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一 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会计是随着人类社会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人类要生存,社会要发展,就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活动一方面创造物质财富,取得一定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要发生劳动耗费,包括人力、物力的耗费。无论何种社会形态,人们在进行生产活动时,总是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耗费,取得尽可能多的劳动成果,做到所得大于所费,提高经济效益。为此,就必须在不断改革生产技术的同时,采用一定方法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记录、计算,并加以比较和分析,这就产生了会计。因此,无论在何种社会形态中,人们都必然会关心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并对它们进行比较,以便科学、合理地管理生产活动,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看出人类的会计行为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会计的产生与加强经济管理、追求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分割的天然联系。
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然后经历了会计的萌芽阶段、古代会计阶段、近代会计阶段和现代会计阶段四个发展阶段。
(一)会计的萌芽阶段
在原始社会,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捕获的猎物及生产的谷物等便有了剩余,人们就要算计着食用或进行交换,这样就需要进行简单的记录和计算,“绘图记事”“结绳记事”“刻石记事”便应运而生。这种原始的计量、计算、记录行为中蕴含着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的萌芽。当时,只是在生产实践之外附带地把收入、支付日期和数量等信息记载下来,生产尚未社会化,独立的会计职能并未产生,会计在其产生初期还只是“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也就是说,会计在它产生的初期是生产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以外附带地把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及发生的日期进行计量和记录,还没有把会计作为一项独立的工作。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和愈加复杂,对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仅仅靠附带进行计量、计算和记录,显然满足不了需要。为了适应对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的管理要求,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岀来,成为特殊的、独立的职能。可见,会计是为适应生产活动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对生产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是其产生的根本动因。生产活动是会计产生的前提条件。如果没有生产活动的出现,便不会有会计思想、会计行为的产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产活动一发生,就产生了会计思想、会计行为。会计史学者的考古结果表明:只有当人类的生产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以至于生产所得能够大体上保障人类生存和繁衍的需要时,人们才会关心劳动成果与劳动耗费的比较。特别是劳动成果有了剩余时,原始的计量、记录行为才具备了产生的条件。会计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到奴隶社会这一时期被称为会计的萌芽阶段,也称为会计的原始计量与记录时代。
(二)古代会计阶段
会计并不是在生产活动发生伊始就产生的,它是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劳动成果有了剩余以后,人们开始关心劳动成果和劳动耗费的比较,更关心对剩余劳动成果的管理和分配,才需要进行计量、计算和记录,因而产生了会计思想,有了会计萌芽。会计是人类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会计的核算内容在逐渐拓展,核算方法在不断完善,会计逐渐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逐渐成为一项记录、计算和考核收支活动的单独工作,并逐渐产生了专门从事这一工作的专职人员。从会计所运用的主要技术方法方面来看,主要涉及原始计量记录法、单式账簿法和初创时期的复式记账法等。这个期间的会计所进行的计量、记录、分析等工作是以官厅会计和单式记账法为主。在经过漫长的发展过程后,才逐步形成一套具有自己特征的方法体系,成为一种独立的管理工作。
(三)近代会计阶段
一般认为,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是近代会计的形成标志,即15世纪末期,意大利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有关复式记账论著的问世,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此期间在会计的方法技术与内容上有两点重大发展:一是复式记账法的不断完善和推广;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继而成为会计学中管理会计分支的重要基础。复式记账法的出现是会计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知识链接
在明清时期,我国民间先后产生了两种有代表性的复式记账方法:“龙门账法”与“四脚账法”。其中“龙门账法”产生于明末清初,核算重点是总账,涵盖了比较健全的会计报表内容,以“收”“付”为记账符号,将经济业务分为“进”(收入类)、“缴”(费用类)、“存”(资产)、“该”(资本和负债)四类。其关系为:“进-缴=存-该”,并设有进缴结册(损益类报表)与存该结册(资产负债类报表)。
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复式记账法的诞生。
1. 复式记账法是单式记账法的对称。复式记账法是指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都必须用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关账户中进行登记的方法。
2. 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按照会计等式,任何一项经济业务都会引起资产与权益之间至少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动,而且增减变动的金额相等。因此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可以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相关账户中作等额双重记录。这种记账方法如实反映了经济事物的客观联系,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3. 复式记账法的优点是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出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且还能通过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4. 复式记账法按种类的不同可分为借贷记账法、收付记账法和增减记账法。
拓展视域
“近代会计之父”
——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oli)
卢卡·巴其阿勒是意大利的一位传教士、数学家。1494年,他在专著《算术、几何、比与比例概要》的第二部分“簿记”中,系统地总结了当时流行于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地的复式记账法。使其迅速传遍欧洲各国,并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引起了会计记账方法的变革,也标志着近代会计的开端和会计理论的初步建立。
(四)现代会计阶段
会计学科在20世纪30年代逐步形成了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体系,以“公认会计准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的“会计研究公报”(Accounting Research Bulletins,ARB)的出现为起点。这一阶段,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都取得惊人的发展,标志着会计的发展进入成熟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会计阶段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目前。此间会计方法技术和内容的发展有两个重要标志,一是会计核算手段方面发生质的飞跃,即现代电子技术与会计融合导致的“会计电算化”;二是会计伴随着生产和管理科学的发展而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53年便在会计中得到初步应用,其后迅速发展。至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就已经出现了电子计算机软件方面数据库的应用,并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的全面管理系统。
从系统的财务会计中分离出来的“管理会计”这一术语在1952年的世界会计学会上获得正式通过。管理会计的产生与发展,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变革,从此,现代会计形成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为企业外部利害关系人提供财务信息,它是传统会计的继续和发展;管理会计主要是运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帮助企业内部管理者进行经营决策。管理会计的出现是现代会计形成的重要标志。由此可见,会计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是为适应生产发展和管理需要而产生的。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分离,被认为是现代会计的开端。
拓展视域
公认会计准则
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起到了催产的作用。经济危机过后,人们认为松散、不规范的会计实务是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挽救会计职业,会计界认为必须着手制定会计准则。1934年,第一批会计准则得到纽约证券交易所和会计师协会的共同认可,这批准则共包括6项内容,即:
(1)利润必须实现;
(2)资本盈余不得用以调剂任何一年的当年收益;
(3)子公司并购前存在的盈余不得算作母公司的己赚取盈余;
(4)公司职员的应收票据与应收账款单独列示;
(5)库藏股股利不得作为收益;
(6)捐赠资本不作为盈余。
1937年,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开始公布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关的法规《会计系列公告》(Accounting Series Releases,ASR),并在ASR No.4中将制定会计准则的权利赋予会计职业界,而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则保留有监督权与最终的否决权。此后,会计准则制定团体先后经历了“会计程序委员会”(CAP)、“会计原则委员会”(APB)及现在的“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其中,FASB自成立以来,迄今已经公布了133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SFAC or FAS)。
二、会计的含义
从会计的发展史上我们可以得出会计的定义:会计在本质上具有双重性,它既是一个经济信息系统,也是一种经济管理活动。会计是对企事业单位发生的经济业务以货币为主要形式进行确认、计量、报告和分析的信息系统;又是通过收集处理和利用经济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指导,促使人们权衡利弊得失,讲求经济效果的一种管理活动。会计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特别是现代管理科学渗透进入会计学科,使传统的会计获得了发展的动力,为会计科学发展开拓了新的领域。
在人类发展进程中,全球信息化、经济全球化使作为“国际商业公共语言”的会计的内涵及外延不断丰富发展。我国现行《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的定义为:“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一定主体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监督,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会计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
三、会计的特点
(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手段
原始的会计计量采用实物量度(如千克、吨、件等)和劳动量度(如工时、工日等)对经营活动和财务收支进行计算和记录。实物尺度和劳动尺度能够具体反映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减变动和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对核算和经济管理都是必要的,但这两种尺度都不能综合反映会计的内容。所以,在会计核算过程中虽然运用了实物尺度和劳动尺度进行记录,但还必须以货币尺度综合地加以反映。会计以货币作为综合计量尺度,通过会计的记录就可以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财产物资、财务收支、生产过程中的劳动消耗和成果,并计算出最终财务成果。
(二)会计核算具有全面性、连续性、系统性和综合性
会计对经济业务的核算必须是全面、连续、系统和综合的。所谓全面是指会计核算对属于会计内容的全部经济业务都必须加以记录,不允许遗漏其中的任何一项。所谓连续是指对各种经济业务应按其发生的时间顺序不间断地进行记录和核算。所谓系统是指对各种经济业务要进行分类核算和综合核算,并对会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以取得系统的会计信息。综合性要求提供会计信息时,应当对会计记录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纳和提炼,以便产生总括和有用的信息,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三)会计核算要以凭证为依据,并严格遵循会计规范
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讲求真实性和可靠性,这就要求企业、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发生的一切经济业务,都必须取得或填制合法的凭证,以凭证为依据进行核算。在会计核算的各个阶段都必须严格遵循会计规范,包括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以保证会计记录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