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申请哲学教席
1870年12月15日,尼采给罗德写信:“从长远来看,我也意识到叔本华关于充斥大学的学识的信条。一种完全基本的追求真理的机构在这里是不可能的。总之,从这里不可能有什么真正的革命产生出来!!……我不可能继续呼吸这样的学院的空气。所以,有天我们应该解开这些束缚——对我这是一定的,然后我们创立新的希腊学院。罗姆德肯定会加入我们。”(6)
尼采希望罗德也到巴塞尔来任教。1871年1月,尼采给费肖尔写了一封长信,申请巴塞尔大学空下来的哲学教席,尼采抱怨在大学以及在巴塞尔文科中学的课程太重,自己的志向在于哲学,自己的语言学教席可由在基尔大学的罗德来接任:“只要我研究语言学,我从来没有厌倦与哲学保持紧密的依附关系;确实,我主要关心的总是哲学问题……我很快就能公开显示自己足够适于作为一位哲学教师的席位:不管怎样,我出版的《第欧根尼·拉尔修》的作品将会证明我在哲学史方面的抱负!我一直对教育的质疑与探究感兴趣;准许在这方面的课程对我将是非常快乐的。在较近的哲学家中,我已经特别研究了康德与叔本华。您一定获悉在过去两年间我的良好信誉,我知道怎样避免任何不当与冒犯的事,作为学生的课程,我知道怎样区分什么合适与不合适。”(7)
尼采在1871年3月29日在卢加诺给罗德写信谈到这件事,自己提供有关叔本华的哲学讲义,遭到了哲学家斯特芬森(Steffensen)的否定。叔本华当时还没有被学院哲学接受,黑格尔还占有统治地位。尼采为了证明自己的哲学家身份,又写了《悲剧的起源与目标》,希望以此达到目的,希望在冬季学期会有一个肯定的结果。(8)在冬季学期,奥伊肯(Rudolf Eucken)获得了这个空下来的哲学教席,尼采听了奥伊肯的《亚里士多德对现时代的意义》的就职演讲。奥伊肯于1874年离开了巴塞尔大学。当时的尼采对哲学史了解得不多,看过康德的《判断力批判》,但对《纯粹理性批判》的理解只是通过第二手文献。涉及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是《修辞学》与《诗学》,其他了解不多。尼采对中世纪经院哲学、近现代哲学史基本没有系统研究。也没有迹象显示,尼采读过黑格尔的《哲学史讲演录》,读到的部分只是通过二手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