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办学质量稳步上升。进入21世纪,科教兴国战略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下,“双一流”建设开启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篇章。2018年,教育部、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双一流”建设的基本原则是坚持特色一流、坚持内涵发展、坚持改革驱动、坚持高校主体,并对开展“双一流”建设做出了战略性部署。在上述历史进程中,中国高等院校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持续加快推进中国高等教育发展仍然需要从不同角度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高校教师是推进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群体,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高校教师面临着更高的社会期望和工作要求,动态进出的高校“双一流”建设评价机制也使得他们面临新的制度要求。高校教师从事着需要较高创造性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但现实中可能又存在诸多限制其充分发挥创造性的因素。在高校教师群体的重要性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认同的同时,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好地激发这一群体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取得更好的教学和科研成就,从而更好地推动“双一流”建设,需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深入到教师群体中开展更多调查研究。
深入研究高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为解决上述问题和矛盾提供思路,是新时代下推进科教兴国战略的历史要求,是推进“双一流”建设和高校教师个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促进国家教育事业发展、高校发展和教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多种视角探索中国高等院校发展的规律性,明确宏观、中观和微观机制,从而推动中国高等院校建设,助力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是社会各界仁人志士的共同希望。
近年来,我们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学者在研究中国高校管理,尤其是高校教师管理的问题,试图揭示中国高校管理的核心问题,以打开制约中国高校发展的桎梏。本书是在微观机制层面针对中国高校教师群体开展研究的重要一例。研究团队选择四川省域内有代表性的高校,使用大样本(N=1386)对高校教师的工作生活质量、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开展研究;描述了四川省域内高校教师在上述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基本特征,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技术研究了这三个构念之间的联系;并基于研究结果,对高等院校管理和政府政策制定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全书采用了规范的实证研究范式,研究方法恰当,过程严谨,结果可靠。本书在高校教师这一特定社会群体中拓展了工作生活质量、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的研究,增进了人们对这些概念内涵的理解,增强了人们对高校教师工作生活质量、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证证据。
我国地域辽阔,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因此高等院校的发展也存在巨大差异,尤其是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差异更是显著。聚焦于某一地区的研究能更深入地理解实际情况,为高校管理提供更加具有实践性的政策建议。
我们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引起四川省高校管理者和政府相关部门的关注,能够推动严谨科学的研究方法在教育管理研究和实际工作中的运用,从而使我们的高校管理政策和管理实践真正地具有“循证管理”的特征。如此以往,我们的高等教育方能更快更好地发展。
202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