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如果这些部落不能对我们保持友好,但愿他们彼此仇视。』
公元前58年,一支原本生活在今天瑞士北部的高卢部落赫尔维蒂人(Helvetii)[1]准备要借道罗马的外高卢行省(Gallia Transalpina)迁往高卢西部地区。这一行动被时任高卢总督G.尤利乌斯·恺撒(G. Julius Caesar,前100—前44)阻止。
头上绾着发髻的苏维汇人战俘雕像(古罗马人制作于公元2世纪)
挫败赫尔维蒂人之后,恺撒从其他高卢部落那里了解到,有一支日耳曼部落苏维汇人(Suebi)是这次事件的幕后黑手。正是因为他们不断压迫,才逼使赫尔维蒂人不得不举族迁徙的。这些苏维汇人同时也在奴役高卢中部地区的其他许多部落。在之后的几年间,恺撒一方面以保护高卢人免遭日耳曼人入侵为理由,不断扩大和巩固罗马的统治区,直到把整个高卢都纳入到罗马版图中来;另一方面,他也对以苏维汇人为代表的日耳曼各部落进行深入了解,成为希腊罗马世界亲身探察这个注定要主宰西方社会的日耳曼民族的第一人。[1]
根据弗里德里希·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1895)的研究[2],日耳曼人[2]是在遥远的古代紧随着高卢人的步伐,从黑海北岸的大草原迁徙到欧洲的。他们先是来到欧洲北部波罗的海和北海南岸以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等地方生活,而后再从这里出发,向南不断挤压高卢人的活动地盘,逐渐将高卢人排挤出莱茵河以东地区。公元前113年,两支日耳曼部落辛布里人(Cimbri)和条顿人(Teutons)甚至侵入意大利北部,接连三次击败罗马军团,给予罗马共和国沉重打击。直到公元前102—前101年,他们才最终被杰出的罗马统帅盖乌斯·马略(Gaius Marius,前157—前86)击灭。日耳曼人不得不暂时收敛住南下的脚步。
瓦卢斯之战(作者:O. A. Koch)
与已经定居步入农耕文明并且跟罗马人密切往来的高卢人相比,日耳曼人要自由自在得多。在恺撒笔下,日耳曼人的全部生活就只有狩猎和战争。他们不喜欢农耕生活也不好享乐,族长们总是强迫部族每年搬迁,以避免群众被财富所腐蚀。他们总是四处蹂躏周边邻居,直到把所有邻居都赶走才肯善罢甘休。要是他们生活的地方能够完全被荒地所包围,那简直就是最光荣的事情。因为这样的原因,日耳曼人总是能够在跟邻居的冲突中掌握主动权,他们每次出击都必定会给邻居们带来惨痛损失。而由于他们居无定所,即使如恺撒这样天才的军事统帅也拿他们无可奈何。
在恺撒去世后的一百年间,不肯甘心的罗马军团一次次尝试要把他们拉入到文明生活中来,但罗马人的努力却在桀骜不驯的日耳曼民族面前一再落空,唯一能做的就只剩下用莱茵河和多瑙河来把他们勉强阻挡在帝国文明之外。百般无奈之下,伟大的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Tacitus,56—120)不由得心中默祷道:“如果这些部落不能对我们保持友好,但愿他们彼此仇视起来;因为我们帝国的隆运已经衰替,幸运所能赐给我们的恩典也就无过于敌人内讧的了。”[3]
[1]瑞士的正式国名“赫尔维蒂联邦”(Confœderatio Helvetica)就是源自这个古老民族。
[2]日耳曼”(Germani)这个单词的词源可能就是出自高卢语中的“邻近”(ger)和“人”(mani)。恺撒在《高卢战记》中使用这个单词来称呼生活在莱茵河以东的野蛮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