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投资:低风险、高收益的菜鸟投资之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艰难的价值投资

私募基金经理冯柳说:很多人认为长线投资是最容易做的,只要买进不动就可以了,其实这完全是误解。在所有的操作策略中,对长线投资的要求最高。需要对企业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对自己有着更为坚强的控制,清楚把握企业未来数年的发展趋势,以投资的心态分享企业的成长。我非常认同。

(一)

对于投资来说,价值投资是深水区,研究企业非常难。一方面,有些时候,价值投资门槛确实很低,水清澈见底,比如前文提到的买封闭式基金,普通人都能理解,上过小学的人都能算清;再比如说摇新股,很多专职在家带孩子的家庭主妇,利用一点闲暇时间,都能做得非常好,甚至收益高得惊人。

但价值投资,有些时候并不比成为鸟类学家来得更简单。打个比方,如果你不花上千个小时学古文,你是看不懂那些连标点符号都没有标注的古代文字的;如果你没有花上千个小时学习外语,你就没有能力去阅读国外的原版文献资料。但很多人以为价值投资就是花半个小时就能学会的投资工具,是金手指,是买了价值股就只会涨,只是涨得慢一点而已。

虽然我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一入场还是被砸晕了。我是2011年满仓投资股票的,买在股市的高点。当时入场,其实非常不合适,因为股市总体估值太高。但因为在2006—2007年股市的高回报;2009—2010年,摇新顺风顺手后,我过度自信了,以为自己的投资水平不错了,可以艺高人胆大了。但大多时候,在市场能赚到钱,尤其是轻松赚到钱,其实不是靠能力,而是运气。

而这时候,运气突然离我而去,买后没多久就被套住,之后在2012年,再被套;2013年,还是被套;2014年上半年,还在耐心等待,如老僧入定般。买入后,几年没有赚钱。

但艰苦的时候,有些人把它当作一种休息,当作一种磨砺。当时认识的网友有谦说:“最近两三年,不少勤于学习和思考的投资者,取得了重要的进步。除了自身的努力,也有客观条件的支持。在新浪博客、论坛等处的交流,到雪球成了汇集之地。当当、京东等电商的发展,让买书变得很方便。最重要的是低迷的行情对投资者的锤炼。如果说2006—2007年的大牛市太喧嚣,让人无法沉下心思考,那么在最近两三年折腾起伏的行情中,如果没有逐渐成熟起来,那可能真的失去了一次很好的成长机会。”

他的体验,代表了很多人的体验。当时我博客中写道:2245点,大喊一声家里留三个月生活费就全部冲进股市,然后股指就一路上扬,每天都在赚钱。但2006—2007年不小心赚钱也有后遗症,所以在2011年满仓时,运气反过来了。一次电梯向上,一次电梯向下,扯平。因为股指在2245点和后来的3000点,估值应该差不多。2007年的成功,太过容易,所以对很多投资的关键之处也就没做太多细想,这两年感觉头被按在水下,人在绝境中只有不断向前才能免于市场的困扰。

连续几年,股价大多时间运行在成本线下方。当时,没有摇新,港股通还没有开,也没办法AH互换。如果不是闲钱,不是家人完全的支持,不是资金上毫无压力,那会是一段非常难熬的时光。在股市艰难的时候,我还想到我父母给我讲过的两个故事:

A君,大学毕业的时候,赶上上山下乡,去了非常偏远的山村里。当时大多人都很无奈、无聊,日子过得很无味。但他说,他相信两点:第一,这个世界,还是需要知识的;第二,身体好,非常重要。所以他在那个时候,在一个完全看不到未来的时代里,在大山深处,就做两件事:第一,看书、读书、写作;第二,锻炼身体。“文革”后,他就考上研究生,研究生毕业,就当了大学老师。

B君,名校未毕业的时候,就上山下乡,他说,他们班所有的同学都带着无尽的遗憾到全国各地。但到了80年代,他们不约而同从各地回到大城市里,做什么的都有,其中经商的在90年代初已经有亿万资产;当官的,也是一路高升。他是混得最差的,但也受人尊重,衣食无忧。

(二)

当时在股市价值投资压力很大,还有两个外在原因,一是创业板股票非常活跃,创业板指数从2011年的600多点,连续上涨到2015年的4000点。当时很多大蓝筹,被叫大烂臭。第二个原因,是各地房价还处于快速上升期。

2012年左右,才套一年的时候,我以为被套很久了,当时和一群被股市套牢的网友一起讨论一个问题:一家公司,如果价格一直低于价值,那么几年后,我们才知道自己是错的?当时讨论的结果,大家都有点沮丧,好像巴菲特说过,还有一些大师也说过,这个时间要五年左右。

2014年年初,当时我全仓一只股票——中国平安。全仓,被套在中国平安上。一开始其实买了很多股票,当时包括招商银行、中国神华、大秦铁路、长江电力。但后来,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不知不觉把所有的股票,全部换成了中国平安。

当时买中国平安纯粹是一个巧合,因为我当时觉得银行股很便宜,买了招商银行后,觉得还不够。当时一半的仓位在招行,后来又买了工行、农行,但还觉得不够,我就想找一个不要成本又要有杠杆的。然后就看到了中国平安,发现中国平安持有大量的银行股,而保险股天然是有杠杆的。但买完后,中国平安出现暴跌。然后我就不断地把其他股票卖掉,去买中国平安。最后,不经意把其他股票全部卖完了,就全仓了中国平安。

刚开始投资中国平安,上网找资料,发现网上内容很多,竟然找不到高手写的分析文章,至少他们说的并不能说服我。后来没办法,作为一个门外汉,我开始上天入地,自学研究。看了上千份的研究报告,看了近十年的行业新闻,和网上懂的或者不懂的所有的保险股投资者进行交流。在一个价值投资的论坛里,和几个网友讨论银行股,讨论保险股,讨论贵州茅台,讨论投资理论。那个论坛里,与我交流的几个网友,有些成为非常有名的私募基金经理,有人成为江湖上知名的大V,有的辞职帮人掌管资金。

被套的那几年,成了一把磨刀石,所以也不算是坏事,否极泰来!日子过得飞快,当时一边被套,一边学习,一边记录,一边思考。

(三)

那几年,除了在论坛交流,我也开始写博客,记录自己的思考,记录看到的材料。因为被套的时间太长了,所以博客也写了上千篇,不小心博客也写出名了,新浪每天都给我推荐。但有一天,股市大跌,我写了一篇文章“中国股市不举的三个原因”:

1.上市公司盈利平平。中国的经济虽然在过去十几年高速增长,中国的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已经发展缓慢的欧美国家来比,并没有更强。

2.大多股票恒时高估。所有上市公司所属的行业在过去的均值都没有超过20%的ROE,但股市的估值低于2倍PB的时机只有三个时点:2005年的1000点、2008年的1700点,以及当时2012年。

3.永不停息的高价推新股。有新股不是坏事,但永不停息地高价推新股就是鱼肉股民。大多新股,往往估值是正常股票的数倍。为了使新股得以持续发行,为了使新股得以高价发行,所谓的监管实际上从来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从上到下构成了标准的共犯结构。年年监管、年年恶炒,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中间的猫腻。套句古话,就是非不能也,是不为也。中国股市的不举也久,民怨也深。是否积重难返,时间可以检验。

那篇文章写的内容,现在看起来有些过火,但总体来说,对股市的判断还是对的。当时新浪把这篇文章推荐到首页上,一个小时有3万的点击量。但我当时觉得投资就是投资,不应该跑去写这类媒体文章,点击量高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只想专注投资本身。所以想了想,过了一阵,就放弃了这个很多人关注的博客,专心研究我投资的公司去了。

离开博客的时候,我写了一篇文章“投资是一种奔跑”:

1.投资的本义只是投资,无关其他。简单路就直,简单是消除噪音。换一个博客,原先的写作方式导致过度喧嚣。有些人写博客是为了出名,但我没有这个需求,也没有能力做到;有些人写博客是为了求财,但我认为,如果投资成功,那么这点利也就不算什么。

2.交流除了缘分,主要还在于理念。否则交流会给彼此制造信息上的噪音。新浪有一个很好的拉黑功能,因为这样就可以选择交流的对象。就如同现实生活中,如果没有共同语言,就不会坐在一起了。

3.投资是一种奔跑,你不可能有时间停下来,听不相关的人闲言碎语。投资是一种奔跑,因为如果你跑得足够快,就能拆除会威胁投资的炸弹。青涩时期的恋情,当我们回望,我们会说,如果当时我懂,就不会犯错。投资上的失策,当我们回望,我们会说,如果现在我来做,就不会犯这个错误。所以投资要一直奔跑,尤其在不成熟的时候。而奔跑,是一场可以选择的障碍赛。选择往障碍少的地方奔跑,是给自己保留更多的体力。

(四)

被套牢的那几年,我非常专注投资。我要不断奔跑,要不断磨砺自己。

当时很清楚要分散投资,放低对收益的预期,减少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很重要。也大体明白了:最大的忌讳是患得患失、以短期的盈亏来评估。当时中国平安的价格复权后,就是每股15元左右,而2019年,最高涨到92元。当然,这几年涨得最多的、戏剧性最大的股票不是中国平安,而是贵州茅台,贵州茅台一开始从每股300元跌到120元,很多人都快以泪洗面了,价格在裸奔,内心很茫然。但2019年,贵州茅台复权后,每股价格都有1200元了。那些坚持者,外人看他们回报惊人,想过他们这些年到底经历了什么吗?

这些思考,是被套几百上千个日夜后的体悟。2014年年初,我虽然看不到股价上涨的希望,但渐渐明白一些事。比如,企业研究,需要很专业。至少要比大多业内人士从投资的角度看到更多,否则就不是企业研究。但我很乐观,我知道我是对的。只是想,以后再也不要全仓一只股票了。

后面的故事大家就知道了,2014年以来,中国平安涨了五倍,远超当时的预期。

(五)

股市有很多的视角,如果拉近一点看,那么2014—2019年,中国平安的五倍涨幅是分成两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随牛市翻倍上涨,随熊市下挫。第二个阶段,中国平安走出独立行情,股价从每股25元一口气上涨到92元。如果再拉近一点,再看得细一点,又可以看到波段,中国平安从2015年的25元涨到70多元,后来下跌30%,然后再从50多元涨到90多元。当然,如果再细看,那么还可以不断地分割下去,看到更多的细节,更多所谓的机会。

2015年,虽然中国平安股价还很便宜,但创业板的股价估值高得匪夷所思,绝大多数人都知道迟早指数会回归。所以2015年上证指数在5000点的时候,我就只持有20%的仓位了。而最终2015年决定离场,连20%的仓位都不持有,是因为看到场外配资的危害,且政府看到其危害并且管理了。2014—2015年,牛市最活跃的,是1.7万亿元至2万亿元的场外配资的钱,由于这些钱融资成本和高利贷一样,国家会持续控制。因此一旦开始控制,必然使两市成交减少。没有天量,就无法通过当时天量的成交区域。

有一天早上起来,看到一个摇新群里一个朋友的独白:“忘不了牛市的欢乐,忘不了IPO的盛宴。一切已是过眼云烟了!千里搭长棚,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打新制度,是本轮牛市的一个创举,为牛市的启动注入了大量的资金。打新资金为了摇新,无论市场如何波动,大多持有,是市场长线资金的一部分;同时这部分资金追求的是安全,因此没有IPO后,3000亿元的打新资金离开是必然的。

2007年逃顶,是因为我持有封闭式基金,2007年股指从6000点跌到4200多点,封闭式基金居然创出了新高。而跌破4200点后,所有人都知道大势已去,所以当时顺势离场是很容易做的决定,利润只比高点少了10%,一个牛市能拿走90%的利润,已经算是很高了。2007年真是完美的操作,全年的手续费只有利润的1‰,就是简单的满仓持有,分红,再投。牛市再见,满仓离场。

2015年逃顶,是因为当时可以摇新股,而且新股的回报高得惊人,2015年上半年,新股的回报率是20%。2010年的时候新股的回报率就是20%,我都认为有新可以不炒股了。最新的这个牛市,因为摇新有市值配售,所以配置一些,摇新为主、股票为辅是最佳的投资策略。

(六)

在股市待久了,知道牛市来了,就是不停地涨,死了都不卖。而熊市的下跌,尤其是高估值下的下跌,是玉石俱焚。2015年我又跑了,跑得非常彻底。顺便一提,是当时有机会,再清仓离开股市前,顺手再获得一次不错的回报。

当时,我认为股市必然崩溃,顺手把大多数资金买了各种分级A。因为如果股市剧烈下跌,分级A会赚很多钱。如果股市正常,那么买分级A也可以获取高于银行理财的收益。但没想到,股市跌幅太大,大到整个市场摇摇欲坠,差到市场担心,基金公司持有的股票有可能卖不出去,这样分级A作为债券可能会违约。仔细想想,如果大多数股票真的都卖不出去,都快成为一张废纸了,那是要差到股市都会关门了。而如果股市关门,那么分级A就有风险。

2015年,我在股市的回报已经很好了,所以我们已经不想再去思考这个“天大的问题”,也就遗憾地错过了一次分级A暴利的机会,我在分级A几乎全线跌停的情况下,清仓去旅游了。当然,最后股市没有关门,分级A在股市下跌中暴涨。因为我买分级A的时机非常好,即便跌停卖出也不会亏钱,甚至还有几万元的利润。

后来反思,没有在别人恐惧的时候继续持有分级A,是因为我对分级A的研究还不够。但股市总是每隔几年,让人以为末日来临,可怕到要关门了。其实就是恐慌,是极端的情绪在作怪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