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章 牵伸技术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牵伸是运用外力(人工或器械)拉伸短缩或挛缩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增加其柔韧性,降低肌肉张力、改善血液循环和本体感觉、提高关节活动度、减轻疼痛、预防损伤。牵伸广义地分为主动牵伸和被动(辅助)牵伸。根据动作特征可分为弹性牵伸、静态牵伸和动态牵伸。弹性牵伸即利用快速、有弹性的动作来拉长肌肉,既可被动,亦可主动。静态牵伸需要将牵伸的肌肉慢慢地拉长(控制牵张反射的激发)并保持在一个舒服的范围15~30s,当牵伸保持在某一位置一段时间后,肌肉被牵伸的感觉减弱,牵伸者可轻柔地将肢体向更大的牵伸位置移动并保持住;静态牵伸也可以是主动牵伸或被动牵伸。动态牵伸是运动前的准备活动,用缓慢、有控制的活动肢体来增加整个关节活动范围。
二、牵伸的生理效应
1.肌肉
肌肉具有弹性、可塑性和伸展性。只有牵伸力量达到塑性形变并维持一定的时间,肌肉组织才能获得有效的延展。主动牵伸可直接调节肌纤维的长度;被动牵伸则通过激活钙通道增加细胞质内的钙离子浓度,从而增加肌纤维的长度。此外,被动牵伸还可通过成纤维细胞促进结缔组织重塑,从而减少肌肉组织的僵硬。
2.肌梭
遍布全身骨骼肌内的肌梭可感受肌肉长度、张力及运动速度等变化,向中枢传入冲动产生相应的本体感觉。肌梭囊内有梭外肌纤维和梭内肌纤维,分别由脊髓前角的α运动神经元和γ运动神经元支配,前者引起骨骼肌收缩,后者提高肌梭内感受装置的敏感性,参与肌张力的调节。
3.Golgi腱器官
当肌肉受到牵拉时,肌梭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传入脊髓,兴奋α运动神经元反射性地引起被牵拉肌肉的收缩,当牵拉力量进一步加大时,则可兴奋Golgi腱器官,抑制牵张反射,以免被牵拉的肌肉受到损伤。牵张反射的抑制反应也可能是突触前抑制肌梭感觉信号产生的。
4.肌腱周围组织
肌腱周围组织有肌内膜、肌束膜、肌外膜和包绕肌肉的外层纤维鞘。肌腱和韧带可耐受组织间液流动所产生的剪切应力;纤维鞘与肌肉相连,是包绕肌肉的框架,也是肌肉被动拉长时最初抵抗力的来源。当肌肉被牵伸时,纤维鞘也受到牵伸,降低了肌纤维被动牵伸时的阻力。
三、治疗作用
预防肌肉挛缩,调节肌张力,防止结缔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挛缩,提高肌肉的兴奋性,预防软组织损伤,缓解疼痛,改善功能障碍等。
四、治疗原则
1.适应证
因组织粘连、挛缩或瘢痕导致软组织失去延展性;关节活动度受限、功能受限或障碍;预防骨骼肌肉系统损伤;肌肉无力而对侧紧绷所造成的短缩;在运动之前后预防肌肉损伤及疼痛。
2.禁忌证
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性关节活动受限;局部神经损伤或神经吻合术后1个月内;牵伸引起剧烈疼痛;各种原因导致不可逆的关节挛缩;有骨折、肌肉和韧带损伤,组织内有血肿或其他创伤性因素;局部有感染性炎症,结核和肿瘤。
3.注意事项
明确治疗目标,防止过度牵伸引起损伤,避免对水肿的组织进行牵伸,避免弹跳式牵伸,牵伸后注意保暖。
五、临床应用
(一)治疗前评估
牵伸前须系统地检查和评估患者,了解其关节活动受限的部位、性质、原因以及功能情况。评估是否有炎症性疼痛,挛缩组织处于什么阶段,同时评估活动受限的肌力,其年龄、认知、身体状况如何,能否主动参与以及预后等。
(二)患者体位
将患者安置在舒适和放松的体位,尽量暴露治疗部位。
(三)治疗师体位
治疗师应面向患者站在牵伸侧,一侧手固定在被牵伸肌肉的一端,另一侧手置于另一端。
(四)牵伸技术参数 1.牵伸方向
牵伸的方向应与肌肉紧张或挛缩的方向相反,可能通过改变肌肉、肌腱以及周围组织的相互作用,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牵伸效果。
2.牵伸强度
牵伸力量必须能拉长软组织,但不导致疼痛或损伤。研究证明,低强度长时间的持续牵伸效果优于高强度短时间的牵伸。
3.牵伸时间
每次被动牵伸持续时间约10~15s,也可30~60s,重复10~20次,每次间隔休息30s左右,并配合轻手法按摩,以利于组织修复并缓解治疗反应。如果规范治疗1个星期无明显疗效,应重新评估调整治疗方法。
4.治疗反应
一般牵伸治疗后,被牵伸关节周围软组织放松,关节活动范围改善,如果被牵伸部位有肿胀和明显的疼痛,说明牵伸强度太大,应降低牵伸强度或休息一天。
(五)合理利用关节松动技术
对于关节本身的挛缩,可先用关节松动技术恢复关节内正常的相互关系,再用肌肉牵伸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