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御前会议
好不容易将程咬金和尉迟敬德张公谨这些人打算走,看看时间,大概已经到了快中午两点了,时间有点紧迫,他又赶紧去了李世民那边。
关于行军之前应该还有一个小型会议,需要他参加。这个会议本来就是五路大军的领军将军参加的,李世民需要给他们具体安排行军的方略。
这本来没有张济安的事情,但是因为这一次的五路出兵的方案是张济安提出来的,所以李世民派人传话来说,要求他也参加这一次会议。
等他到达两仪殿的时候,其他人基本到齐了,在他刚坐下片刻,牛进达居然也进来了。
本来牛进达也可以不参加,但是一来他在军方的地位和其他领军的将军们差不多,他本身也是百战老将,应该能够提出一些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二来是他是李勣这一路的副将,一旦李勣有事,他就要担负起这一路主将的作用,所以他必须要参加这个会议。
主要的内容,依然是由李世民重复一下这一次行军的具体方案,在原先张济安提出的方案的基础上又做了许多深化和细化,然后大家进行一些补充。
不得不说李世民在这方面还是非常的讲民主的,当然他对这个方案进行的补充也是相当细的,许多东西在历史上都是没有记载的,张济安当然也不知道。
毕竟这位可是大唐最好的军事统帅,如果说大唐还有一个人在军事方面能够和李靖相提并论的话,毫无疑问就是这位皇帝陛下。
这一点上连李勣也是心服口服。
只可惜这位现在是皇帝,陛下是不可能带兵出征,所以这个重任最终只能落到李勣的头上。
当然在这个会议上,张济安也只有听着的份,毕竟这里都是一群开国老将,没有他插嘴的资格。
虽然说他提出了五路出兵火烧草原的方略,但是那也只是占据了后天的知识优势,如果真要比起军事理论,让他和这些家伙比起来,也许真是个纸上谈兵的结果。
当然他在部队的时候也受过一些军事理论的教育,但问题是热武器时代的战争和这个时代的战争是完全不一样的,他也知道,他之前学过的军事理论肯定无法搬到这个时代来。
不过他也有信心,在经历这么一次实战之后,将这个时代的战争特点与他学过的现代化的军事理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属于他自己的一套军事理论。
毕竟现代的军事理论也是在中国人几千年的军事智慧的基础上形成的,现在他所欠缺的,不过就是对这个时代的战争特点的了解。
这个时候他还是只能乖乖的坐在这里,听那些老将们高谈阔论。
“泾阳县伯为什么不说话呢?这一次的战争方略可是你给咱们起的头啊。”
哪有这样嘲笑自己的女婿的?但这位是皇帝陛下,张济安也只能硬着头皮回答。
“启禀陛下,在下只是纸上谈兵而已,在各位老前辈们面前,却不敢班门弄斧。”
“哈哈,你小子居然懂得谦虚了,前天你不是就在我们三个面前班门弄斧吗?”老李皇帝带着一丝调侃的意思。
“前天不是没办法嘛,如果臣不班门弄斧一下,就没有这一次出征的机会了。”
“今天这个机会到手了,就开始有所保留了,学会敝帚自珍了?”
“陛下臣没有参加过战争战,实在说不上什么,该说的前天已经说了,至于接下来的事情要看战争的具体情况,要根据战争发展的情况来具体确定。”
李世民点了点头,“好,这话说的对,就像你那天说的,什么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也是一个道理吧?”
“没错,就是这个道理。”
“如此看来,你也不是对军事全无了解嘛。继续说下去。”
“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现在我们所说的都是一个大致的方向,在战场上我觉得每个将领都可以放开自己的手脚,不要把将领的手脚和思想绑得太紧,而应该在不影响大方向的前提下,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展开。”
没错,实事求是,这话到任何时代那都是颠簸不破的真理,不管是现代的战争还是古代的战争,都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指挥。如果把将领的思想和行动绑得太紧,那只有打败仗的份。
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最典型的就是北宋。赵家老二不像赵老大那样曾经大杀四方过,在军队中的威望又不高,因此他最怕的是赵老大留下来的那些将军再来一个陈桥兵变什么的,所以对于将军们对于军队的指挥做了很多的限制。
就连打仗也做了具体的限制,这家伙根据自己的理解,绘制出了一张张现实版纸上谈兵的阵图,规定手下的将领作战的时候,必须按照阵图排兵布阵,不需要将军们做任何的发挥。
为了防止赵老大手下的那些忠心的将领对自己不服,他还对各军队的将领不时的实行对调,结果搞得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排兵布阵全靠阵图,战争结果全靠天意。
如此一来,只要是个人有了阵图就可以领兵打仗了,以至于让赵老二产生了自己手下名将云集的幻觉,最后干脆想着一战收复燕云十六州,在战功上超过他大哥,从而在历史上留下赫赫威名和空前绝后的战功。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绑住了将领的手脚和思想,也等于绑助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绑助了士兵们手里的兵器。
最后,高粱河一战,要不是赵老二的驴车漂移玩的漂亮,差点就成了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轸的俘虏,就这屁股上挨了一箭,孤身逃脱,差点要了赵老二的命。
要不是运送军粮的杨业来的及时,赵老二恐怕就真的交代在荒郊野外了。
早年的李世民在用兵上是相当开明的,但问题是,现在的李世民已经进入了多疑年代,鬼知道他会不会像赵老二那样,对手下的将领做种种限制?
张济安这是提前打个预防针,这也是非常必要的,尽管他知道历史,但谁知道这个时空里边历史有没有改变。
这并不是说他担心蝴蝶效应什么的,自己这只小蝴蝶的翅膀,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道。
关键是他现在就连自己所处的时代,是不是自己在历史课本上学过的那个大唐都搞不清楚!
因为历史上有没有金山公主这个人他也不知道,毕竟高中历史上不可能讲这些东西,除非他是研究唐史的专家。
所以他现在只能假设这就是那个时代,但是好歹也要做些防备。
然而事实证明,他多想了。在跛脚的作死太子还没有谋反之前,老李皇帝的疑心还没有那么重。
李世民深深的认同张济安的说法,“好,说得好,大的行军方向听懋功的,具体的战斗,各自看情况,怎么打能够更多的杀死敌人,就这么打。”
听到李世民的这话,张济安心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老李皇帝转过头来看着张济安,“看来这次让你跟着出征是对了,以后得让你小子多参加几次战争,或许可以成为我大唐将来又一个优秀将领。”
张济安没有借口,他才不愿意成为什么名将,大唐从来不缺优秀的将军,席君买和苏定方已经开始崭露头角,王玄策也已经踏入了仕途,薛仁贵已经参军了,有这些牛人在,大唐的边疆不会有什么问题。
自己还是安心的当一个教书先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