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一战
【拼音】bèi shuǐ yí zhàn
【注解】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
【释义】与敌人决一死战。
【例句】我方队员以背水一战的气势奋力拼搏,终于取得了比赛的胜利。
公元前204年,大将韩信奉汉王刘邦的命令,率领汉军去攻打赵国。赵王歇和赵军统帅陈余,集中了二十万兵马,在战略关口井陉(即现在的河北省井陉山上的井陉关)筑成了坚固的壁垒。
赵国谋臣李左车很有军事才能,他认为韩信这次领兵前来,一路上连胜数仗,其势锐不可当。但是,汉军经过长途跋涉,远离后方,必定粮草不足。如今井陉这条山路,车辆不能并行,骑兵也无法排成行列,汉军走不上一百里,运粮的队伍一定会远远落在后边。李左车向陈余建议:派三万人马,组成突击队,抄小路袭击汉军的粮草车,主力部队则深沟高垒,坚守营寨,不与敌军交锋。这样汉军就前不能进,后不能退,用不了十天,韩信必定失败。
李左车的分析和建议是正确的。但是,书生气十足的陈余根本听不进正确的意见,反而认为正义在自己这一方,用不着搞什么计谋。
韩信探知陈余不用李左车的建议,非常高兴。他大胆地率领军队继续前进,在离井陉口三十里的地方扎下营寨。到了半夜,韩信突然传令出发。他挑选了两千名轻装的骑兵,让他们每人带一面红旗,从小路迂回到赵营的侧后方,埋伏起来,伺机袭击赵营。接着韩信又向部将发令,让他们给将士们发点干粮,并对他们说:“大家先吃一点,等今天击败了赵军再会餐。”为了把占据有利地形的赵军引诱出来,韩信先派出一支人马,面向赵军,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将领看见汉军沿河布阵,都哈哈大笑,说:“韩信不懂兵法,背水作战,不留后路,这是自己找死!”
天亮之后,韩信率领大队人马,摆开大将仪仗,擂响激越的战鼓,杀向井陉口。陈余看见汉军主力到来,马上指挥赵军出击。激战了一会儿,韩信假装战败,抛弃仪仗旗鼓,退向河边阵地。韩信的这两股军队会合后,回头继续与赵军激战。陈余以为韩信的军队已陷入死地,便指挥赵军倾巢而出,企图一举击溃汉军。汉军退到河边后,没有地方再退了,全军决心拼死奋战。
这个时候,韩信派出的两千轻骑,乘机攻入赵军的营寨,很快就拔光了赵军的旗帜,换上两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能取胜,士气逐渐低落,忽然又发现自己的营垒中全是汉军的红旗,以为汉军已经占领了自己的军营,赵王已经成了汉军的俘虏,顿时军心大乱,士兵纷纷逃散。汉军乘机里外夹击,大败赵军,俘虏了大批人马,陈余被杀,赵王歇也成了汉军的阶下囚。
井陉之战结束以后,将领们纷纷向韩信祝贺,然后问韩信道:“兵书上说,背水为阵是兵家大忌,而将军却让我们背水一战,还说打败赵军后会餐,当时我们都不相信,然而现在真的胜利了,这究竟是什么战术呀?”
韩信解释说:“我的这种战术,也是出自兵书,不过大家没有注意罢了。兵书上不是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说法吗?我们这支军队是临时组建的,没有经过严格的统一训练,率领这样的一支军队去打大仗,如果把士兵们布置在有退路的地方,他们遇到危险就会逃跑;只有把他们放在有进无退、看似绝处的地方,他们才会绝处求生勇猛作战,取得胜利。”
将领们听了韩信的分析,连连点头称是,对他更加敬佩。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