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儿童语言障碍相关的影像学和电生理学检查
第一节 神经影像学检查
一、颅脑计算机断层成像
1.计算机断层成像
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是利用X线和电子计算机技术成像的诊断技术,可直接显示脑组织,是人类真正能够完成脑成像技术的开始。该技术由英国计算机工程师Godfrey N.Hounsfield于1967年发明,1972年正式应用于临床。它根据人体不同组织对X线的吸收与透过率的不同,应用灵敏度极高的仪器对人体进行测量,然后将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输入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后,就可拍下人体被检查部位的断面或立体的图像,发现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较高。对颅内肿瘤、外伤性血肿与脑损伤、脑梗死与脑出血等病诊断效果好,诊断较为可靠。
2.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
计算机体层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即螺旋CT扫描,在医学上又叫非创伤性血管成像技术,是将CT增强技术与薄层、大范围、快速扫描技术相结合,通过合理的后处理,清晰显示全身各部位血管细节。血管造影是一种介入检测方法,显影剂被注入血管里,因为X线穿不透显影剂,血管造影正是利用这一特性,通过显影剂在X线下的所显示影像来诊断血管病变的。普遍使用的血管造影剂为碘试剂,在少见的有使用碘试剂禁忌证的病例中,会使用二氧化碳作为造影剂。具有无创和操作简便的特点,对于血管变异、血管疾病以及显示病变和血管关系有重要价值。对闭塞性血管病变可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可以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提早到发病后2小时。
二、颅脑磁共振成像技术
1.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利用人体内所含氢质子在磁场内发生的核磁共振现象,收集MR信号,再通过空间编码技术构成图像,供医生来做诊断。影响磁共振影像因素包括:①质子的密度;②弛豫时间长短;③血液和脑脊液的流动;④顺磁性物质;⑤蛋白质。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是:磁共振信号越强,则亮度越大,磁共振的信号弱,则亮度也小,从白色、灰色到黑色。因此各种组织磁共振影像灰阶特点如下:脂肪组织、松质骨呈白色;脑脊髓、骨髓呈白灰色;内脏、肌肉呈灰白色;液体、正常流度血液呈黑色;骨皮质、气体、含气肺呈黑色。MRI的另一特点是流动液体不产生信号,称为流动效应或流动空白效应。因此血管是灰白色管状结构,而血液为无信号的黑色。这样使血管很容易与软组织分开。正常脊髓周围有脑脊液包围,脑脊液为黑色的,并有白色的硬膜为脂肪所衬托,使脊髓显示为白色的强信号结构。
颅脑MRI检查对脑肿瘤、脑炎性病变、脑白质病变、脑梗死、脑先天性异常等的诊断比CT更为敏感。对颅底、脑干和脑神经的病变显示得更清楚。
2.弥散张量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是一种描述大脑结构的新方法,是MRI的特殊形式,依据水分子移动方向制图,可以更加清晰地显示神经纤维的走向。目前主要用于脑部尤其对白质束的观察与追踪、脑发育和脑认知功能的研究、脑疾病的病理变化以及脑部手术的术前计划和术后评估。
3.磁共振波谱分析
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分析是测定活体内某一特定组织区域化学成分的唯一的无损伤技术,是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波谱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是在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又一新型的功能分析诊断方法。
4.功能磁共振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是一种新兴的神经影像学方式,其原理是将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扫描(PET scans)技术和MRI两项技术优势结合起来,通过检验血流进入脑细胞的磁场变化而实现脑功能成像,利用磁共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的血液动力的改变。目前主要运用在人及动物的脑或脊髓的研究,能给出更精确的结构与功能关系。
三、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
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的基本成像原理是:首先患者需要摄入含有半衰期适当的放射性同位素药物,在药物到达所需要成像的断层位置后,由于放射性衰变,将从断层处发出γ光子,位于外层的Γ照相机探头的每个灵敏点探测沿一条投影线(ray)进来的γ光子,通过闪烁体将探测到的高能γ射线转化为能量较低但数量很大的光信号,通过光电倍增管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并进行放大,得到的测量值代表人体在该投影线上的放射性之和。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灵敏点可探测人体一个断层上的放射性药物,它们的输出称作该断层的一维投影(projection)。图中各条投影线都垂直于探测器并互相平行,故称之为平行束,探测器的法线与X轴的交角θ称为观测角(view)。γ照相机是二维探测器,安装了平行孔准直器后,可以同时获取多个断层的平行束投影,这就是平片。平片表现不出投影线上各点的前后关系。要想知道人体在纵深方向上的结构,就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观测。可以证明,知道了某个断层在所有观测角的一维投影,就能计算出该断层的图像。从投影求解断层图像的过程称作重建(reconstruction)。这种断层成像术离不开计算机,所以称作计算机断层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CT)。CT设备的主要功能是获取投影数据和重建断层图像。
SPECT最主要优势是能较好地显示脏器或病变的血流、功能和代谢的改变,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及特异性诊断,例如骨显像能同时显示全身各个骨骼的形态及各个局部骨骼的血供和代谢情况,可早于X线3~6个月以上诊断肿瘤骨转移;无创性的心肌灌注显像是目前诊断心肌缺血和心肌细胞活力分析准确性最高的检查方法。可以预见,SPECT可能会对帕金森病、强迫性障碍、精神分裂症、儿童孤独症、老年人脑梗死、老年人短暂性大脑缺血性发作、老年人腔隙性脑梗死、帕金森病性痴呆、婴儿痉挛症等疾病的诊断提供依据,但目前还缺少各种原因导致言语语言功能障碍的影像学研究依据。
四、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术是核医学领域比较先进的临床检查影像技术。其方法是将放射性核素标记(如氟18、碳11等)的氟代脱氧葡萄糖(FDG)注入人体后,通过人体不同代谢状态的组织FDG的聚集(高代谢),来反映生命代谢活动的情况,从而达到诊断的目的。目前PET检查主要用于肿瘤的检查、癫痫灶定位、阿尔茨海默病(老年性痴呆)早期诊断与鉴别、帕金森病病情评价以及脑梗死后组织受损和存活情况的判断。
五、影像学检查对儿童语言障碍的诊断价值
颅脑影像学检查有助于语言中枢结构性损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
1.获得性脑损伤
优势半球语言中枢的炎症性、出血性、缺血性或外伤性损伤可以引起各种不同性质的失语症;基底节区损伤可导致构音器官肌张力障碍,影响构音;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所致双侧颞叶和岛盖受损时可引起吞咽障碍和构音困难;围产期脑损伤所致的脑性瘫痪患儿中,不同部位的脑损伤累及语言中枢时则导致语言发育迟缓和运动性构音障碍。
2.先天性脑畸形
先天性大脑外侧裂周围综合征临床包括3个表型:前岛盖综合征(Worster-Drought syndrome,WDS),主要由于皮质球束发育不良所致;先天性双侧外侧裂周围多小脑回(congenital bilateral perisylvian polymicrogyria,CBPP)和先天性单侧外侧裂周围多小脑回(congenital unilateral perisylvian polymicrogyria,CUPP);外侧裂周围神经元移行障碍(neuronal migration disorder,NMD),前者外侧裂周围多小脑回畸形累及双侧,导致假性延髓麻痹,主要影响言语构音和进食技能;后者外侧裂周围多小脑回累及单侧,病情相对较轻,假性延髓麻痹仅见于1/3病例。外侧裂周围联系Broca区与Wernicke区的弓形纤维束是CBPP患儿容易受累的最大语言相关纤维束。其他脑发育畸形如先天性弥漫性巨脑回畸形、小脑发育不全、胼胝体缺如等,也常常因为语言皮层区构筑不良或其联系纤维发育异常,限制早期语言能力的发育。
3.发育障碍性疾病
有学者通过DTI发现轻度发育性外国口音综合征患者的言语与情感区域的脑白质有所改变;孤独症儿童语言功能区(Broca区、Wernicke区)与默认网络(颞顶连接、后扣带回)功能存在异常偏侧化,额叶区域相关性增加,额叶与颞叶、额叶与顶叶、额叶与边缘叶的相关性降低。
(沈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