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下一步思路
按照国家关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工作安排部署,谋划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在新起点上努力开创城镇化新局面。
(一)聚焦“人的发展”
一是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居住证为载体,逐步完善积分落户制度,优化积分项目和分值设置,进一步放宽本市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条件。二是强化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不断健全与户籍登记“一元化”相适应的社会服务管理制度,积极推动教育、医疗、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三是深化“人地钱”挂钩配套政策。建立市级财政转移支付规模、结构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情况动态调整机制,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不断优化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分配方法。
(二)聚焦“质量提升”
一是提高小城镇建设质量。以高质量推动一批宜居宜业的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小城镇的载体作用,加速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人居环境等方面全面提升。二是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功能。完善多式联运等技术标准,推动基础设施联通和公共服务共享。三是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健全完善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收运处置体系,加快农村生活垃圾、厕所、生活污水等综合治理进度。四是建设绿色人文城市。强化大气污染综合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治理,厚植城市人文底蕴,建立内容丰富的公共文化活动品牌。
(三)聚焦“城乡融合”
一是做好城乡融合发展顶层设计。在开展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台天津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政策意见。二是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探索盘活农村资产资源的方式方法,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三是加快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社会事业向乡村覆盖。四是促进城乡要素配置合理化。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农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四)聚焦“制度创新”
一是完善城乡用地制度。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深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相关政策。二是健全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强化财政资金和政府投资引导,充分吸纳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三是推动小城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构建简约精干的组织框架,推进更加高效的审批服务和综合行政执法,探索适应经济发达镇实际的财政管理模式,创新基层服务管理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