱襞破坏中断,早期则表现为局部增粗不平整。增生性病变引起充盈缺损,据此以判断其良恶性。如胃管壁僵直、蠕动消失,是为革囊状胃,若侵及周围组织,可触有包块,且该部位固定。包块较大伴狭窄时,则会引起不全性或完全性梗阻。
5.穿孔性病变
各种病变侵透消化管壁全层穿向管壁外的X线病理改变。穿向腹腔表现为立位时膈下游离气体;慢性穿孔向邻近管外形成局限性与管腔相通的腔外囊腔,立位服用钡剂观察到腔外囊内有气液钡三层征象;穿向邻近其他消化道或泌尿生殖道而形成内瘘管。
6.先天性病变
如先天性食管闭锁,十二指肠的先天性梗阻,小肠重叠畸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