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综合提升
在大学阶段,同学们如果偏离了学习这个中心,那一定是得不偿失的。但是如果像高中阶段那样只是一味埋头苦学专业知识也是远远不够的。爱因斯坦曾经说:“青年人离开学校时,应是作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而不只是作为一位专家。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像一只受过专业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同学们将来踏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具有丰富的通识知识,也就是要做到“一精多通”;不仅要具备高智商,还要具备高情商,不仅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交流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也就是要实现“全面发展”。打个比喻来说,如果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是个人发展的基础,那么交流表达能力、沟通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就是个人发展的润滑剂。有人说:“在中学阶段,学生伏案学习;在大学里,学生需要站起来,四面观望。”这句话讲的就是大学生要注意全面发展,综合提升。
大学阶段,培养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与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样重要。既然这样,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当代大学生还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综合提升呢?
第一,培养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个性品质。人们常说,良好的个性胜于卓越的才智。大学生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优良的个性品质,这主要包括:
(1)培养自信心。自信是一种心理正能量,不是轻率高傲,表现为一股沉稳执着坚毅的内在力量。挫折使人沮丧,导致自信心流失,而不断的成功则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自信能使弱者变强,使强者更强,成功者往往是充满自信并且干劲十足的人。
(2)锻炼意志力。“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贤良。”通往成功的道路往往都是坎坷曲折、布满荆棘的。如果没有披荆斩棘、奋勇向前的顽强意志,往往会半途而废,难以到达成功的彼岸。“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苦难是人生的财富,凭借顽强的意志克服艰难险阻,你一定会越练越强,成为人生的赢家。
(3)拥有好心态。好心态是指个性特征、认知、情绪、意志、行为等处于理想状态,具体体现为认知合理、情绪适当、意志理智、行为适当。好心态成就好人生。威廉·丹姆思说过:“人只有改变内在的心态,才能改变外在的世界。”马斯洛也说:“心态若改变,态度就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就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就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不同的年龄应该有不同的心态。大学生应拥有积极向上、踏实认真、勇于追求的积极心态。
(4)勇敢地面对和克服困难。人生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人生路上最艰苦的那一段往往收获最多。种种失败都需要我们勇敢地面对。对于怯懦者来说,困难是“绊脚石”;对于勇敢者来说,困难是“磨刀石”。乐吃苦中苦,方能成就奇迹伟业;勇登山上山,才可尽得无限风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受磨难的过程就是积累幸福的过程。对于大学生而言,敢于面对磨难是一种勇气,能经受磨难是一种品质,正确看待磨难是一种睿智。
(5)常怀感恩之心。《现代汉语词典》将“感恩”定义为:“对别人所给的恩惠表示感激。”感恩是一种歌唱生活的方式,它来自对生活的热爱与希望。对生活常怀感恩之心,感谢生活给予的一切,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心态、完美的人格和进取的信念。英国作家萨克雷说:“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它也笑;你哭,它也哭。”你感恩生活,生活将赐予你灿烂的阳光;你不感恩,只知道一味地怨天尤人,最终可能一无所有!从这个意义上说,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的大智慧。
第二,提升自我管理能力。对于个人来说,具备自我管理能力是获取成功的前提。诙谐作家杰克森·布朗曾经有过一个有趣的比喻:“缺少了自我管理的才华,就好像穿上溜冰鞋的八爪鱼。眼看动作不断可是却搞不清楚到底是往前、往后还是原地打转。”那什么是自我管理能力呢?简单地说就是个体对自身,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进行规划、控制和协调的能力,包括自己规划自己的能力、自己约束自己的能力、自己激励自己的能力、自己处理自己的事务的能力等等。如果你确有才华,而且足够努力,但却所获不多,那么你很可能是在自我管理上出了问题。现代戏剧之父易卜生曾经告诫:你的最大责任就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自我管理,学会把自己锻造成一个成功的人。
第三,培养组织协调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是根据工作任务,对资源进行分配,同时控制、激励和协调群体活动,使之相互融合,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的能力。一般认为组织协调能力包括组织能力、冲突处理能力、激励下属能力等。有的同学参加工作之后表现突出,会被安排到领导岗位,从事组织管理工作,这就需要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把下属的工作热情和工作能力充分激发出来,更好地实现工作目标。俗话说:“为政之道,在于用人;为政之妙,在于沟通。”从事组织管理工作的核心就是把人用好,关键则是要搞好沟通协调,使组织成员相互了解,相互信任,达成共识,并共同付诸行动,实现组织目标。提高组织协调能力的方法,一是阅读一些书籍,掌握一些基本的理论知识,二是尽可能通过参与学生工作和社团活动等方面进行实践锻炼。
第四,增强协同合作能力。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不停地与周围的人打交道,合作共事,良好的交流合作对每个人都是有益的。有的人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顺畅地与他人交流合作,实现工作目标,最终促进了个人的发展。有的人人际关系紧张,不善于协同合作,单打独斗,职业发展道路越走越窄。究其原因,就在于后者不具备较强的与人交流的能力和协同合作的能力。
第五,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关于提高与人交流的能力,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
一是善于倾听,也就是善于倾听别人的观点。有人说,人之所以只有一张嘴却有两个耳朵,是因为“听”比“说”更加重要。有研究人员对同一批受过训练的保险推销员进行研究,取其中业绩最好的10%和最差的10%对比,研究他们每次推销时自己开口讲多长时间。研究结果很有意思:业绩最差的那一部分,每次推销说的话累计为30分钟;而业绩最好的10%,每次累计只说12分钟。这不难理解,说得少自然听得多。听得多,对顾客的各种情况、疑惑、想法自然了解得多,说也就更有针对性了,结果业绩自然会更加优秀。
善于倾听还体现了听者对说者的尊重,能使你拥有好人缘。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西方现代人际关系教育的奠基人卡耐基,有一次到一位著名的植物学家家里做客,整个晚上植物学家都津津有味地给卡耐基讲各种千奇百怪的植物。而卡耐基呢?目不转睛,像个特别喜欢听故事的孩子,听得津津有味,中间只是偶尔忍不住问一两句。没想到半夜离开时,植物学家紧握着卡耐基的手,兴奋地对卡耐基说:“你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谈话专家。”卡耐基一个晚上根本就没有说什么话,只是听,却居然获得了“最好的谈话专家”的美誉!
二是学会表达,包括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口头表达能力不是一种天赋才能,可以通过刻苦训练得来。美国前总统林肯为了练口才,曾徒步48余千米,到一个法院去旁听律师们的法庭辩论,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一边模仿。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少年时曾患有口吃病。为了克服口吃,练就口才,他坚持朗诵课文。为了准确发音,他对着镜子纠正嘴和舌根的部位,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如果你口头表达能力不佳,就有必要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刻意在公共场合进行演讲,利用一切机会来锻炼、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是一项基本的职业技能,一些大学生进行书面表达时错字病句屡见不鲜,遣词造句言不达意,书面表达能力堪忧。怎么办?无它,多阅读、多背诵、多练笔,坚持一年半载,书面表达能力必然会有明显提高。
第六,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身体健康是船,心理健康是帆,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缺一不可。关于身体健康,建议大家都要有一项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坚持进行身体锻炼,把体育锻炼和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既有助于增强体魄,又有助于愉悦身心,促进学习。另外大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问题,远离没有卫生保障的地摊食品和饮料。
相较身体健康,大家往往不太重视心理健康问题。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大学生会面临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环境和专业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问题、未来职业发展问题等。方方面面的心理压力很容易造成大学生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进而引发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健康是学业进步、事业成功、生活快乐的基础,大学生应该主动调整情绪状态,锻炼意志品质,提高适应能力,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以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心理状态去面对充满竞争的社会环境。
第七,提高计算机、英语运用能力,说好普通话。随着科技的发展,使用计算机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具备的基本工作技能。伴随中外各领域交流合作的不断加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交流语言,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大学生是知识层次比较高的群体,必须重视计算机、英语运用能力的培养。说好普通话也非常重要。有许多同学进入大学后,仍然乡音不改,一口家乡话。大家来自五湖四海,将来工作也要奔赴五湖四海,说好普通话,既便于人际交流,也是对他人的尊重。有的同学可能会很为难:我死活改不了,怎么办呢?其实也不难,坚持每天7点钟跟着新闻联播播音员“鹦鹉学舌”,两三个月后就一定会有很大的改观。
第八,重视通识学习,进行知识拓展。大家在专业课程学习之外,还有必要有意识地通过通识课、公选课、跨院系听课等方式进行哲学、历史、经济、法律、管理、礼仪等知识的学习。专业学习实际上就是在打造自己未来的“饭碗”,是“金饭碗”“银饭碗”“铁饭碗”,还是“瓷饭碗”,取决于大家的专业能力。通识教育的目的则在于培养具备远大抱负、进取精神和高尚情操的健全的人,关注的是人的道德、情感和理智的和谐发展。丰富的通识知识和良好的通识教育,有助于专业能力的充分发挥,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知识链接】
大学生亟须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所谓人文素质,是指学生通过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学习而形成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主要指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当代大学生普遍缺乏人文知识。据报载,浙江某工科院校在校内推行汉语水平测试,参加测试的700多名学生,实际通过率仅为36%。有的学生写简单的请柬,在格式、用语上也会出错。许多大学生在艺术修养、文字表达方面没有达到大学生应有的水平。有的大学生对阅读中外文学名著、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反应冷淡,而对英语、计算机等考级非常热衷。在他们看米,拿到了某个等级的证书就意味着自己具备了相应的能力,而掌握人文知识与提高能力无关。事实上,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是辩证统一的,没有一定的知识就不可能合乎逻辑地、正确地思维、推理、论证和创造;而能力又是进一步吸取知识、综合运用知识的必要条件。就人文知识而言,它可以内化为为人处世的能力,可以积淀为内在的文化素养。一名大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为人处世的能力,是很难在社会上站住脚的,更不要说有大的发展了。
第九,适当参加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大学校园里活跃着很多社团组织。社团是大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面对各种各样的社团组织,大家应该如何做出自己的选择呢?大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社团的种类多种多样,但并非所有的都适合自己,大家选择社团时首先应该考虑自己的兴趣所在。
(2)参加社团组织固然好,但前提是不要与正常学习相冲突。有的同学觉得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很有意思,就参加好几个社团,整天不是到这个社团开会,就是去那个社团值班,以至于严重影响学业,得不偿失。
(3)抱着功利性的想法去参加社团是非常不可取的。有的学生觉得参加社团可以在测评时加分,还可以获得一些荣誉称号;有的学生希望能够在社团中混个“一官半职”,以此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有的学生认为如果不参加社团,自己的经历就会太单调,将来毕业简历上内容不够丰富……这些想法都是不可取的。通过参加社团活动,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实践能力、自制能力、生存能力,增进同学之间的相互了解,结识更多的新朋友,这才是参加社团活动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