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物记:中国人的生活之美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粉黛胭脂 催妆礼

催妆是古代婚姻礼俗之一,最初盛行于唐代上层社会,然后慢慢进入民间,一直延续到明清,意思就是说,女方出嫁是一桩大事,得男方多次催促才开始梳妆启程,本意无非是想要强调婚礼的隆重。唐代的新郎甚至还要作“催妆诗”,如果实在作不出,也可由宾客代作。迎亲当天,女方家要家门紧闭,男方还要反复吹“催妆曲”,放“催妆炮”,当然还要准备红包,女方才会开门。

这样的习俗,其实今天在很多地方都还多多少少看得到,如果做得过分了(譬如无论男方家好话说尽,女方家却还是怎么也不肯开门),也会引发一些无谓的纠纷,毕竟现在时代不同啦。

在古代,进行“催妆”仪式的时候,很多地方催一次还不够,得多催几次。在婚礼前两三天,男方家要为催妆准备丰富的礼物,这就是“催妆礼”,内容包括凤冠霞帔、婚衣、梳妆镜、粉黛胭脂、首饰等等。

在催妆礼的内容中,只有凤冠霞帔、婚衣是在办喜事那段时间才用得着,梳妆镜、粉黛胭脂、首饰则都算是新娘往后的日用品,只不过使用程度因人而异罢了。

我们现在重点来看一看粉黛胭脂。

有这么一句话,“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意思是说,男人愿意为了了解自己、赏识自己的人献出生命,女人愿意为了喜欢自己、欣赏自己的人精心打扮。这个说法出自《战国策》,距今都已将近三千年了。梳妆打扮当然需要工具,古代虽然没有“化妆品”这个词,但是有相应的“粉黛胭脂”,可以大致满足古人的爱美之心。

“粉黛胭脂”这个词,实际上是涵盖了好几样东西,比方说以下三大类。

妆粉。古代妇女从很早以前就懂得擦粉了。粉的材料大多选自米粉,还有铅粉,一般是将白铅化成糊状的面脂,吸干水分,再碾成粉末或者做成固体的形状,抹在脸上保证能够涂成一个大白脸。可见“一白遮三丑”这个审美标准真是历史悠久啊。那个时候没有科学概念,当然也不知道让含铅的东西接触皮肤其实是不好的,对健康是有危害的。

黛粉。从战国时代开始,女性就开始画眉了,当时还没有什么好用的材料,很多人就把柳枝烧焦后轻轻涂在眉毛上,想想真的也是一个挺聪明的办法,只是恐怕会有一点痛吧。等到大家找到了“黛”,画眉这个事情就容易得多了。“黛”是一种藏青色的矿物,把黛放在石砚上磨成粉状,再加水调和,就可以很方便地拿来画眉。这个过程跟在写作画画之前磨墨的动作相当类似,至少对很多文人来说做起来想必是得心应手,而被画眉的人也舒服得多,难怪会有所谓“画眉之乐”的说法,用来形容夫妻感情非常和睦。汉代有一位官员,名叫张敞,据说每天早上都要替妻子画好眉毛才出门上班。

胭脂。胭脂的历史就更久了,从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就有了,形同今天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做“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以后也可以当腮红来使用。后来人们往这种红色颜料中加入一些牛髓之类的东西,使它成为一种稠密的脂膏,因此又有了“口脂”“唇脂”之说,这个和我们今天的口红其实就已经相当神似了。

10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