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直流电疗法
第一节 直流电疗法
一、概述
直流电疗法(galvanization,direct current therapy)是指应用小强度、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作用于人体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是最早应用的电疗法之一。目前,单纯应用直流电疗法较少,但它是离子导入疗法和低频电疗法的基础,而且对静脉血栓、慢性炎症、溃疡、骨折的愈合等疾病有比较明确的疗效,这种疗法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直流电的生理学作用
直流电是一种方向固定、强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人体内各种体液是组织细胞进行各种代谢和功能活动的内在环境,体液中含有各种电解质,在直流电作用下,体内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变化,从而引起机体相应的生理反应。通过所产生的生理反应,改善病理生理过程,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人体体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有K +、Na +、Ca 2+、Mg 2+等,而阴离子有Cl -、 、 、 、有机酸离子和蛋白质等,体液中的电解质对维持细胞内外液的容量和渗透、酸碱平衡、神经肌肉兴奋性等具有重要作用。人体体液是电解质溶液,人体组织是电解质导体,能够导电,在直流电场的影响下,由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关系,带正电的向阴极迁移,带负电的向阳极迁移,体内进行着电解、电泳、电渗。K +、Na +的迁移绝对速度比Ca 2+、Mg 2+快,通电一定时间后,阴极下K +、Na +相对增加,阳极下Ca 2+、Mg 2+相对增加,体内的离子浓度、蛋白质、细胞膜通透性、胆碱酯酶、pH等从而产生变化,见表2-1。这些变化可以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的营养和代谢,加快骨折愈合,调整神经系统功能等。
表2-1 通直流电时阴阳极下组织生理学作用
(一)对血管和血液循环的影响
直流电治疗后,可看到电极下皮肤充血潮红,局部血液循环量可增加140%左右,效果可持续30~40min以上,这种作用在阴极下更为明显。由于局部小血管扩张,血液循环改善,这种作用可改善局部的供氧,改善营养和代谢,提高细胞的活力,加速代谢产物的排除,因而直流电有促进炎症消散、提高组织功能、促进再生过程等作用。血管舒缩反应是机体对外界刺激最普遍的生理反应之一。直流电引起局部组织内理化性质的变化,对神经末梢产生刺激,通过轴索反射和节段反射而引起小血管扩张。此外,直流电的作用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有微量蛋白质变性分解而产生一些分解产物,也有扩张血管的作用。另外,研究发现弱直流电(电流强度0.001mA/cm 2)作用于心区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有一定疗效。弱直流电阳极有改善心肌缺氧缺血、促进心肌兴奋性、传导性正常化、消除心律不齐及恢复心室收缩功能等作用。
(二)对组织水分的影响
由于电渗的原因,直流电疗时水分向阴极移动,阴极下含水量增多,而阳极下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利用阴极的作用,可使水分向瘢痕、干燥的组织集中,促进伤口肉芽生长,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和促进消散;相反,阳极可使局部组织脱水,皮肤干燥,可治疗局部水肿、多汗症和减少渗出。
(三)对静脉血栓的影响
电流强度较大的直流电对静脉血栓有促进溶解退缩的作用。在犬身上进行的实验证明:血栓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先从阳极侧松脱,然后向阴极侧退缩,当血栓退缩到一定程度后,血管重新开放。因此临床上可用于血栓性静脉炎的治疗。
(四)对细胞代谢的影响
人体内许多物质总是溶解或悬浮在水中,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在两极下可离解为H +和OH -,氯化钠在体液中离解为Na +和Cl -,通电后,阴极的Na +和OH -结合生成强碱——氢氧化钠,而阳极下Cl -和H +结合生成强酸——盐酸。人体蛋白的等电点偏酸,酸能使组织蛋白接近等电点而沉聚凝结,而碱能使蛋白分离溶解,细胞膜系由蛋白和类脂等物质构成,因此在阳极下蛋白聚集,膜组织致密,物质经膜交换困难,代谢降低;而阴极下蛋白分散,膜组织疏松,物质经膜交换增快,代谢加强,可用于慢性炎症和长期不愈合的溃疡的治疗。
(五)对骨折愈合的影响
微弱直流电阴极促进骨折愈合。经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10~20μA直流电阴极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这种治疗需要将阴极电极(不锈钢丝或克氏针,外套硅胶管,露出金属顶端0.5~1cm)直接插入骨不连接处,阳极铅片置于附近皮肤上。微弱直流电阴极使骨形成的机制还不完全明了。Friedenberg等提出骨生成(或修复)活跃的区域呈负电位,而不甚活跃区呈正电位,这一电位的产生取决于细胞的活力。有研究认为微电流可以改变细胞的微环境而对细胞发生作用。已知阴极下氧的消耗增加并产生氢氧根,从而使局部组织中的氧分压降低并提高阴极周围的pH。有研究证明,组织中氧张力降低和碱性环境有利于骨的形成。有的还认为直流电阴极能通过激活环腺苷酸系统而作用于骨和软骨细胞,且直流电场中胶原纤维的排列趋向整齐也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六)对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的影响
直流电对神经系统功能有明显的影响,这是直流电作用的特点之一。当通过弱或中等强度的直流电时,阳极下Ca 2+、Mg 2+增加,Ca 2+作用于神经组织时,轴突髓鞘致密,轴突紧缩,水分减少,由于膜变致密,妨碍了离子经膜的转移,不利于除极,神经兴奋性降低;而阴极下Na +、K +增加,K +增加可以使膜疏松,通透性增大,离子转移较前容易,膜除极兴奋,神经兴奋性升高。当通过的电流强度较大或通电时间较长时,阴极下会由兴奋性升高转向降低;如果电流强度进一步增大或者通电时间很长,阴极下兴奋性甚至可能完全消失,称为阴极抑制。这是因为K +的浓度进一步增高时,膜结构更加疏松,通透性过度增高,完全失去了对离子的选择性阻挡作用,不能维持正常的膜电位,而失去了产生兴奋的基本条件。
1. 对皮肤感觉神经的影响
直流电作用于人体皮肤时,可刺激感觉神经末梢引起针刺样感觉,在电流增减过快时,还可引起灼痛感觉,但上述感觉可随通电时间的延长而减弱以致消失,出现轻微的温热感,因此在做治疗之前要向患者解释清楚,以达到充分配合。
2. 对运动神经和骨骼肌的影响
1871年DuBois-Reymond发现缓慢增加直流电的电流强度并不能引起肌肉收缩,只有迅速增加电流或迅速减弱电流,才能产生一次兴奋。因此用断续直流电刺激神经干或骨骼肌时,在直流电通断瞬间引起神经肌肉的兴奋而出现肌肉收缩反应。之后有学者发现肌肉能否收缩以及收缩力量的大小与电流的通、断、强、弱和电流的方向有密切关系,用以观察神经有无损伤及损伤的程度。
3. 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直流电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有调整作用,即在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情况下,直流电有使之正常化的作用。当头部通直流电时,可出现高级自主神经中枢方面的反应,例如通过血管运动中枢,可使脉搏减慢、周围血管扩张。动物实验证明,把阴极置于前额,阳极置于后颈部,可引起大脑软脑膜血管扩张;把阳极置于前额,阴极置于后颈部,则出现血管收缩反应。在脊髓部位通直流电时,依阴阳极位置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效果。当把阴极置于上端而阳极置于下端,即所谓的上行电流;相反如阳极置于上端,阴极置于下端,即所谓的下行电流。上、下行直流电可引起相反的全身反应,见表2-2。
4. 对周围神经的影响
直流电有改变周围神经的兴奋性、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和消除炎症等作用。实验证明,在直流电作用下,神经纤维的再生加速,这种作用在蛙的坐骨神经上可明显看出,Zanakis提出了在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方面,1.4μA为最佳刺激电流。直流电的这种作用对周围神经损伤有治疗作用。
5. 对脑神经和感觉器官的影响
直流电对前庭器官、味觉器官和听神经、嗅神经、视神经等均有兴奋作用而引起相应的反应。如电极置于双侧乳突部或耳廓前,可引起眩晕和恶心感;电极置于舌上,阳极处有微弱的酸味感;电极置于口腔黏膜、面颊及颞部等区域时,也常引起口内有金属味;主电极分别置于外耳道、鼻腔、眼睑,可以刺激相应的听神经、嗅神经、视神经,引起相应的听觉、嗅觉和视觉感觉。
表2-2 上行及下行电流引起的全身反应
三、直流电疗法的治疗作用
(一)镇静和兴奋作用
利用直流电下行电流的镇静作用,上行电流的兴奋作用,可用于临床一些疾病的治疗。在通常应用中,以下行电流或以阳极为主电极,可产生催眠、镇痛和缓解痉挛的治疗效果。如用前额部阳极、后颈部阴极治疗神经衰弱和失眠,用脊柱下行电流法治疗脑出血后痉挛性麻痹等。以上行电流或阴极为主电极时,可治疗器官功能低下、神经麻痹、知觉障碍等疾病。对于各种神经痛、肌痛,可用阳极疗法或大剂量阴极抑制法。对神经营养性血管痉挛和炎症引起的神经痛,阴极、阳极都可收效,因此时充血作用是主要的治疗因素。
(二)对自主神经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作用
在直流电的影响下,特别是在有关反射区通电时,可改善自主神经失调及张力不足等情况,对内分泌腺的功能也具有调节作用。例如上行电流可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乳腺区通电能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在其他有关反射区放置电极,可分别治疗胃溃疡或调整脾脏、甲状腺、肾上腺的功能以及治疗心、肾、胃、肠等疾病。
(三)消炎镇痛、促进伤口愈合、软化瘢痕
由于直流电能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从而引起充血,增强血液循环。阳极可以减少水肿和渗出,促进病理炎症产物的排除,起到消炎、镇痛作用。阴极可以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促进伤口、溃疡愈合,可用于慢性炎症和久不愈合的溃疡等治疗。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关节、肌肉、神经、脉管和五官科炎症,以及周围神经损伤、末梢血液循环不良等病症。
(四)其他作用
在脊柱部位作下行电流通电法,可使血压升高、肌张力降低;上行电流通电法则能降低血压、增高肌肉张力。阴极还有促进骨痂生长、骨折愈合的作用。阳极可使血栓退缩,促进静脉血栓溶解;阳极下局部皮肤干燥,用于治疗多汗症。利用直流电的电解作用,可进行电解拔毛和除去皮肤赘生物等。微弱直流电很接近生物电的电流强度,可刺激心血管反射区的皮肤感受器,改善心肌缺氧缺血状况、促进心肌兴奋性、传导性正常化,用于消除心律不齐和恢复心室收缩功能。
四、直流电疗法的治疗技术
(一)直流电的应用参数
1. 设备
(1)直流电疗机:
电压在100V以下,能输出经整流滤波的50~100mA直流电,输出插口应标明(+)、(-)极性。直流电疗法既可全身治疗,也可局部治疗,还可将电极放入体腔内进行治疗,以及进行电水浴疗法等。
(2)附件:
①导线:有2条长至少1.8m的导线,以不同颜色区分(+)极和(-)极。导线应有柔韧性,外表绝缘良好。②电极板:多采用0.2~0.5mm厚的铅板,或0.3cm厚的导电橡胶板,制成不同大小的矩形或圆形电极,或用于面神经、乳房、肩领区的特殊形状电极。眼杯电极为底部插有炭棒或白金丝电极的玻璃杯。宫颈电极为中央有炭棒电极的玻璃管。阴道、直肠电极为外缠1cm厚纱布、棉花的炭棒电极。③导线夹:连接导线与电极板,应能咬合紧、形状小巧、绝缘良好。如导线与铅板电极直接焊接,或导线插头直接插入导电橡胶电极的插口,则无需导线夹。④衬垫:常用无染色、吸水性好的棉织品,一般用10层白绒布叠成厚1cm左右缝制而成,四角剪成圆形。铅板电极的衬垫应厚1cm,导电橡胶电极的衬垫应厚0.3~0.4cm。衬垫的形状应与其电极相应,但其面积应大于电极,其各周边应大出电极各周边约1cm。衬垫角应有鲜明的(+)、(-)极性标志。也可以在衬垫的一面缝一层单布,使之成为可以插入电极板的布套,使电极不易从衬垫上滑下。⑤其他用品:煮锅2个(分别用于阴、阳极衬垫煮沸消毒)、长夹(夹取煮锅内衬垫用)、绝缘布(覆盖电极、垫导线夹用)、沙袋(压迫固定电极用)、固定带(捆绑固定电极用)。
2. 电极放置及尺寸
电极放置方法分为对置法和并置法两种。
(1)对置法:
适于局部或较深的病灶,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身体某部位的内外两侧或者前后面,对置法多用以治疗头部、躯干、关节及内脏器官等部位的疾病。
(2)并置法:
适于浅表、长度大的病灶,两个电极放在躯体的同一侧面,例如左下肢前面的并置。并置法多沿着神经血管走行方向,治疗周围神经和血管疾病。
此外,还有斜对置法,用于肋间神经痛、带状疱疹的治疗等。总之,电极的不同放置方法,是为了让电力线更好地通过病变部位或需要作用的部位。
电极的大小一般依据治疗部位的大小设置成几种常见的面积,如面部或其他较小的部位可选用直径为2cm、4cm的圆形电极或2cm×3cm、3cm×4cm、5cm×7cm、6cm×9cm矩形电极。治疗四肢、躯干及颈部等大的部位可选用直径为6cm、8cm、10cm的圆形电极或7cm×11cm、9cm×14cm、11cm×16cm、13cm×17cm、13cm×21cm、14cm×23cm的矩形电极。特殊的如面神经炎的半面具电极大小为200cm 2。衬垫规格应稍大于相应的电极。
3. 电极的极性选择
根据要产生的治疗作用选择阴极或阳极,如要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阴阳极皆可;如要软化瘢痕、促进骨折愈合选择阴极为主电极;而消炎镇痛、减轻水肿、皮肤多汗、血栓性静脉炎等选择阳极为主电极等。
4. 电流强度和治疗时间
(1)直流电的治疗剂量:
用电流密度计算,为单位衬垫面积的毫安数,表示为mA/cm 2。为加强阳极或阴极的治疗作用,有时使用两个大小不同的电极,这时电极小的电极电流密度大,作用强,为主电极,放置于主要治疗部位;而相对较大的电极为副电极,一般计算电流剂量时以主电极的面积计算。一般成人为0.05~0.10mA/cm 2,儿童为0.02~0.08mA/cm 2。作反射治疗时,电流密度为0.02~0.03mA/cm 2,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时用0.001mA/cm 2。电流密度可根据具体情况调节。
(2)治疗时间:
一次的时间多为15~25min,每日或隔日一次,10~20次为1个疗程。
(二)直流电的操作方法
1. 操作步骤
(1)选妥所需电极及衬垫,衬垫应较金属电极边缘宽出1~2cm,厚度至少1cm,用时浸湿,拧至适当湿度。将电极板与治疗机输出导线相接。
(2)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治疗部位,治疗者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破损,如有抓伤或擦伤,宜贴以橡皮布或塑料布绝缘,如破损严重则停止治疗。如毛发过多,宜剃去或用温水浸湿。如有感觉丧失,则不宜进行治疗。
(3)将衬垫紧密接触治疗部位皮肤,其上依次置以金属极板、胶布或塑料布,并酌情用沙袋、尼龙搭扣、绷带固定电极或由患者以自身体重将电极固定妥当。
(4)检查电疗机毫安表指针是否在零位,极性转换开关是否指向正常位置,电流分流器所指强度应合乎治疗要求,导线连接的极性须正确无误。然后打开电源,使治疗机预热。
(5)治疗前,向患者交代治疗时应有的感觉(治疗部位应有均匀的针刺感或轻微的紧束感、蚁走感等;眼部或眼周治疗时可出现闪光感、色感;口周及鼻周治疗时可出现金属味和嗅觉;耳周治疗时可引起听觉反应,可听到“噼啪声”或“呜呜”响声;双侧乳突治疗时可出现眩晕和恶心感等)。
(6)电疗机一切正常时,接通电源,缓慢调节输出机钮,并根据患者的感觉,经1~2次间隔逐渐增加电流至所需强度。电流强度以衬垫面积计算,并应结合患者耐受量而定。
(7)在治疗中如患者感觉电极下有局限性刺痛或烧灼时,应立即停止治疗,并检查原因,经妥善处理后再继续治疗。
(8)治疗结束,缓慢将电流调回零位,先取下衬垫与电极,再关闭电源开关,检查治疗部位的皮肤有无异常。
2. 常用方法举例
(1)眼枕法:
取两个直径为3~4cm的圆形电极置于闭合的双眼上,用分叉导线连于输出端的1个电极;另取1个6cm×10cm电极置于枕部。极性视需要而定。电流量为2~5mA,每次治疗2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共15~20次为1个疗程。
(2)面部治疗法:
半面具形衬垫电极置于患侧面部,使各叶分别贴在前额、颊部及下颌部;另一面积为200~300cm 2衬垫电极置于肩胛间或对侧上臂处,极性视需要而定。电流量为8~15mA,每次治疗2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共15~20次为1个疗程。
(3)咽喉部治疗法:
主电极用6cm×10cm置于颈前部,副电极8cm×10cm置于后颈部。电流量为3~6mA,每次治疗2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共10~15次为1个疗程。
(4)下颌关节治疗法:
取两个5cm×10cm或5cm×6cm的电极对置于下颌关节,电流量为3~5mA,每次治疗2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共10~15次为1个疗程。
(5)心前区治疗法:
将面积为10cm×15cm两衬垫电极分别置于心前区及左肩胛部或左上臂外侧,极性视需要而定。电流量为6~12mA,每次治疗10~2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共10~15次为1个疗程。
(6)领区治疗法:
一个披肩形衬垫电极置于脊柱及肩的上部和锁骨上区(C 6~T 4);另一个面积400~600cm 2衬垫电极放在腰骶部。单纯直流电疗时领区电极通常接阳极,腰骶部接阴极。首次治疗时电流强度宜小,以后每次或隔次增加1~2mA,直到所需电流强度。治疗时间开始6min,每次增加2min,至16min为止。
(7)腰部治疗法:
取两个15cm×20cm的衬垫电极分别置于腰部及腹部,极性视需要而定。电流量为15~25mA,每次治疗10~2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共15~20次为1个疗程。
(8)坐骨神经治疗法:
取两个10cm×15cm的衬垫电极分别置于腰部及一侧小腿后部,极性视需要而定。电流量为10~18mA,每次治疗10~20min,每日或隔日一次,共15~20次为1个疗程。
(三)直流电的注意事项
1. 输出导线宜用不同颜色,如阳极为红色,阴极为其他颜色,以示区别。如用夹子连接导线与金属电极,宜在其下垫以胶皮等绝缘物。作用电极一般应小于辅助电极。
2. 导线夹下必须垫以绝缘布,电极插头必须紧紧插入电极的导线插口,切勿使导线夹和导线的金属裸露部分直接接触皮肤。
3. 治疗前去除治疗部位及其附近的金属物,在皮肤小破损处贴以胶布或垫上绝缘布,以防止烧伤。
4. 衬垫有电极套时,应注意检查衬垫部分是否紧贴皮肤,严防放反,而使电极与患者皮肤之间只隔一层单布。电极与衬垫必须平整,尤其在治疗体表弯曲不平的部位时,必须使衬垫均匀接触皮肤,通电时电流得以均匀作用于皮肤,以防电流集中于某点。
5. 患者在疲劳或饥饿时不宜进行治疗。
6. 头部治疗时,应注意防止电流时通时断对头部的强烈刺激。
7. 每次用过的衬垫要洗净、煮沸,金属电极应刷洗干净,保持平整。
8. 治疗中不得拨动极性转换开关,电流强度没有降到零时,不得拨动分流器。如需调换电极极性或电流分流挡时,必须先将电流输出调至零位,再行调节。
9. 治疗中,操作者应经常检查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平稳,是否在所调节的电流强度读数上,注意观察患者表情,询问患者电极下的感觉。如超过规定量,或患者感觉不能耐受时,均应及时降低。对有局部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尤应注意巡视观察,防止烧伤。
10. 治疗中嘱患者不得触摸治疗仪或接地的金属物,不得任意挪动体位,以免电极衬垫位置移动、电极脱落直接接触皮肤而发生烧伤。如患者感觉电极下有局限性疼痛或烧灼感,应即调节电流至零位,中断治疗,检查电极衬垫是否有滑脱、导线夹有否裸露直接接触皮肤、局部皮肤有否烧伤。对不符合要求的情况予以纠正或处理。如有皮肤烧伤,则应停止治疗,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注意预防感染即可。如烧伤较明显,于局部涂抹0.5%高锰酸钾,也可以用红斑量紫外线照射和(或)无热量超短波治疗。如无明显异常或错误,则可继续治疗。
11. 治疗结束时应先调节电流至零位,关闭电源,才能从患者身上取下电极和衬垫。
12. 治疗结束后嘱患者治疗局部如出现瘙痒,不可搔抓,注意保护皮肤,必要时可使用护肤剂。
13. 治疗使用过的衬垫,必须彻底冲洗干净,煮沸消毒,整平后在阴凉处晾干备用。破旧的衬垫应予修补或更新。
14. 电极用于治疗后,必须用肥皂水刷洗,去除电极表面的污垢与电解产物。铅板电极应予碾平。破裂电极应予更新。
五、直流电疗法的临床应用及适应证
1. 用于各种亚急性及慢性炎症和久不愈合的溃疡等的治疗,如关节炎、肌炎、神经炎、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血栓性静脉炎、慢性盆腔炎、咽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慢性溃疡等。因为直流电能改变细胞膜的渗透性,从而引起充血,增强血液循环,阳极可减少水肿和渗出,促进病理炎症产物的排除,起到消炎、镇痛作用。阴极有改善局部组织营养,促进伤口、溃疡愈合的作用。
2. 瘢痕、粘连和水肿、多汗症。由于电渗的原因,直流电疗时水分向阴极移动,阴极下含水量增多,而阳极下组织有不同程度的脱水。利用阴极的作用,可使水分向瘢痕、干燥的组织集中,可以软化瘢痕、松解粘连和促进消散;相反,阳极可使局部组织脱水,皮肤干燥,可治疗局部水肿、减少渗出和多汗症。
3. 神经衰弱、周围神经损伤、神经痛、自主神经失调、神经性头痛、高血压等。直流电可通过改变周围神经的兴奋性,改善组织营养,促进神经纤维再生和消除炎症等作用来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利用直流电下行电流的镇静作用,可产生催眠、镇痛和缓解痉挛的治疗效果,如前额部阳极、后颈部阴极治疗神经衰弱和失眠;对神经营养性血管痉挛和炎症引起的神经痛,阴、阳极都可收效,因此时充血作用是主要的治疗因素。在直流电的影响下,特别是在有关反射区通电时,可促进失调的自主神经达到平衡,改善张力的不足。在脊柱部位作下行电流通电法,可使血压升高、肌张力降低,可缓解痉挛;上行电流通电法则能降低血压,增高肌肉张力,可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
六、直流电疗法的禁忌证及慎用范围
(一)禁忌证
1. 高热
患者体温超过38.5℃时,全身的血液流速加快,此时局部给予任何治疗都会加快血液回心,增加心脏负荷,因此高热以及严重心脏病、心力衰竭者不适合。
2. 恶性肿瘤(电化学疗法除外)
虽然没有研究探讨电刺激对恶性肿瘤的影响,但由于直流电疗法阴阳极下均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生长,有可能加速恶性肿瘤的生长及转移。因此电流不应作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任何区域。治疗前应询问患者是否有恶性肿瘤疾病。
3. 出血倾向
直流电疗法有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当患者有出血倾向性疾病时,不适合直流电治疗。如血友病,因凝血因子Ⅷ、Ⅸ、Ⅺ缺乏,凝血时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当患者血小板数量过低如小于50×10 9/L时,机体亦有出血倾向;急性扭伤的局部小血管破裂,直流电治疗会加重其肿胀及出血,因此治疗前需询问患者是否有相关疾病。
4. 孕妇腰腹骶部
电流对胎儿发育和怀孕子宫的影响尚未明确,因此建议治疗电极不能放在任何电流可能到达胎儿的部位,电极不应放置于下背部、腹部或髋部,这些都是电流可能穿透子宫的位置。所以在治疗前要询问患者是否怀孕及可能怀孕。
5. 心脏起搏器局部及其邻近部位
因为电刺激会干扰心脏起搏器的功能,而改变心跳速率,造成患者心脏不适或发生危险。
其他不适合的疾病有急性化脓性炎症、急性湿疹、传染病、局部有广泛或严重皮损、局部金属异物、对直流电过敏者等。
(二)慎用范围
昏迷或皮肤感觉障碍者:患者的感觉和疼痛反应通常是电流强度安全范围的指标,昏迷或皮肤感觉障碍患者不能向治疗者反馈电流的大小,如控制不好电流强度,很可能在治疗过程中发生风险,因此应慎用,以免引起烧伤。
七、案例分析
病史:
患者王某,女性,30岁。右膝疼痛2个月余,上下楼梯时加重,否认外伤史。
诊断:
右膝骨关节炎。
评估:
右膝无明显肿胀。数字化X线摄影(DR)片示右膝退行性改变。
目前主要康复问题:
关节疼痛。
康复目标:
①缓解疼痛;②改善关节活动度;③增强股四头肌肌力;④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治疗方案:
该患者目前以疼痛为主且时间较长,属于慢性期治疗,可以进行直流电、中频电、超声、蜡疗等治疗缓解疼痛。其中直流电的治疗方法如下(图2-1、ER2-1):①方式:对置法;②部位:右膝前后;③电极:主电极阳极:200cm 2右膝前部;副电极阴极:200cm 2右膝后部;④电流强度:10~20mA;⑤时间:每次治疗20min,每日1次,连续5~10天,20次1个疗程。
图2-1 膝关节炎直流电治疗
ER2-1 膝关节炎直流电治疗
(张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