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近代大型客邮船和商船的发展
第一节 大东方号的建造
大西方号和大不列颠号的设计者布鲁内尔认为,钢铁必然会取代木材成为造船的主要材料。由于欧洲的贫困大众移民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人数逐年增长,他们在殖民地生产的产品也要运回欧洲进行贸易,因此航运业需要更大型的船舶。
在布鲁内尔所设想的船上,有4 000名旅客的食宿设施,有能容6 000吨货物的货舱和足够航行到澳大利亚和印度所需燃料的煤舱。1855年,东方汽船航运公司(Eastern Steamship Navigation Company)在布鲁内尔的推动下,决定建造这艘后来被命名为大东方(Great Eastern)号的特大客货船(见图3-1)。该船长211米,宽25米,吃水8.9米,登记吨位为18 914吨,排水量为28 1 15吨。该船的吨位是当时最大商船的5倍。船体线型的设计则按照著名学者约翰•斯科特•拉塞尔和威廉•弗劳德确定的原则进行。
大东方号在建造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难以预料的困难。1857年10月该船下水未获成功。随后又试了3次,最后于1858年1月底才成功下水,但增加了12万英镑的费用。这在当时是一个很大的数目,导致航运公司和造船厂的破产。在不得已的情况下,该船以16万英镑的价钱贱卖给了另一公司。1859年9月,该船出港试航时,布鲁内尔因屡受重大挫折,心力交瘁而逝世。大东方号确实是一艘很不幸的船。试航时,机舱内发生爆炸,损伤严重。修复后,于1860年7月17日驶离英国南方港口南安普敦(Southampton)时船上载有旅客36人,28日抵达纽约。回航时载有旅客212人和大量货物,用9天11小时完成了航程,回到英国。此后几年,由于营运入不敷出,因此该船于1863年停航。1865年为电报建设与维修公司所租用,从事敷设横越大西洋和阿拉伯海等海域海底电缆的任务,直到1886年。后来,该船又改作为一个游乐场所,但也因亏损而停业,最终于1890年被拆卸。这艘巨轮生不逢时,在技术和市场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遇到了种种难以克服的困难,而遭遇失败。但它在船舶史上却是一个里程碑,不仅因为在当时它是一艘空前的大船,而且在设计上也有许多的创新。例如,双壳体的船体结构;船体型线,即船体的形状是按照水动力学理论设计的;而且它是第一艘装上操舵机的船。
图3-1 大东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