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西汉以降,西域从传说中遥远而又神秘的西王母之地成为真实存在的地理空间,其辽阔的地域范围、丰富的物产资源成为中原王朝向西拓展的原始动力,并由此拉开了历代王朝经营西域的序幕。伴随着中原王朝自身力量的不断蓄积,大量的杰出人物涌向了西域这片土地,他们在统一西域、屯垦戍边、经济开发等各个方面功绩卓著,中原王朝经略西域的雄心壮志得以充分展现。与此同时,西域纷繁多样的族群构成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充分交流和融合。漫长的两千余年间,西域的人群构成不断生息、衍变,但无论是在民族迁徙、商贸往来、宗教传播、艺术传承等方面,这些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人都成为中原王朝展现大国雄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正是这些来自不同地域、不同族群的西域人物,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共同谱写了经营、建设西域的历史篇章,推动了西域的不断发展。
一、移民群体构筑西域的族群
西域是欧亚大陆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迁徙的经行地。根据考古发现,最初的西域居住着来自不同地域的欧亚早期人种。塔里木盆地的早期居民很多都是从南俄草原、蒙古草原、青藏高原迁徙而来的早期印欧人、羌人及其混血人种。张骞通西域时所见到的西域“三十六国”城邦,其后又分为“五十余”,这些城邦是吐火罗人、雅利安人、斯基泰人、羌人等西域原始民族的聚居地。尽管族群的具体身份已不可考,但他们留下的文化遗存却成为西域人物族群的最早记录。
西汉通西域以后的千余年间,大量的中原人、匈奴人、突厥人、回鹘人、契丹人、蒙古人、阿拉伯人等迁移到西域。这些移民群体成为中世纪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共同促进了丝绸之路上的宗教传播、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尤其是成吉思汗的西征,将西域和东亚、西亚、欧洲联合在一起,不同民族进行迁徙、融合,甚至产生了新的混血民族。
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是西域人物东联西出、南上北下的重要通道,以粟特、阿拉伯商人为代表的丝绸之路上的商贸劲旅,他们穿梭于东西方的繁华都市,极大地带动了东西方商业的发展。这些足迹广布的商人群体又时常与僧侣群体结伴而行,将拜火教、佛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传入西域,极大地丰富了西域绿洲城邦的文化多样性,成为丝绸之路沿途多元宗教文化的重要组成。如法显、玄奘、丘处机等人的西行,马可波罗、帖木儿等人的东来,正是基于历史人物持续的交往连通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西域文化才呈现出多样性发展的态势。
二、族群融合彰显西域的重要性
西域,如依《汉书·西域传》所载,其大致范围在塔里木盆地及其周缘,若据《新唐书·地理志》,其范围不仅包括天山南北地区,还包括中亚河中地区甚至延伸至波斯帝国区域。而我们通常将西域的地理范围界定为天山南北地区。天山以南为星罗棋布的绿洲城邦,水草丰茂,适宜农牧并举;天山以北是游牧民族的聚集区,世代逐水草而居,多沿着蒙古草原进入阿尔泰草原到中亚和南俄草原一线迁徙。
史前时期,由于印欧人的东迁,原来生活在阿尔泰山附近的吐火罗人越过天山进入塔里木盆地;原本生活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在匈奴人的压迫下不断西迁,直至巴克特里亚地区;同时,乌孙人也不得不放弃故土,迁移至七河流域,并在此繁衍生息,蓄积力量,不断扩大领土,最终摆脱了匈奴的控制,西域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匈奴人也曾与中原王朝争夺西域,双方势力此消彼长,自先秦至两汉,兵燹不息,持续数百年。直至西汉王朝,汉武帝的军队征服了河西走廊,后进入塔里木盆地,达到了“断匈奴右臂”的目的。
后代多数王朝对于西域的经营毫不懈怠,对西域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有着清醒的认知,始终予以积极、主动的态势。如东汉在历经“三绝三通”后,逐步取得了对西域的控制;唐太宗在结束了隋末的混战之后,很快兵临高昌;唐与突厥、吐蕃的交战,西域地区则成为双方甚至是多方势力角逐的主战场。
两宋以后,元王朝再度统一西域,并在短时间内将亚欧大陆连为一体,西域成为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其所建立的以西域地区为重要势力范围的察合台汗国持续数百年之久。明清时期,蒙古人、回人、满人、汉人等不同的势力组合曾在西域进行争夺,出现了多次规模大小不一的战争,最终,清朝统一了天山南北。1884年,清朝政府在天山南北建立“新疆省”,形成统一、完整的行政建制,将清代边陲之地与中央政权密切结合在一起,从而翻开了西域历史新的一页。
三、西域杰出人物的行为体现了中原王朝的远略雄心
历代中原王朝的远略雄心,不仅体现在对中央政权的维护与经营,更多的是对边陲之地的统一与治理。位于王朝边境的西域,是整个国家、民族关注的重点区域。志士仁人向往西域建功立业,他们前赴后继,世代传承,以卓越的个人才能和战略功绩为实现中原王朝的大国雄心做出贡献,谱写了西域治理历史上的辉煌篇章。
西汉时期的李广利伐大宛,使中原王朝对丝绸之路沿途的地理地貌、军队给养、政权建设有了深入的认识,实施“屯田戍边”之策,后被誉为治理西域的“千古之策”。与此同时,历代在西域所建立的不同的军政机构,完善了中央政权对西域的遥控和管理。如汉代郑吉建立的西域都护府,代表西汉政权“督查乌孙、康居诸外国动静,有变以闻,可安辑安辑之,可击击之”,正式开启了中原王朝治理西域的历程。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对西域进行治理,唐太宗、高宗年间,尽管西域中心多次变换,但其积极主动的战略意识却不断增强。692年,王孝杰率三万汉兵收复安西四镇后,随即在西域进行了大规模的屯垦戍边活动,从而稳定了西域近百年的时间。而后,高仙芝、封常清等先后任安西都护,平定了吐蕃、突厥和地方势力的敌对行动。
清代的西域杰出人物诠释了清王朝治理边疆的决心和魄力。从首任伊犁将军阿桂开始,历任伊犁将军在维护新疆统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清代屯垦戍边的规模是西域治理史上罕见的,不仅有松筠组织的大规模本地回屯,更有伊勒图、图伯特等组织的移民屯田,尤其是从盛京(今沈阳)迁徙至伊犁进行屯田戍边的锡伯族,他们翻山越岭,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西迁活动,成为近代史上有名的三次“长征”之一。以纪晓岚、林则徐等为代表的谪戍人物,他们的情感更为深沉和热烈,以生命的顽强和执着在新疆这片火热的土地上度过了一生中最为难忘的岁月。此后,左宗棠收复新疆、刘锦棠治疆等,在积极维护领土完整和国之尊严的同时,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治边经验。
归根结底,西域历史即是一部由诸多历史族群的活动轨迹所钩织而成的时空网络,承载了历代王朝守疆治疆的夙愿,见证了中原政权西向探索发展的远略雄心。本书所讲述的上自西汉、下讫清末的近百位西域杰出人物,无论是边将、罪臣,还是商人、僧侣,他们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都是独一无二且跨越千年的,在不同的历史时空中交相辉映,见证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盛况,缔造出一部波澜壮阔的西域历史。
直到今天,新疆的民族构成、宗教习俗、社会习惯等都有着历史的渊源。我们尊重历史,在完整、客观地阐释历史的叙述中,实现对诸多西域历史人物事迹的真实再现。而无数西域人物的历史细节,使我们能更加理性地的评价历代中原政权所行治边策略的是非功过,进而在历史中汲取经营西域、建设新疆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