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运动治疗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六章 牵引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定义与分类
牵引是利用力学原理,通过手法或器械对脊柱或四肢关节施加牵拉力,以达分离关节面、牵伸周围软组织、调整骨间的角度或列线等目的的一种物理治疗方法。牵引可用于骨折和脱位的整复与固定,而在康复治疗中多用于缓解组织压迫,改善关节症状及功能。通常可将牵引分为脊柱牵引和四肢关节牵引,其中脊柱牵引又可分为颈椎牵引和腰椎(骨盆)牵引。
从不同角度对牵引技术进行分类:①牵引力来源。分为器械牵引和徒手牵引,其中器械牵引又可分为重力牵引、机械牵引和动力牵引。②牵引模式。分为间歇牵引和持续牵引。③牵引体位。分为坐位牵引、卧位牵引和直立位牵引。④牵引重量。分为轻度牵引、中度牵引和重度牵引等。
二、牵引的生理效应及其影响因素

(一)脊柱牵引的生理效应 1.椎旁软组织

对脊柱周边紧张的肌肉和软组织施加持续、稳定、温和的牵拉,有助于解除肌肉痉挛、减少软组织粘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水肿的吸收和炎症的消退。牵拉还可刺激脊柱关节和肌肉的神经感受器,通过闸门机制抑制疼痛的传递,缓解疼痛。

2.椎间关节

除分离和舒缓椎间关节之外,脊柱牵引还可改善小关节功能紊乱,如小关节轻微错位、关节滑膜嵌顿等。通过对椎骨旁软组织的持续牵拉,改善椎间关节僵硬,增加关节活动,调整或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

3.椎间盘

相邻椎体分离产生负压,后纵韧带紧张能回推椎间盘,二者结合可缓解椎间盘组织外突的趋势,促使突出的髓核不同程度地回纳。脊椎牵引还可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减轻周围组织的压迫,消除炎症反应,缓解症状。

(二)四肢关节牵引的生理效应 1.关节旁软组织

对关节囊及韧带等施加持续、稳定、舒缓的牵拉力,促使胶原成分发生弹性或塑性形变,延展挛缩结构,松解局部粘连。牵引可解除肌肉痉挛,改善肌肉粘连。

2.关节结构与功能

关节牵引可增大关节间隙,减少关节内负荷,促进关节液循环和炎症吸收,缓解局部症状,促进关节复位和关节畸形矫正。对结缔组织的牵拉,可增加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关节功能。

(三)牵引疗效的影响因素 1.参数

牵引参数是影响牵引疗效最关键的因素,包括角度、重量、模式和时间。角度是指脊柱、四肢关节的位置以及方向,角度可影响牵引力作用部位,合适的作用部位可提高效率,减少不良反应。牵引重量直接影响组织形变程度及关节受力程度,而实际牵引力受到身体重量、摩擦力以及牵引装置不同的影响。合适的重量可减少不良反应,产生足够的牵引力,确保疗效。时间过短会降低疗效,过长会增加不良反应的风险。

2.体位

体位直接影响患者的舒适度以及牵引力的传递,合适的牵引体位可获得最佳疗效,体位不适难以解除肌肉痉挛。另外,不同体位下的牵引力度需适时调整,如斜位和仰卧位时需要酌情降低牵引力。

3.个体差异

不同病因的牵引疗效各不同。患者对治疗的接受程度以及自身心理状况都可影响疗效。注意:各种因素在不同牵引技术中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异,实际临床操作时,为获得最佳疗效,需综合、全面地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