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运动治疗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章 关节活动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及分类
关节活动技术是用于改善和维持关节活动度的运动治疗技术。根据是否使用外力或器械,将其分为被动关节活动技术和自主关节活动技术两种。

(一)被动关节活动技术

自身肌肉不产生主动收缩力,借由外力完成关节各个方向上的生理活动的方法称为被动关节活动技术。外力可由治疗师实施,也可由仪器设备执行。根据受累关节的结构和生理运动特点进行被动关节活动度训练,有利于改善血液循环,牵拉挛缩的纤维组织,松解肌肉、肌腱和韧带粘连,维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预防关节挛缩,为主动运动做准备。
研究表明,被动运动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手部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在一定范围内的持续性被动训练(continuous passive movement,CPM)可有效改善关节活动范围,防止粘连和关节僵硬,消除手术和制动带来的并发症。

(二)自主关节活动技术

需要肌肉收缩、视觉、本体感觉等功能参与的关节活动训练技术。根据肌肉自主收缩所产生肌力的大小,可分为助力运动、主动运动和抗阻运动。主动运动时肌肉中开放的毛细血管数量增多,肌肉及其周围组织的血液供应量增大,营养作用明显。研究表明,足踝的主动关节活动训练应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能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改善本体感觉。

1.助力运动

主动肌收缩力不足,需借助一定外力共同完成的关节运动训练。外力可来自健侧肢体、他人或器械助力(如滑轮、悬吊等)。

2.主动运动

由肌肉的主动收缩完成关节运动训练。肌力≥3级时,肢体关节可开展主动关节活动训练,如医疗体操、太极拳、呼吸训练、有氧训练等日常功能活动训练均属于主动关节活动范畴。

3.抗阻运动

关节活动训练时,施加一定的外部阻力或负荷,如用弹力带、哑铃或沙包进行的肌肉力量训练,可进一步提升关节活动和肢体运动功能水平。
二、适应证与禁忌证

(一)适应证

1.用于能引起关节挛缩、僵硬的伤病,如骨折固定后、关节脱位复位后、关节炎患者(特别是类风湿关节炎)。
2.肢体瘫痪,如四肢瘫、截瘫等。

(二)禁忌证

1.肌肉、肌腱、韧带有撕裂。
2.肌肉、肌腱、韧带、关节囊或皮肤术后初期。
3.心血管疾病患者不稳定期,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
4.深静脉血栓。
5.异位骨化。
三、注意事项
1.必须熟练掌握各关节的解剖结构、运动方向及正常活动范围,了解关节活动障碍的常见原因,客观分析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的问题。
2.关节活动训练应包括全体各关节,每个关节各运动方向均进行全范围活动,避免遗漏。
3.每次尽可能只针对一个关节,固定关节近端,再缓慢、均匀地活动关节远端,每次各方向分别进行5~10次为一组,可重复2~3组。
4.注意避免肌肉长度对关节活动训练的干扰,对于跨两个或以上关节的肌肉,应用特殊姿势放松肌肉后,充分活动关节至最大正常角度。
5.对因肌肉挛缩所致关节活动受限,可先做肌肉牵伸训练。如牵拉跟腱维持踝关节的背屈活动,对屈曲的肘关节做伸展活动等。
6.关节活动受限者,如无禁忌证或生命体征稳定后,应尽早开始关节活动训练,以便维持和改善肢体活动功能。
7.关节活动训练前要对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得到患者配合,选取患者舒适体位,避免衣物等不必要的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