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运动治疗技术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腰椎牵引技术

一、常用方法

(一)器械牵引 1.设备

牵引床(机械或电动)、牵引架以及配套的绑带。

2.体位

仰卧或俯卧位。

3.角度

根据症状部位和临床表现进行选择,双下肢伸直利于上腰段牵引,屈髋屈膝90°可充分地分离下腰段椎体。仰卧屈髋时,腰椎曲度展平,对小关节功能紊乱和腰椎退变疗效较好;俯卧位便于维持腰前凸曲度,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更佳;对于年长、病重及虚弱的患者,需考虑长时间俯卧对呼吸和血压的影响;对于腰椎伸展严重受限的患者,需考虑其对仰卧位的耐受程度,如图6-3-1所示。

4.重量

与颈椎牵引相同,持续性牵引多用于解除肌肉痉挛和缓解疼痛,通常采用小重量(10~20kg)。此外,对年老体弱、骨质疏松者,应适当减少牵引重量。

5.牵引时间

腰椎间歇牵引通常为每次20~40min,其间每牵引5~10min,间歇1~5min,每周治疗5~6次,10~12次为1个疗程。牵引重量增加时,应适当减少牵引时间;采取小重量持续牵引时,可适当增加牵引时间。
图6-3-1 腰椎器械牵引

(二)徒手牵引 1.设备

治疗床、固定带。

2.体位

可根据操作手法选择仰卧、侧卧或俯卧位。

3.牵引角度

同器械牵引。

4.牵引重量

需根据情况及反馈调整力度,通常以牵拉感明显,能够耐受为度。

5.牵引时间

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手法方案,可采取小力度持续牵引,或中等力度间歇牵引。一次牵引时间通常为5~10min,每次治疗中可实施牵引数次。

6.牵引手法

在侧卧位于目标节段棘突表面直接施力,结合体位摆放与屈曲动作,尝试分离脊柱后部间隙,此法动作轻柔,激惹性较低,可用于处理重度疼痛,或孕期腰痛等特殊问题。此外,在临床实践中,可在牵引的同时实施腰椎松动或躯干肌群牵伸手法,从而提高疗效。
二、临床应用

1.适应证

①腰椎间盘突出症;②腰椎关节功能紊乱;③腰椎退变引起的慢性腰痛;④早期强直性脊柱炎;⑤无合并症的腰椎压缩性骨折及无手术指征的特发性脊柱侧凸。

2.禁忌证

①腰椎骨结构病理性破坏,如腰椎肿瘤、结核等;②脊髓或马尾神经受压症状明显的椎管狭窄;③腰部软组织的急性损伤;④椎弓断裂;⑤严重骨质疏松;⑥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⑦严重的精神障碍;⑧怀孕、女性月经期等。

3.腰椎牵引的应用

通常不建议将牵引作为治疗腰痛的唯一手段。临床循证指南建议:①对伴有周围放射样症状的神经根受压,或交叉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的患者,采用俯卧位间歇式腰椎牵引,更易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②对无放射症状或处于慢性期的腰痛,不要单独使用腰椎牵引。
三、常规操作步骤
腰椎牵引的操作步骤与颈椎牵引大体一致,包括评估、宣教、体位摆放、动力装置调节、实施牵引以及后续工作等部分。其主要差别在于,腰椎牵引带施力部位分别位于胸廓和骨盆,需注意呼吸以及随身物品对治疗的影响。
四、注意事项

(一)患者注意事项 1.牵引开始前

①着宽松衣物,便于牵引带的固定和牵引力的传导;②取下手机、钱包、腰带、钥匙等影响治疗的物品。

2.牵引治疗中

①牵引治疗过程中应尽可能使腰部及全身放松,双上肢自然置于身体两侧;②牵引中不要屏气、不要用力对抗牵引力;③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

3.牵引治疗后

①在解除牵引力后,应缓慢取下牵引带,以免腹压突然变化造成不适;②应仰卧休息数分钟后,再缓慢翻身坐起。

(二)工作人员注意事项 1.牵引带的调整

①骨盆牵引带应充分固定、扎紧,注意检查牵引带下方是否有遗漏的手机、钥匙等小物件;②胸廓带需保持合适的紧张度,保持正常呼吸,不应卡住腋窝,以免引起皮肤破损或神经损伤;③调节两侧连接带长度,确保双侧等长、受力均匀。

2.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①应随时关注患者情况及症状变化,及时调整体位、角度、重量和时间参数;②如重量递增数次后症状完全没有改善,应停止牵引,尝试其他方法治疗;③对不能耐受牵引治疗或对牵引技术严重恐惧者,在确认无法改变患者耐受和认知的情况下,可改用其他治疗方法;④确保牵引床各分段在治疗前后均处于锁定状态,仅在牵引过程中开启。

3.治疗项目的搭配

①牵引前可对腰部进行热疗、电疗等物理因子治疗,以进一步缓解局部肌肉的痉挛和紧张;②牵引后应根据患者情况,安排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提高腰肌力量,加强腰椎稳定,以巩固、提高疗效;③牵引后使用腰围可对部分患者起到保护作用,利于病情好转,但不宜超过20天,否则易引起腰部肌群失用性萎缩。
五、不良反应及预防

1.常规操作

与颈椎牵引相同,治疗前需明确适应证与禁忌证,选择合适的处方,并进行宣教,以应对和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2.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治疗中应根据患者症状部位及特点,调整屈髋角度,寻求缓解症状的最佳方案,预防症状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