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投资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证券与证券市场

学习目的与要求

1.掌握证券与有价证券的定义、分类和特征;掌握证券市场的定义、分类、特征和基本功能。

2.了解证券市场的产生和发展。

3.掌握证券市场参与者的构成,包括证券发行人、证券投资人、证券市场中介机构、自律性组织及证券监管机构;掌握证券发行主体及其发行目的;掌握机构投资者的主要类型及投资管理方法;掌握证券市场中介的含义和种类、证券市场自律性组织的构成。

4.熟悉证券交易所、证券业协会、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证券监管机构的主要职责;了解个人投资者的含义。

第一节 证券与证券市场概述

一、证券概述

(一)证券的含义

证券是指各类记载并代表一定权利的法律凭证。它用以证明持有人有权依其所持凭证记载的内容而取得应有的权益。从一般意义上来说,证券是指用以证明或设定权利所做成的书面凭证,它表明证券持有人或第三者有权取得该证券代表的特定权益,或证明其曾经发生过的行为。证券可以采取纸面形式或证券监管机构规定的其他形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简称《证券法》)规定的证券为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其他证券主要包括投资基金凭证、非公司企业债券、国家政府债券等。

(二)证券的票面要素

证券的票面要素包括四个方面:第一,持有人,即证券为谁所有;第二,证券的标的物,即证券票面上所载明的特定的具体内容,它表明持有人权利所指向的特定对象;第三,标的物的价值,即证券所载明的标的物的价值大小;第四,权利,即持有人持有该证券所拥有的权利。

(三)证券的分类

1.按其性质的不同,可以将证券分为凭证证券和有价证券

(1)凭证证券是指认定持证人是某种私权的合法权利者,证明持证人所履行的义务有效的文件。如存款单、借据、收据及定期存款存折等就属于这一类。

凭证证券实际上是无价证券,其特点是,虽然凭证证券也是代表所有权的凭证,但不能让渡,不能真正独立地作为所有权证书来行使权利。

(2)有价证券是一种具有一定票面金额,证明持券人有权按期取得一定收入,并可自由转让和买卖的所有权或债权证书。人们通常所说的证券就是指这种有价证券。有价证券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是筹措资金的重要手段。

除非另有说明,本书中使用的证券一词专指有价证券。

2.根据证券作用的不同,可以分为设权证券与证权证券

(1)设权证券是指证券所代表的权力本身不存在,而是随着证券的制作而产生,即权利的发生是以证券的制作和存在为条件的,如本票、支票、汇票等。票据签发前,当事人之间虽可有债权债务,但是,出票人签发票据,为持票人设定了一个请求票据上载明的债务人“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的权利,此种权利,与签发票据前的债权债务彻底独立,是“新生之权”。也就是说,票据是为持有人创设了一个新的金钱债权,而不是原有债权。

(2)证权证券是指证券是权利的一种物化的外在形式,它是作为权利的载体,权利是已经存在的,如股票、提单等。股票代表的是股东权利,它的发行是以股份的存在为条件的,把已存在的股东权利表现为证券的形式,它的作用不是创造股东的权利,而是证明股东的权利。股东权利不会因股票的毁损、遗失而消失,股东可以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公司补发新的股票。提单可以证明由运输合同所发生的物品返还请求权。

(四)有价证券

1.有价证券的种类

有价证券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分类。

(1)按所体现的内容不同,有价证券可分为货币证券、资本证券和货物证券

①货币证券。它指可以用来代替货币使用的有价证券,是商业信用工具。

货币证券的范围主要包括期票、汇票、支票和本票等。

②资本证券。资本证券是有价证券的主要形式,它是指把资本投入企业或把资本贷给企业和国家的一种证书。资本证券主要包括股权证券(所有权证券)和债权证券。股权证券具体表现为股票,有时也包括认股权证;债权证券则表现为各种债券。狭义的有价证券通常仅指资本证券。

③货物证券。货物证券是对货物有提取权的证明,它证明证券持有人可以凭单提取单据上所列明的货物。货物证券主要包括栈单、运货证书及提货单等。

(2)按发行主体的不同,有价证券可分为政府证券(公债券)、金融证券和公司证券

①政府证券。它也称政府债券,是指政府为筹措财政资金或建设资金,凭借其信誉,采用信用方式,按照一定程序向投资者出具的一种债权债务凭证。政府债券又分为中央政府债券(国家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

②金融证券。它是指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为筹措信贷资金而向投资者发行的承诺支付一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的一种有价证券。它主要包括金融债券、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等,其中以金融债券为主。

③公司证券。公司证券是公司为筹措资金而发行的有价证券。公司证券主要有股票、公司债券等。

(3)根据上市与否,有价证券可分为上市证券和非上市证券

有价证券根据其特定对象划分为上市证券和非上市证券。这种划分一般只适用于股票和债券。

①上市证券。它又称挂牌证券,指经证券主管机关批准,并向证券交易所注册登记获得资格在交易所内进行公开买卖的有价证券。

②非上市证券。非上市证券也称非挂牌证券、场外证券。它是指未在证券交易所登记挂牌,由公司自行发行或推销的股票或债券。

非上市证券不能在证券交易所内交易,但可以在交易所以外的“场外交易市场”进行交易,有的也可以在取得特惠权的交易所内进行交易。非上市证券由于是公司自行推销的,与上市证券相比,筹资成本较高,难以扩大公司的社会影响和为公司赢得社会声誉。

一般来说,非上市证券的交易比上市证券的交易要多,在交易所内上市的证券种类非常有限,只占整个证券市场证券种类的很小部分。

(4)根据募集方式的不同,有价证券可分为公募证券和私募证券

①公募证券。公募证券是指发行人通过中介机构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投资者公开发行的证券,审核较严格并采取公示制度。

②私募证券。私募证券是向少数特定的投资者发行的证券,其审查条件相对宽松,投资者也较少,不采取公示制度。目前,我国信托投资公司发行的信托计划以及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发行的理财计划均属私募证券,上市公司采取定向增发方式发行的有价证券也属私募证券。

2.有价证券的特征

(1)收益性。证券的收益性是指持有证券本身可以获得一定数额的收益,这是投资者转让资本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回报。证券代表的是对一定数额的某种特定资产的所有权或债权,投资者持有证券也就同时拥有取得这部分资产增值收益的权利,因而证券本身具有收益性。

(2)流动性。证券的流动性是指证券变现的难易程度。证券具有极高的流动性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很容易变现、变现的交易成本极小、本金保持相对稳定。证券的流动性可通过到期兑付、承兑、贴现、转让等方式实现。不同证券的流动性是不同的。

(3)风险性。证券的风险性是指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的背离,或者说是证券收益的不确定性。从整体上说,证券的风险与其收益成正比。通常情况下,风险越大的证券,投资者要求的预期收益越高;风险越小的证券,投资者要求的预期收益越低。

(4)期限性。债券一般有明确的还本付息期限,以满足不同筹资者和投资者对融资期限以及与此相关的收益率需求。债券的期限具有法律约束力,是对融资双方权益的保护。股票没有期限,可以视为无期证券。

二、证券市场概述

(一)证券市场的含义

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发行和交易的场所。证券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为解决资本供求矛盾和流动性而产生的市场。从证券市场的功能和机制上理解,证券市场实质上是资金供需双方通过竞争以决定证券价格的场所。在这个市场上,资金供求双方直接接触,而不需要通过中介,竞价和交易行为受市场法规的约束,具有很高的市场效率和很强的竞争性,这使证券价格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并保证了资金的合理流向。

(二)证券市场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证券市场进行分类,以下介绍三种分类方式:

1.按照职能的不同,证券市场可以分为发行市场和流通市场

证券发行市场又称“一级市场”或“初级市场”,是发行人以筹集资金为目的,按照一定的法律规定和发行程序,向投资者出售新证券所形成的市场。证券交易市场又称为“二级市场”“流通市场”或“次级市场”,是已发行的证券通过买卖交易实现流通转让的市场。

证券发行市场和交易市场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证券发行市场是交易市场的基础和前提,有了发行市场的证券供应,才有交易市场的证券交易,证券发行的种类、数量和发行方式决定着交易市场的规模和运行。交易市场是证券得以持续扩大发行的必要条件,为证券的转让提供市场条件,使发行市场充满活力。此外,交易市场的交易价格制约和影响着证券的发行价格,是证券发行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按照交易对象的不同,证券市场可以分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衍生产品市场等

股票市场是股票发行和买卖交易的场所。股票市场的发行人为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募集公司的股本,或是在公司营运过程中通过发行股票扩大公司的股本。股票市场交易的对象是股票,股票的市场价格除了与股份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水平有关外,还受到政治、社会、经济等其他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股票价格经常处于波动之中。

债券市场是债券发行和买卖交易的场所。债券的发行人有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中央政府机构、金融机构、公司和企业。债券发行人通过发行债券筹集的资金一般都有期限,债券到期时,债务人必须按时归还本金并支付约定的利息。债券是债权凭证,债券持有者与债券发行人之间是债权债务关系。债券市场交易的对象是债券。债券因有固定的票面利率和期限,因此,相对于股票价格而言,市场价格比较稳定。

基金市场是基金份额发行和流通的市场。封闭式基金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开放式基金则通过投资者向基金管理公司申购和赎回实现流通转让。此外,近年来,全球各主要市场均开设了交易所交易基金(简称“ETF”)或上市开放式基金(简称“LOF”)交易,使开放式基金也可以在交易所市场挂牌交易。

衍生产品市场是各类衍生产品发行和交易的市场,随着金融创新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深化,衍生产品市场已经成为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按照市场组织形式的不同,证券市场可以分为场内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

场内交易市场是由证券交易所组织的集中交易市场,它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和交易时间,以符合有关法规的上市证券为交易对象,交易者为具备一定资格的会员证券公司及特定的经纪人和证券商,一般投资者只能通过证券经纪商进行证券买卖。证券交易所制定各种规则,对证券商和投资者的交易活动进行监管,以保证证券交易活动的正常、持续、高效进行。同时交易所还为投资者提供各种服务,如上市公司资料、财务状况、交易报价和股利分配等。在多数国家,场内交易市场是最重要的证券交易市场。

场外交易市场,又称为柜台交易市场或店头交易市场,指在交易所外进行证券交易的市场。场外交易市场通常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是一种分散的、无形的市场,通过先进的电子交易网络和技术连接起来,交易时间也比较灵活。其交易对象以未上市证券为主,也包括一部分上市证券。投资者既可以委托证券经纪商进行买卖,也可以直接与证券自营商交易,典型的场外交易市场如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NASDAQ)。

(三)证券市场的特征

证券市场具有以下三个显著特征:

(1)证券市场是价值直接交换的场所。有价证券都是价值的直接代表,它们本质上是价值的一种直接表现形式。虽然证券交易的对象是各种各样的有价证券,但由于它们是价值的直接表现形式,所以,证券市场本质上是价值的直接交换场所。

(2)证券市场是财产权利直接交换的场所。证券市场上的交易对象是作为经济权益凭证的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有价证券,它们本身是一定量财产权利的代表,所以,代表着对一定数额财产的所有权或债权以及相关的收益权。证券市场实际上是财产权利的直接交换场所。

(3)证券市场是风险直接交换的场所。有价证券既是一定收益权利的代表,同时也是一定风险的代表。有价证券的交换在转让出一定收益权的同时,也把该有价证券所持有的风险转让出去。所以,从风险的角度分析,证券市场也是风险直接交换的场所。

(四)证券市场的功能

证券市场综合反映国民经济运行的各个维度,被称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客观上为观察和监控经济运行提供了直观的指标。它的基本功能包括:

1.筹资-投资功能

证券市场的筹资-投资功能是指证券市场一方面为资金需求者提供了通过发行证券筹集资金的机会,另一方面为资金供给者提供了投资对象。在证券市场上交易的任何证券既是筹资的工具,也是投资的工具。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既有资金盈余者,又有资金短缺者。资金盈余者为使自己的资金价值增值,必须寻找投资对象;而资金短缺者为了发展自己的业务,就要向社会寻找资金。为了筹集资金,资金短缺者可以通过发行各种证券来达到筹资的目的,资金盈余者则可以通过买入证券而实现投资的目的。筹资和投资是证券市场基本功能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忽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都会导致市场的严重缺陷。

2.资本定价功能

证券市场的第二个基本功能是为资本决定价格。证券是资本的表现形式,所以证券的价格实际上是证券所代表的资本的价格。证券的价格是证券市场上证券供求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证券市场的运行形成了证券需求者和证券供给者的竞争关系,这种竞争的结果是:能产生高投资回报的资本,市场的需求大,相应的证券价格就高;反之,证券的价格就低。因此,证券市场提供了资本的合理定价机制。

3.资本配置功能

证券市场的资本配置功能是指通过证券价格引导资本的流动从而实现资本合理配置的功能。在证券市场上,证券价格的高低是由该证券所能提供的预期报酬率的高低来决定的。证券价格的高低实际上是该证券筹资能力的反映。能提供高报酬率的证券一般来自那些经营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或者是来自新兴行业的企业。由于这些证券的预期报酬率高,其市场价格相应也高,从而筹资能力就强。这样,证券市场就引导资本流向能产生高报酬的企业或行业,使资本产生尽可能高的效率,进而实现资本的合理配置。

4.宏观调控功能

证券市场可以充当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各国中央银行可以通过证券投资来实现其对整个社会货币流通量的宏观调节,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当社会投资规模过大、经济过热、货币供给量大大超过市场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在证券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来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紧缩投资,使经济降温;当经济衰退、投资不足、货币供给量远远低于市场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中央银行则可以通过买进有价证券,以增加货币投放,扩大投资,刺激经济增长。

5.散风险功能

证券市场不仅为投资者和融资者提供了丰富的投融资道,而且还具有分散风险的功能。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通过证券市场融资可以将经营风险部分地转移和分给投资者,公司的股东越多,单个股东承担的风险就越小。另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购买一定的证券,保持资产的流动性和科是高盈利水平,减少对银行信贷资金的依赖,提高企业时宏观经济波动的抗风险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买卖证券和建立证券投资组合来转移和分散资产风险。证券作为流动性、收益性都相对较好的资产形式,可以有效地满足投资者的需要,而且投资者还可以选择不同性质、不同期限、不同风险和收益的证券构建证券组合,分散券投资的风险。

第二节 证券市场的产生与发展

一、证券市场的产生

相对于商品经济而言,证券市场的历史要短暂得多。换句话说,在商品经济的历史长河中,人类曾经历了一个长期没有证券市场的时代。证券市场从无到有,主要归因于以下三点:

(一)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社会中,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生产所需的资本极其有限,单个生产者的积累就能满足再生产的需要,不需要也不可能存在证券和证券市场。从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发展的初期,由于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力水平低下,社会生产所需要的资本除了自身积累外,可以通过借贷资本来筹集。但当时的信用制度简单落后,证券市场无法形成。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的日益复杂,商品经济日益社会化,社会化大生产产生了对巨额资金的需求,依靠单个生产者自身的积累难以满足需求,即使依靠银行借贷资本也不能解决企业自有资本扩张的需要。因此,客观上需要有一种新的筹集资金的机制以适应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证券与证券市场就应运而生了。

(二)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股份制的发展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日渐扩大,传统的独资经营方式和家族型企业已经不能胜任对巨额资本的需求,于是产生了合伙经营的组织,随后又由单纯的合伙组织逐步演变成股份公司。股份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债券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实现资本的集中,用于扩大生产。股份公司的建立、公司股票和债券的发行,为证券市场的产生提供了现实的基础和客观的要求。

(三)证券市场的形成得益于信用制度的发展

只有当货币资本与产业资本相分离,货币资本本身取得了一种社会性质时,公司股票和债券等信用工具才会被充分运用。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商业信用、国家信用、银行信用等融资方式不断出现,越来越多的信用工具随之涌现。信用工具一般都有流通变现的要求,而证券市场为有价证券的流通、转让创造了条件。因而,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证券市场的产生成为必然。

二、证券市场的发展

从世界证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来看,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由放任阶段

从17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证券发行量迅速增长,但由于缺乏管理而带给人类一场空前的危机。1891—1900年,世界有价证券的发行金额为1004亿法国法郎。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证券市场适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资本的积聚,从而获得了巨大发展。20世纪的前30年,每十年证券发行量则分别达到了1978亿法郎、3000亿法郎和6000亿法郎。同时,证券结构也出现了变化,股票和公司债券分别取代了公债和国库券,占据了主要地位。但是,由于缺乏对证券发行和交易的管理,当时的证券市场处于一个自由放任的状态。证券业呈现出无序竞争的局面,证券交易所纷纷成立,各种证券鱼龙混杂,证券价格远离其实际价值,证券欺诈和证券投机现象十分严重。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时期,证券市场发生了1929年10月29日的“黑色星期一”事件,股票指数的暴跌对经济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危机过后的相当长的时间内,证券市场仍然处在萧条之中。

第二阶段:法制建设阶段

从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末,市场危机促使各国政府开始全面制定法律,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开始进入法制化管理阶段。在经济大危机过后,各国政府意识到了加强对证券市场监管的重要性。于是有关证券业的法律、法规纷纷出台,对证券发行和交易活动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限制。这些证券法律和法规的制定,为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证券市场逐步走上了规范发展的道路。美国在这一阶段对证券市场实行了统一立法,颁布了一系列联邦证券法,包括《证券法》(1933年)、《证券交易法》(1934年)、《公共事业控股公司法》(1935年)、《信托契约法》(1939年)、《投资公司法》(1940年)和《投资顾问法》(1940年)等。英国也颁布了《反欺诈(投资)法》(1958年)、《公司法》(1948年和1967年)等法律、法规。

第三阶段:迅速发展阶段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发达国家经济规模化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发展中国家经济的蓬勃兴起以及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进步,证券市场进入了迅速发展阶段,其作为资本市场核心及金融市场重要组成部分的地位也由此确立。股票市场的规模迅速扩大。1999年年底,全球股票市场市值达到了35万亿美元,股票市场交易也日趋活跃,股票交易金额1999年达到了37.51万亿美元。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值与各自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基本都达到了80%以上,而一些新兴的发展中国家的这一比率也达到了较高的程度,有些国家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的水平。同时,国际债券市场也有了长足的发展,2001年上半年,国际债券市场发行总量高达9240亿美元。而各国的国内债券市场则比国际债券市场的规模更大。

第三节 证券市场的构成要素

要对证券市场运作特征有系统的了解,首先要明确证券市场的构成要素。证券市场的构成要素包括发行人、投资者、中介机构、自律组织和监管机构等。下面我们将对这些构成要素分别进行介绍。

一、证券发行人

证券发行人是指为筹措资金而发行债券、股票等证券的发行主体,具体包括政府及其机构、金融机构、公司和企业等经济实体。

企业发行的证券包括股票和企业债券,其目的是筹集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股份有限公司既可以发行股票,也可以发行公司债券,而有限责任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只能发行公司债券来筹集资金。比较而言,企业通过发行股票所筹集的资金,作为企业的资本金,无须还本付息,但可能会失去一部分经营管理的权利,股利的分配也必须在税后进行;而通过发行债券所筹集的资金,必须还本付息,但有利于维护原股东对企业的所有权,而且利息支出可以计入成本,冲减企业利润,从而减少企业的所得税支出。

金融机构发行证券的主要形式是金融债券,它筹集资金的目的是向其他资金需求者提供资金,因此是资金供求双方的中介。金融机构通过发行金融债券筹集资金,然后通过贷款、投资等形式,投放资金并获得利差收益。由于多数金融机构的资金实力雄厚,信用等级高,所以金融债券的发行利率一般低于普通企业债券。

政府发行债券的目的主要包括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实施宏观调控等。政府债券包括中央政府债券和地方政府债券。中央政府债券,又称为国债,发行人是财政部,其发行是以国家信用作保证的。

二、证券投资者

证券投资者主要分为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前者主要包括证券公司、共同基金等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个人投资者是证券市场最广泛的投资者。随着证券市场的现代化发展,我国证券投资者的组成中还包括一定数量和比例的外国投资者。

根据持有证券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证券市场投资者分为短线投资者、中线投资者和长线投资者。

根据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可以将证券市场投资者分为稳健型、冒险型和中庸型三类。

(一)机构投资者的概念

一般来讲,机构投资者是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可以投资证券投资基金的注册登记或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

(二)机构投资者的分类

1.按政策标准

按此标准,机构投资者可分为一般机构投资者和战略机构投资者。

2.按机构投资者业务与资本市场的关系

按此标准,机构投资者可分为金融机构投资者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等属于金融机构投资者,我国对此类机构投资者的监管较为严格。

3.按投资者所在国家和地区

按此标准,机构投资者可分为境内机构投资者和境外机构投资者。

4.按投资者身份或组织结构出发

按此标准,可将机构投资者限定为与个人相对应的一类投资者即法人,具体体现是开设股票账户的法人,包括以下三种类型:①按照《证券法》和相关法规,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的从事股票交易权利的证券公司和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②按照《证券法》和相关法规,可以参加股票交易但操作受到限制的“三类企业”即国有企业、国有控股公司和上市公司。③在能否参与股票交易及参与股票交易的方式上缺乏明确法律规定或权利义务不具体的法人,如“三资”企业、私营企业、未上市的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社团法人等。

三、证券市场中介机构

证券市场中介机构是指为证券的发行、交易提供服务的各类机构。在证券市场中起中介作用的机构是证券公司和其他证券服务机构。证券公司又称“证券商”,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简称《公司法》)、《证券法》规定并经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经营证券业务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证券法》,证券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证券经纪业务,证券投资咨询业务,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活动有关的财务顾问业务,证券承销和保荐业务,证券自营业务,证券资产管理业务及其他证券业务。

其他证券服务机构包括证券投资咨询机构、证券登记结算机构、财务顾问机构、资信评级机构、资产评估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四、自律性组织

根据我国《证券法》规定,证券交易所与证券业协会是我国的证券自律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为证券集中交易提供场所和设施,组织和监督证券交易,实行自律管理的法人。

按照《证券法》,中国证券业协会是证券行业性自律组织。中国证券业协会具有独立法人地位,采取会员制的组织形式,协会的权力机构为全体会员组成的会员大会。中国证券业协会的自律管理体现在保护行业共同利益、促进行业共同发展方面,具体表现为:对会员单位的自律管理、对从业人员的自律管理和负责制定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运行规则,监督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业务活动和信息披露等事项。

另外,根据我国《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规定,证券登记结算公司为证券交易提供集中登记、存管与结算服务,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法人,实行行业自律监管。

五、证券监管机构

证券监管机构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根据证券法规对证券发行和交易以及各类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实施监督与管理,以维护市场秩序,促进证券市场的有序运行和健康发展。

在我国,证券监管机构是指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简称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中国证监会是国务院直属的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按照国务院授权和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证券市场进行集中、统一监管。它的主要职责是:依法制定有关证券市场监督管理的规章、规则,负责监督有关法律、法规的执行,负责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全国的证券发行、证券交易、中介机构的行为等依法实施全面监管,维持公平而有序的证券市场。

重要概念

证券 有价证券 设权证券 证权证券 证券市场 证券发行人 机构投资者个人投资者 证券公司 证券服务机构

思考题

1.有价证券有哪些共同特征?

2.简述有价证券的分类。

3.简述证券市场的概念、特征及功能。

4.简述证券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5.证券市场与商品市场的区别在哪里?

6.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特征,试述证券市场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体现了哪些重要作用。

补充阅读材料

借力资本市场“最赚钱银行”花落中国《证券日报》, 2010年11月12日第1版,http://zqrb.ccstock.cn/html/2010-11/12/content_223152.htm。

20余年前,中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综合性经营拉开帷幕。10年前,面对加入WTO,外媒曾预言中国的银行将在资本实力更雄厚的外资机构冲击下崩溃。今天,为自身的金融危机提心吊胆的外资金融机构却艳羡“全球最赚钱的银行”花落中国。

当中资银行遇上资本市场,双方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数据显示,2010年前三季度,16家上市银行合计净利润已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43.67%;中国农业银行上市后,上市银行权重占比几乎五分天下有其一;大盘每在危急时刻,银行板块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

“绩”压群雄

2005—2007年,银行业经历了股份制改造、上市元年、集中上市和业绩快速增长几个时期,上市使得银行业迸发出新的活力。

从最初的深发展一家发展到如今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大行的银行板块,俨然已形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板块——质地优良,业绩稳定。随着今年农行和光大银行上市,银行板块扩容至16家。虽然仅有16家,但是上市银行的造富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最新数据显示,工、农、中、建、交五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4212亿元,同比增长29.11%,中小股份制银行增速则大多在30%以上。其中,农行以前三季度同比增长36.32%居五大国有银行净利增速之首,工行则以净利润1278亿元继续稳坐“全球最赚钱银行”。

研究机构分析结果表明,在上市银行业绩增长背后各种驱动因素中,生息资产规模扩张、息差扩大、中间业务增长、有效税率降低是主因,其中资产扩张及息差提升贡献最大。

数据还显示,前三季度,上市银行尤其是五大国有银行贷款规模显著扩大。工行境内新增人民币各项贷款7077亿元,增幅13.3%,建行客户贷款和垫款较2009年年末新增6750亿元,增长14.4%,中行和交行新增幅度亦分别达到15.48%和18.24%。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16家上市银行前三季度合计净利润达到5248亿元,而同期沪、深两市1997家上市公司合计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075.21亿元。

对比上述数据可以发现,仅五大行的净利润占比已经超过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三成;而16家上市银行的合计净利润已经占所有A股上市公司净利润总额的43.67%,远高于该板块所占指数的比重,成为最赚钱的行业。

同时,银行业的良好业绩,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回报。近年来,部分上市银行甚至拿出年度净利润的50%左右对股东进行现金分红。专家则对此表示:“适当提高现金分红比例有利于增加股东资产的流动性,增强投资者和市场的信心。”

另外,上市银行的业绩增长在使自己“强身健体”的同时,也促进了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和资本市场的发展。2009年我国商业银行新增9.6万亿元的贷款,为中国经济完成“V”形复苏和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权”倾A股

在全流通时代,市场中类似中国石油有10倍以上杠杆率的股票已经不多,因此要想撬动市场,未来股票的权重属性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据上海万得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Wind资讯)统计,16家上市银行总股本合计13707亿股,相比A股上市公司总股本32222亿股,占比达到42.54%。此外,截至2015年11月4日,银行板块总市值已经达到6.56万亿元,相比A股总市值32万亿元,占比达到20.4%;流通市值达到3.25万亿元,占A股全部流通市值17.99万亿元的18%。用“权”倾A股来形容银行板块一点也不为过。坐拥第一权重板块的殊荣,银行对市场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而且,从目前来看,金融业的整体市盈率为12倍左右,是全部上市公司中市盈率最低的行业,较全部A股公司的市盈率仍有较大差距。换句话说,低市率、高业绩的银行未来很可能成为带动整个市场上涨的首要力量。

此外,回眸上市银行近年来对资本市场的稳定作用,银行在全球金融危机时的表现自然不能不提。

在2008年、2009年金融危机肆虐下,欧美银行陷入困顿。但反观中国银行业,却依然稳健前行,起着稳定中国资本市场的作用。大盘每在危急时刻,银行板块总是第一个挺身而出,及时稳定市场,增强信心。在建行、工行、中行的背后,作为控股股东的汇金公司的身影总是时隐时现。每每汇金出手,都带来银行股的信心并间接促进股价大涨。投资者不会忘记,2008年9月15日,雷曼宣告破产不到12小时,当天沪指毫无抵抗地跌破2000点整数关口,至9月18日沪指最低跌至1802点。当天晚间,中央汇金公司宣布增持三大行股份。第二天开盘后,银行股无一例外地涨停,指数涨幅达9.45%。而投资者记住的不是当天大盘的暴涨,而是政府借股市传递的信心。

有专家曾这样表示:“金融股历来是股市的风向标,它们业绩如何,股价能否企稳,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影响股市走势、起到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

领航蓝筹

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公司大多为中小型企业,这造成了我国A股市场并不能完全反映国内经济的高速增长,同时也造成了更多以价格投机为主的市场风格。

但在2006年,以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等为代表的真正能够代表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大型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得以发行上市,国内证券市场的市值结构正在逐步实现国际化。2005年以前,“A+H”模式的上市公司数量和市值都非常有限,总市值也都没有超过27%。而由于银行股的两地上市,仅仅一年以后的2006年,同时在A股市场和香港联交所上市的公司总市值达到沪深股市总市值的50%以上。

在市场结构国际化的基础上,顺应国际潮流的价值投资思路顺理成章地代替了原先的价格投机思维,银行等蓝筹股成为价值投资的首选。

还有必要提一下的是,如今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进入了一个加快创新的时期,融资融券、股指期货等创新业务已经先后推出。在这种背景下,银行板块率领的大盘蓝筹股实际上被赋予了新的价值。这种超越其自身的新价值,在市场创新的条件下将会转换为推动其股价上涨的外在动力。

连通沪港

纵观几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在上海、香港两地上市后的市场表现可以发现,上市银行以其稳定增长的业绩、长期上升的股价趋势和巨大的增长空间,为两地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和投资价值增长已经做出巨大的贡献,并将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2005年交行和建行先后面向全球投资者首次公开募股(IPO)并在香港市场上市以后,一家国外有名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经理当时向投资者发出了这样的“建议”:要分享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成果,最好的方式是投资中国的商业银行。

近两年的实践证明,这一建议是最具价值的投资建议,以建行、中行、工行和招行以及农行为代表的中国商业银行,向全球投资者发售股份并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市,已为他们带来了稳定、高额的回报。

事实上,随着几家上市银行的总市值在香港和内地资本市场总市值中占比的不断提高,其对两地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银行的上市,在为香港和内地及全球投资者带来稳定较高投资回报的同时,为提升两地资本市场的投资价值和成熟稳定度增添了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