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运动治疗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外周关节松动技术

一、肩关节复合体

(一)盂肱关节

由关节盂(凹面)和肱骨头(凸面)共同组成的球窝关节。

1.分离牵引

作用:放松关节囊,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自然放松置于体侧。
治疗师体位:立于患侧,面朝患者头侧,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可用手臂夹住患者手臂固定,内侧手置于腋窝下肱骨头内侧。
动作要领:内侧治疗手向外侧持续推肱骨,外侧手可同时向内侧发力,保持分离牵引约10s(图4-2-1),然后放松,可重复3~5次。
图4-2-1 盂肱关节分离牵引

2.长轴牵引

作用:放松关节囊,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
治疗师体位:立于患侧,面朝患者头部,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手置于肩胛骨下方,腕关节背屈抵住肩胛骨外侧缘。
动作要领:外侧手向足的方向牵拉使肱骨在关节盂内滑动,持续牵拉约10s,然后放松,可重复3~5次。注意外侧手与躯干可同时发力,内侧手相对稳定。

3.头尾向滑动及进阶

作用:改善肩前屈、外展,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稍外展,肘关节屈曲放松。
治疗师体位:面朝患者足侧,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内侧手以虎口抵住肱骨头。
动作要领:内侧手将肱骨头向足侧方向滑动。如滑动不顺畅,外侧手稍向外作分离牵引。在肩前屈90°或外展90°时向足侧滑动肱骨为进阶动作。

4.前后向滑动及进阶

作用:改善肩前屈、内旋,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仰卧位,上肢休息位,肘关节屈曲放松。
治疗师体位:面朝患者头部,上方手掌根置于肱骨头,下方手从肱骨远端内侧将其固定。
动作要领:下方手固定,上方手推肱骨头向下方滑动。进阶手法在肩外展90°进行,推肱骨头向后侧滑动。

5.后前向滑动及进阶

作用:改善肩后伸、外旋,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俯卧位,上肢自然置于体侧,肩前可垫一枕头。
治疗师体位:面朝患者头部,内侧手放在肱骨头后方,外侧手放在肱骨远端稳住手臂。
动作要领:内侧手推肱骨头向下方滑动。在肩关节外展90°下完成进阶动作。

6.外展摆动

作用:改善肩外展活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至活动受限处,屈肘90°,前臂旋前。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外展上肢与躯干之间,内侧手从肩背部后方固定肩胛骨。外侧手托住肘部,将肱骨在外展终点范围内摆动。

7.水平内收摆动

作用:进一步改善肩水平内收活动。
患者体位:坐位,肩前屈90°,屈肘,前臂旋前,手搭在对侧肩上。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肩关节外侧,一只手握住肱骨近端内侧,另一只手置于肱骨远端外侧,推患者上臂向内做水平内收摆动。

8.内、外旋摆动

作用:进一步改善肩内、外旋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90°,屈肘90°,前臂旋前。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肩关节外侧,一只手托住肘部,另一只手握住前臂远端,推前臂向头侧移动,使肩外旋。两手交换位置,推前臂向足侧移动,使肩内旋。

(二)肩锁关节

作用:改善肩关节活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双臂自然置于躯干两侧。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面向患者,双手拇指并拢置于锁骨肩峰端前侧,垂直向下推动锁骨可做前后向滑动,沿水平方向推锁骨向足侧做头尾向滑动(图4-2-2)。
图4-2-2 肩锁关节头尾向滑动

(三)胸锁关节

作用:改善肩关节活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双臂自然置于躯干两侧。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面朝患者,双手拇指并拢置于锁骨近胸骨端前侧,由上向下按压锁骨即前后向滑动,向足侧推锁骨水平移动即头尾向滑动(图4-2-3)。

(四)肩胛胸壁关节

作用:改善肩胛骨上提、下降、前伸、后缩等活动。
患者体位:健侧卧位,患侧在上,屈肘和前臂自然放置。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上方手置于肩胛骨上缘,下方手从患臂下穿过,拇指与四指分开,固定肩胛骨下角,使肩胛骨上、下、前、后和旋转动作(图4-2-4),注意避免躯干产生代偿性动作。
图4-2-3 胸锁关节头尾向滑动
图4-2-4 肩胛胸壁关节松动
二、肘部关节
肘部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端关节构成。

1.肘关节分离牵引

作用:放松关节囊,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仰卧位,屈肘45°,前臂旋后位。
治疗师体位:立于患侧,面朝患者头部,两手分别从内外侧握住尺、桡近端。
操作手法:双手沿肱骨长轴方向牵拉前臂使肘关节产生分离运动(图4-2-5)。必要时可由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肱骨远端,防止其运动代偿。
图4-2-5 肘关节分离牵引

2.肘关节长轴牵引

作用:放松关节囊,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屈肘45°,前臂旋前。
治疗师体位:立于患侧,面朝患者头部,一只手握住前臂远端,另一只手握住前臂近端。
操作手法:近端手固定前臂及手,远端手沿着长轴牵引肘关节,必要时可由助手帮助固定患者肱骨远端,注意避免肩关节及上臂产生运动代偿。

3.侧方滑动

作用:增加肱尺关节的侧方活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伸肘,前臂旋后。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面朝患者头部,上方手固定肱骨远端外侧,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尺侧,向桡侧推动尺骨滑动。

4.肘关节屈/伸摆动

作用:增加肘关节屈/伸的活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前臂放松。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站在患侧,一只手固定肱骨,另一只手握住前臂远端,上下移动前臂做伸肘/屈肘运动,在活动受限的终点摆动。

5.桡尺近端关节松动

作用:增加前臂旋后活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肩外展,肘微屈,前臂放松。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站在患侧,双手拇指并拢抵住桡骨小头,其余手指置于手臂内侧,拇指由外向内推动桡骨做后前向滑动。亦可在前臂腹侧推动桡骨小头做桡尺近端关节前后向滑动,增加前臂旋后活动范围。
三、腕部关节
腕部关节包括尺桡远端关节、桡腕关节、腕掌关节。

(一)尺桡远端关节 1.尺桡远端关节前后向滑动

作用:增加前臂旋后活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位,前臂旋后。
治疗师体位:面向患者,双手分别握住桡骨、尺骨远端,拇指在掌侧,其余四指在背侧。
操作手法:尺侧手固定,桡侧手拇指将桡骨远端向背侧推动。如果关节僵硬比较明显,可改用鱼际推动桡骨。

2.尺桡远端关节后前向滑动

作用:增加前臂旋前活动。
患者体位:仰卧位或坐位,前臂旋前。
治疗师体位:双手分别握住桡骨和尺骨远端,拇指在背侧,其余四指在掌侧。
操作手法:桡侧手固定,尺侧手拇指将尺骨远端向掌侧推动。如果关节僵硬明显,可改用鱼际推动尺骨。

(二)桡腕关节 1.桡腕关节分离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坐位,前臂旋前,腕及手放松置于床沿外。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一只手固定前臂远端,另一只手握住腕关节的近腕骨处,向远端牵拉腕骨。

2.桡腕关节前、后向滑动

作用:改善腕关节屈、伸活动。
患者体位:坐位,前臂旋前,腕及手放松置于床沿外。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一只手固定前臂远端,另一只手握住腕关节,推动腕骨进行上下滑动。

3.桡腕关节尺侧滑动

作用:增加腕桡侧偏的活动。
患者体位:坐位或仰卧位,前臂中立位,腕及手放松置于床沿外。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一只手固定前臂远端,另一只手握住近腕骨桡侧,向下推动腕骨滑动(图4-2-6)。

(三)腕掌关节 1.手舟骨松动

作用:松解腕关节、改善腕关节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肘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掌心向上。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双手拇指并拢,固定于手舟骨掌侧面,向下推手舟骨向背侧面滑动(图4-2-7)。
图4-2-6 桡腕关节尺侧滑动
图4-2-7 手舟骨松动

2.大多角骨松动

作用:松解腕关节、改善第一腕掌关节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坐位,肘关节屈曲,前臂中立位。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一只手固定腕骨,另一只手置于大多角骨背侧面,向下推大多角骨向掌侧面滑动。
四、手部关节
手部关节包括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拇指腕掌关节、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

1.掌指关节分离牵引

作用:缓解疼痛,增加掌指关节活动。
患者体位:坐位,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床上,腕中立位,手指放松。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一只手固定掌骨远端,另一只手捏住指骨近端,将指骨沿长轴向远端牵拉。

2.掌指关节松动

作用:增加掌指关节屈、伸活动。
患者体位:坐位,前臂放松,掌心向上或掌心向下。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一只手固定掌骨远端,另一只手捏住指骨近端,推指骨上下移动(图4-2-8)。

3.指间关节分离牵引

作用:缓解疼痛,增加指间关节活动。
患者体位:坐位,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床上,腕中立位,手指放松。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一只手固定近端指骨远端,另一只手捏住远端指骨近端,将指骨沿长轴向远端牵拉。

4.指间关节松动

作用:改善指间关节屈、伸。
患者体位:坐位,前臂放松,掌心向上或掌心向下。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一只手固定近端指骨远端,另一只手捏住远端指骨近端,推远端指骨向下滑动(图4-2-9)。
图4-2-8 掌指关节松动
图4-2-9 指间关节松动
五、髋关节

1.后前向滑动

作用:改善髋伸展、外旋。
患者体位:健侧卧位,屈髋,屈膝。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者背面,一只手固定骨盆,另一只手以掌根推股骨大转子向腹侧滑动(图4-2-10)。
图4-2-10 髋关节后前向滑动

2.前后向滑动

作用:改善髋屈曲、内旋。
患者体位:健侧卧位,屈髋,屈膝。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者腹侧,一只手固定骨盆,另一只手以掌根推股骨大转子向背侧滑动。

3.头尾向滑动(长轴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仰卧位,下肢中立位,双手抓住床头,以固定身体。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者背侧,面向足侧,双手拇指并拢置于股骨大转子上方,余指放松,身体向前推动股骨大转子向足侧滑动。

4.分离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仰卧位,患侧屈髋屈膝90°,对侧下肢伸直。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双手交叉抱住大腿远端,同时用力将股骨向上方向牵拉,必要时可使用绑带固定骨盆。

5.旋转摆动

作用:增加髋内旋、外旋活动。
患者体位:俯卧位,屈膝90°。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上方手置于骶骨以固定骨盆,下方手握住胫骨远端。向内侧推小腿做髋关节外旋摆动,向外侧推小腿做髋关节内旋摆动。
六、膝部关节
膝部关节包括股胫关节、髌股关节和上胫腓关节。

1.长轴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仰卧位,患肢屈膝,腘窝下放置毛巾固定,或床边坐位。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双手握住小腿远端,利用身体力量将小腿向足端方向用力,进行膝关节长轴牵引。

2.前后向滑动

作用:改善膝关节屈曲。
患者体位:坐于床边,双腿悬空自然下垂,腘窝下可垫物固定股骨。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治疗师弓箭步站立,双手置于胫骨上端,水平向后推动胫骨前后向滑动(图4-2-11)。
图4-2-11 膝关节前后向滑动

3.后前向滑动

作用:改善膝关节伸展。
患者体位:仰卧位,患肢屈膝,腘窝下垫物固定股骨,或俯卧位。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一只手固定股骨远端,另一只手四指并拢置于腘窝,发力将胫骨向上滑动。升级作用力和振动幅度,患者取俯卧位进行操作。

4.侧方滑动

作用:松解膝关节。
患者体位:坐位,屈髋屈膝坐于床边。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面向患者,一只手在大腿远端内侧固定,另一只手放在小腿近端外侧,将小腿向内侧水平滑动。

5.髌骨松动

作用:松解髌骨,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
患者体位:仰卧位,微屈膝,腘窝下可垫毛巾卷。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两手示指分别固定于髌骨内侧缘上下部,两拇指抵住髌骨外侧缘上下部,分别从上、下和内、外侧推动髌骨滑动(图4-2-12)。
图4-2-12 髌骨松动
七、踝部关节
踝部关节包括下胫腓关节、胫距(踝)关节、距下关节以及附骨间关节。

1.胫腓关节前、后向滑动

作用:改善踝关节活动。
患者体位:俯卧位,下肢自然放松,踝关节置于床边缘外。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足侧,一只手固定胫骨远端,另一只手置于腓骨远端。前后向滑动时,推腓骨远端向上运动;后前向滑动时,推腓骨远端向下运动。

2.胫距关节分离牵引

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
患者体位:俯卧位,患侧下肢屈膝90°,踝关节放松。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侧,双手握住内外踝远端(相当于距骨位置),双手同时向上用力牵引踝关节。

3.胫距关节前后向滑动

作用:改善踝关节背屈。
患者体位:仰卧位,下肢自然放松,踝关节置于床边缘外。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足侧,将患足平置于治疗师大腿前侧,保持踝关节中立位。一只手固定小腿远端,另一只手置于踝关节(相当于距骨位置),推距骨向下滑动(图4-2-13)。
图4-2-13 胫距关节前后向滑动

4.胫距关节后前向滑动

作用:改善踝关节趾屈。
患者体位:俯卧位,下肢自然放松,踝关节置于床边缘外。
治疗师体位及操作手法:立于患足侧,将患足平置于治疗师大腿前侧,保持踝关节中立位。一只手固定小腿远端,另一只手置于踝关节(相当于距骨位置),推距骨向下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