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性疾病疑难病例精解201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随访】

患者出院后未于门诊随诊。
3个月后进行电话随访,患者出院后继续服用出院带药的抗菌药物治疗1周后停药,未再出现泌尿系统感染的临床症状。患者仍诉关节疼痛,拟择期行膝关节置换术。
【疾病概要】
尿路感染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是社区感染的第2~3位原因,最常见于年轻人,性活跃期以及绝经期后妇女尤为多见。根据病程、部位、有无并发症,可将尿路感染分为急性非复杂性下尿路感染(膀胱炎、尿道炎)、急性非复杂性上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男性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以及无症状菌尿症。非复杂性尿路感染在解剖和功能上皆正常,对抗感染治疗反应良好;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可有尿路解剖异常或伴有基础疾患;反复发作性尿路感染者一般病程较长,对常用药物治疗反应差;而菌尿症患者主要表现为实验室检查异常,通常无明显临床症状。
症状典型的尿路感染诊断甚易确立,急性膀胱炎的症状以尿频、尿急、尿痛最为常见,若同时伴有发热者需考虑急性肾盂肾炎。
95%以上的尿路感染由一种病原菌所引起,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在急性非复杂性肾盂肾炎的病原菌中,约80%以上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其他肠杆菌科细菌;复杂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中,大肠埃希菌的比例下降,而较耐药的肠球菌属、变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肠杆菌属所引起者增多,在有尿路结构异常的患者中,可有两种病原菌的混合感染。
尿路感染的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上尿路还是下尿路)、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医院感染还是社区感染)、既往抗菌药物用药史及其治疗反应等推测可能的病原体,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性监测数据,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性治疗。待获知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结果后,结合先前的治疗反应调整用药方案;对培养结果阴性的患者,应根据经验治疗的效果和患者情况采取进一步诊疗措施(表6-5)。同时,还应根据不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并结合患者感染部位选择抗菌药物。对于下尿路感染,应选择尿中药物能达到有效浓度的抗菌药物,否则即使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为敏感,但尿中药物浓度不足,也不能有效清除尿中病原菌。例如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和伏立康唑,尿标本分离的真菌通常对这些药物有很高的敏感性,但因这些药物尿中浓度低,不能用于治疗真菌所致尿路感染(表6-6)。对于上尿路感染患者,因不能除外血流感染,故所选择抗菌药物不仅需要在尿中有高浓度,血液中也需要保证较高浓度。呋喃妥因和磷霉素氨丁三醇等药物可在尿液中具有很高的浓度,但其血药浓度较低,故仅用于治疗下尿路感染,而不能用于治疗上尿路感染。左氧氟沙星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血药浓度和尿药浓度均高,既可用于治疗下尿路感染,又可用于治疗上尿路感染。
表6-5 常用抗真菌药物的对念珠菌的抗菌谱
注:++:推荐,一线治疗药物;+:敏感,二线治疗药物;±:不确定,抗菌活性不确定,临床疗效尚不确切;0:不推荐,不推荐使用
表6-6 常用抗真菌药的肾排泄率
对于下尿路感染的患者,应予口服治疗,选取口服吸收良好的抗菌药物品种,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对于上尿路感染,初始治疗多选用静脉用药,病情稳定后可酌情改为口服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如前列腺注射和膀胱灌注抗菌药物宜尽量避免。目前有循证医学证据表明,膀胱灌注给药只有对氟康唑耐药念珠菌导致的膀胱炎,可膀胱灌注两性霉素B(仅限非含脂制剂,表6-7)。
表6-7 IDSA 2016年念珠菌感染诊疗指南中关于念珠菌尿路感染的用药推荐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对于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疗程基本少于7天,但上尿路感染如急性肾盂肾炎疗程一般为2周。对于反复发作尿路感染,可根据情况进行长期抑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