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沈家村的黑猪
沈建和沈从军是真的饿了,满满的一大把面条,被他俩吃了个干干净净。
连汤都不剩。
把遛弯回来的二爷爷都吓到了,嘴里一直念叨着家里养了两头猪,过年的时候猪肉不用愁了。
要说猪,沈家村只要是家里有人的,都会养猪。
不同于寻常的肉猪,沈家村养的是清一色的黑猪。
尽管从外边看过去,沈家村家家户户都是两层楼的混凝土砖房。
当然,除了沈建家。
不过,他家在山腰上,从外边也看不见。
外表再光鲜亮丽的房子,后面都会有一个小小的猪圈。
养黑猪,是沈家村的传统,也是大山里人家的传统。
过完年到了母猪生猪仔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买一头猪仔回来,丢在自家的猪圈里。
平日里吃不完的剩菜,还有菜园里人不吃的菜根菜叶什么的,全都一股脑的丢给自家的小猪吃。
有的时候,还会去山上打一些猪草回来。
沈家村的人,从来不会给猪喂饲料,都是用的剩菜,猪草之类的。
这样长大的黑猪,和吃猪饲料长大的,完全是两种口感。
种植蔬菜等到快过年的时候,就会有人陆陆续续的开始杀猪。
如果家里人少,吃不完一头猪的话,在杀猪之前,都会通知一下其他没有养猪的人,让他们杀猪的时候来家里买猪肉。
别看是在山里,买猪的都是乡里乡亲的,就觉得猪肉会便宜一些。
其实恰恰相反,猪肉很贵,要四五十块钱一斤。
因为是黑猪肉,又是从小喂绿色食物长大的,值这个价。
买猪的人,也不会因为贵而不买。
相反,要是听说哪家快要杀猪了,都得速度快一点预定。
有号码的打电话,没号码的就会放下手里的事情,骑车跑去预定。
稍微慢一点,指不定就没你的份。
因为,一头猪就那么大,主人家最少要一半,剩下的就没多少了。
这么好的黑猪肉,谁都想买一些回去做成腊货,过年的时候自家人吃也好,招待客人也是非常有面子的。
尽管再贵,也是供不应求的。
当然,有些家里人多的,就不会去卖了。
整头猪做成腊货,过年的时候吃,吃不完的等过完年就让外出打工的孩子带走,留着慢慢吃。
别看都是山里人,为了自家孩子,什么都愿意啊!
还有一些人家,会多买一两头,过年的时候杀一头,剩下的一头继续养着,等第二年端午或者中秋的时候再杀。
不过,过节的时候杀猪,做不了腊货,只能吃新鲜的。
自己家只能吃一点点,剩下的还是会通知别人来买。
有一些人家,孩子们或者是上学,或者是上班,到了过节的时候,就会从外地赶回来和家人一起过节。
过节,当然少不了大鱼大肉。
肉,当然是买最好的黑猪肉。
尽管过节的时候,每家每户需要的黑猪肉都不多,可杀猪的更少啊。
黑猪肉只会更金钱。
倒是没有人会因为黑猪肉能卖很贵,而去养很多的黑猪。
因为,黑猪肉之所以贵,是因为它们吃的都是绿色蔬菜和植物。
一旦养的多了,那一天天的什么事也别做了,就到处找猪草给猪吃吧。
关键是几乎每家都养猪,哪有那么多猪草啊。
还是剩饭剩菜为主。
谁家的剩饭剩菜也不会多到能供应很多头猪吃的。
黑猪肉,俨然成为了这片山里人家的特殊文化。
甚至有一些城里人,会专门跑来高价买黑猪肉。
更有甚者,家里不缺钱的,会和一户人家说好,帮他养一头黑猪,等快过年了,城里人留下说定好的价钱,把猪拉走。
黑猪肉虽然价格贵,却很难得。
沈建家这些年只有奶奶一人在家,所以没有养猪。
有些关系好的,杀猪的时候,会给奶奶送一些过来让她尝尝。
不过奶奶多半是拒绝的。
而沈建,这三年一直没回来,当然也没吃过了。
二爷爷调侃沈建和沈从军是黑猪,他俩也不在意。
因为吃香确实跟猪圈里的黑猪差不多。
吃过饭后,沈建就开着秀婶的三轮车往家去。
到了秀婶家,沈建把三轮车还给了秀婶,就准备回家去了。
秀婶家的俩孩子正和一群同村的小孩在他家门口玩耍,沈从军家的两个孩子和欢欢都在。
沈建也没在意,反正这些小屁孩天天就这样在一起玩的。
就在沈建要上山的时候,秀婶家的孩子,小帅喊住了他。
“建哥,你之前答应我,要带我去掏蜂蜜的。”
他的样子可怜巴巴的,好像是受了很大的委屈。
沈建对于这件事倒是忘记的干干净净,有了小帅的提醒,他才想起来。
“啊,是有这么回事。
我这段时间太忙了,忘记了。
正好,我今天没什么事,咱们就去吧?
省的你说我说话不算数。”
小帅听了他的话,立马高兴的蹦了起来,哪里还有刚才那委屈的样子。
其他的孩子听了,都双眼放光的看着沈建,跃跃欲试。
沈建皱了皱眉头。
对于小帅要去,他表示无所谓,反正以前也带他去过,他知道后果。
其他的孩子嘛,就不一定了。
现在的小孩都是家里的宝贝,带他们去掏蜜蜂,免不了要被蜜蜂蛰。
等到他们顶着一头大包回家的话,沈建肯定会被他们的家长埋怨。
根本不会像以前那样,去掏野生蜂蜜的话,就算顶着满头包回来,家长也不会在意,只要有蜂蜜就行。
沈建决定跟他们说好,要不然好心带他们去玩,结果还被骂,就不值得了。
“去掏蜂蜜很危险的,会被很多蜜蜂蛰,因为我们抢了他们的食物。
被蛰的话,很疼很疼的,还会长很大很大的包。
回来被你们的爷爷奶奶看见了,肯定会不高兴的。
我知道你们也想去玩,可是这件事情太危险了。”
沈建语重心长的跟孩子们解释其中的利害关系。
可惜,并没有什么用。
因为,谢谢孩子们从来没有被蜜蜂蛰过,不知道那种滋味。
要是知道的话,或许还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