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慕课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创新概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从个人层面、群体层面到社会层面都提倡创新的时代,大学生创业者应该时刻牢记“创新”的理念。创业如果没有创新,就好比鱼儿离开了水、鸟儿失去了翅膀。没有创新的引领,大学生创业者将很难在提倡创新的时代闯出广阔的天空,而新创企业的持续发展壮大也将无从谈起。

一、创新的含义

在英文中,创新是“Innovation”,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它包含3层含义:更新、创造新的东西及改变。创新作为一种理论形成于20世纪。

创新的定义有很多,目前被引用得最多的是1912年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在他的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的创新定义。熊彼特将创新引入经济领域,他认为“创新”是把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重新组合后引入生产体系,即“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其目的是获取潜在的利润。他从企业角度提出了创新的以下5个方面。

(1)采用一种新产品。

(2)引入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3)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4)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一种新的来源。

(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形式。

熊彼特对创新给出的定义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不完全客观。该定义偏向于经济学领域的创新,没有包括思想上的理论创新,也没有考虑创新环境的问题,实际上这个定义是在美国当时的环境下做出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当下的创新进行定义呢?

第一个鼠标

图1-1 鼠标

图1-1所示是世界上的第一个鼠标。1968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博士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展示了这个鼠标。这个鼠标的设计目的是用鼠标代替键盘烦琐的指令,从而使计算机的操作更加简便。当时的鼠标只是个小木头盒子,拖着长长的连线,酷似老鼠,其工作原理是它底部的小球带动枢轴转动,继而改变变阻器的阻值产生位移信号,然后再将信号传至主机。

那么问题来了,当这个鼠标第一次出现时,如果有人拿着《创业计划书》跟你说,他将把它设计得更漂亮、更简洁,并增加更多的功能,它将来必定会被全世界的人购买,你是否有勇气进行投资?

鼠标的出现是一次创新。事实上,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事物都有创新元素,创新遍布人类的方方面面,如观念、知识、技术的创新,经济、商业、艺术的创新,以及工作、生活、学习、娱乐、通信等的创新。

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把“创新”一词引入科技界,形成了“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等各种提法,进而扩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由此使创新的说法无处不在。

清华大学科学与社会研究所的李正风教授认为,“创新”一词在我国存在两种理解,一种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理解的创新,另一种是根据日常含义来理解的创新。目前,人们经常谈到的创新,实际上是“创新”的日常概念,简单地讲就是“创造和发现新东西”。神舟飞船原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戚发轫院士认为:“创新是根据中国的需要,运用中国的办法解决中国的问题。”

二、创新的内容和特征

创新的定义多种多样,没有具体的衡量对错的标准,但创新的内容和特征可以按照一般规律进行总结归纳,而了解创新的内容和特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创新。

(一)创新的内容

创新的内容主要包括创新的主体、创新的客体、创新的过程、创新的核心、创新的结果及创新的作用等。

(1)创新的主体:创新的主体是指具有创新能力并实际从事创新活动的人或社会组织。

(2)创新的客体:创新的客体是指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社会科学、人类自身思维规律、社会环境及生活环境等。

(3)创新的过程:创新的过程是指不断拓展和改变对客观世界认知与行为的动态活动本身。

(4)创新的核心:创新的核心是创新思维,是指人们的思维不断向有益于个体或组织发展的新方向或使其更有效的方面变化。

(5)创新的结果:创新的结果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如蒸汽机、计算机等,另一种是非物质的,如新思想、新理论和新经验等。

(6)创新的作用:简单地讲,创新的作用就是满足个体或组织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创新有时起源于解决我们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要想有所创新,则必须具备创新思维,通过创新思维才能构思出开拓性的创新想法,并付诸实践。

(二)创新的特征

除人类之外,其他动植物只能进化和演化,而不能创新。创新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它具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征。

(1)超前性:创新必然具有超前性,它是以“求新”为灵魂,但这种超前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超前,属于创造性实践活动的总结。

(2)新颖性:创新具有新颖性。创新将摒弃现有不合理的事物,革除过时的内容,然后再确立新事物。

(3)变革性:创新是一种深刻的变革,是对已有事物的改革和革新。

(4)目的性:任何创新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性,这个特征贯穿于整个创新过程。

(5)价值性:创新有明显、具体的价值,对社会经济具有一定的效益。

三、创新的原则

创新的原则是开展创新活动所依据的法则和判断创新构思所凭借的标准,它体现了创新的规律和性质。按创新的原则去创新,可使创新活动更优化、更安全、更可靠。

(一)科学原理原则

创新最首要的是必须遵循科学原理,不能违背科学规律,因为任何违背科学原理的创新最终是无法获得成功的。比如,历史上许多才思卓越的人前仆后继地去力图发明一种既不消耗任何能量又可源源不断运行的“永动机”,但无论他们的构思如何巧妙,“永动机”无一成功,其原因在于他们的创新违背了“能量守恒”的科学原理。

(二)机理简单原则

在现有科学技术条件下,如果不限制实现创新的方式和手段,所付出的代价可能远远超出合理范围,使得创新的结果得不偿失。在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结构复杂、功能冗余、用法烦琐已成为技术不成熟的反映。因此,在创新的过程中,要始终贯彻机理简单原则,在同等效果下,机理越简单越好。为使创新的设想或结果更符合机理简单原则,可进行如下检验。

(1)新事物所依据的原理是否重叠,超出应有范围。

(2)新事物所拥有的结构是否复杂,超出应有程度。

(3)新事物所具备的功能是否冗余,超出应有数量。

铱星的陨落

20世纪90年代,美国摩托罗拉公司一位叫巴里·伯蒂格的工程师提出了一个构想:制造一台在全世界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通话的手机。这个构想得到了摩托罗拉公司管理层的赞赏,摩托罗拉公司原董事长加尔文下定决心要将其付诸实践。

1991年,摩托罗拉公司正式决定建立由77颗低轨道卫星组成的移动通信网络,并命名为“铱星”。“铱星”计划是通过建立由77颗(后减至66颗)低轨道卫星组成的移动通信网络,达到覆盖整个地球网络信息的目的,使其成为地球上最大的无线通信系统。

经过长达6年的研发后,1997年铱星系统投入商业运营,铱星移动电话成为唯一在地球表面任何地方都能拨打电话的公众移动通信工具。1998年5月,铱星公司的股票也从发行时的每股20美元飙升到每股70美元。

虽然铱星公司的确实现了高科技的通信,开创了全球个人通信的新时代,但是50多亿美元的研发费用和系统建设费用使铱星公司背上了沉重的债务负担。

另外,在全球科技飞速发展的环境下,普通移动电话技术也已经满足了大众的需求,铱星公司的市场状态并不理想。

在资金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下,1999年8月,铱星公司因为无力偿还债务而被迫申请破产。这个被大家评为美国最佳科技成果的技术,仅仅运营一年就宣告失败了。

(三)构思独特原则

构思独特的创新往往能出奇制胜,创新贵在独特和新颖。在创新活动中,可以通过新颖性、开创性、特色性这几个方面来考量创新构思是否独特。

(四)相对较优原则

创新事物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创新不能盲目追求最优、最佳、最先进。许多创新设想各有千秋,这就需要人们按相对较优的原则,对设想进行判断选择。

(1)从创新技术先进性上比较哪个更领先和超前。

(2)从创新经济合理性上比较哪个更合理。

(3)从创新整体效果上比较哪个更全面和更优化。

(五)不轻易否定且不简单比较原则

不轻易否定且不简单比较原则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不轻易否定是指在分析评判各种产品创新方案时,应避免轻易否定创新方案;另一方面,不简单比较是指不要随意在两个事物之间进行简单比较。

在飞机发明之前,科学界曾从“理论”上进行了否定的论证,然而最后飞机却出现了,并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显然,由于人们的主观武断,用常规思维分析某项发明而得出的结论可能是片面的。

在避免轻易否定时,也不能以简单的方式对创新项目的优势进行比较,因为创新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源于创新的相融性,就像人们经常使用的钢笔和铅笔互不排斥,还有即便是铅笔,也有木质的普通铅笔和金属(或塑料)材质的自动铅笔之分,它们之间并不存在相互排斥的问题。

四、创新与创业的关联

新创企业的第一原动力是创新。各家新创企业的创新之处不尽相同,比如,有的新创企业开发了一种新技术,有的新创企业发现了市场新的需求,有的新创企业为某种产品或服务开辟出一个崭新的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说,创新和创业是一对孪生兄弟——创业因创新而成立,创新因创业而得以实现。

创新是世界经济长远发展的动力,不论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还是体制创新,都深刻地改变着世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类每次划时代的创新都会诞生若干家大型企业。例如:美国贝尔公司得益于电话的发明;福特、通用等一批汽车企业的迅速崛起受益于汽车的发明;1903年飞机发明后,飞机制造几乎被波音公司垄断;1946年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后,IBM和英特尔成了IT行业的佼佼者;1992年互联网出现后,雅虎创建了网上虚拟世界;1995年前后电子商务进军具体行业,亚马逊网络书店落地生根……从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创业往往稍滞后于创新,但是利用创新手段把握创业先机至关重要。

创新型企业——海尔

30多年前,海尔还是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小厂。在这样的条件下,海尔从德国引进了世界一流的冰箱生产线,开始了冰箱的生产。在随后的销售过程中,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在给用户换货后,当时的厂长张瑞敏决定将这些有问题的冰箱当众砸毁,并提出“有缺陷的产品就是不合格产品”的观点。海尔砸冰箱这一事件一时间传为美谈,不仅为企业赢得了信誉,还反映出我国企业质量意识的觉醒,拉开了科技创新竞争的序幕。

20世纪90年代,海尔冰箱开始进军德国。由于德国人一向只信任德国产品,海尔为了验证自己的品质,把已揭掉商标的海尔冰箱与同样已揭掉商标的德国产品摆放在一起,进行全面质量检测。结果海尔冰箱得分更高,超过了德国产品。

不仅如此,海尔还根据我国市场的需求,研制生产出第一台完全国产化的冰箱。此后,国内第一台分体组合式冰箱和世界第一台无氟、节能、大冷冻力三合一的抗菌冰箱等相继问世。海尔技术创新踏上新的台阶。“海尔——中国造”响彻大江南北。

2014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2 000多亿元,同比增长11%,实现利润150亿元,同比增长39%。2017年,海尔实现全球营业额2400多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利润300亿元,同比增长41%。

海尔的观点是“不打价格战,要打价值战”。这里的价值战,就是以自己独特的创新技术,实现企业和产品在市场中的价值,实现自主技术的发展和扩张。经过30多年的创业历程,海尔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文化,并伴随着海尔的发展深入到了每个海尔员工的日常生活中。这才是海尔能够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畅销品牌的原因。

创新和创业是通过创新者而关联在一起的。可以说,创新者也许不是发明家,但他们一定是能够发现潜在利益、敢于冒险并具备组织能力的企业家。熊彼特认为,创业就是抓住机会把产品、服务、人员、资源及工艺流程等一系列要素进行再组合。创业之初,创新者需要将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继而向创业的道路迈进。

身处良好创业环境中的创业者利用创业资源将创新落实到创业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技术的研究开发、技术管理、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用户体验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完成了由创新到创业的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