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6 电缆配线
1.电缆直埋敷设
1)直埋电缆敷设前,应当在铺平夯实的电缆沟内先铺一层100mm厚的细砂或软土,作为电缆的垫层。直埋电缆周围是铺砂好还是铺软土好,应当根据各地区的情况而定。
软土或砂子中不应含有石块或其他硬质杂物。如果土壤中含有酸或碱等腐蚀性物质,则不能做电缆垫层。
2)在电缆沟内放置滚柱,其间距与电缆单位长度的重量有关,通常每隔3~5m放置一个,注意在电缆转弯处应加放一个,以不使电缆下垂碰地为原则。
3)电缆放在沟底时,边敷设边检查电缆是否受伤。放置电缆的长度不要控制过紧,应按全长预留1.0%~1.5%的裕量,并且作波浪状摆放。在电缆接头处也要留出裕量。
4)直埋电缆敷设时,严禁将电缆平行敷设在其他管道的上方或者下方,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电缆与热力管线交叉或接近时,若不能满足表2-20所列数值要求,应在接近段或交叉点前后1m范围内作隔热处理,隔热方法如图2-61所示,使电缆周围土壤的温升不超过10℃。
图2-61 电缆与热力管线交叉隔热作法
②电缆与热力管线平行敷设时距离不得小于2m。若有一段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减少但不得小于500mm。这时,应在与电缆接近的一段热力管道上加装隔热装置,使电缆周围土壤的温升不应超过10℃。
③电缆与热力管道交叉敷设时,其净距虽能够满足≥500mm的要求,但检修管路时可能伤及电缆,应当在交叉点前后1m的范围内采取保护措施。
如将电缆穿入石棉水泥管中加以保护,其净距可以减为250mm。
5)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之间,以及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之间平行敷设时,最小净距为100mm。
10kV以上电力电缆之间以及10kV及以上电力电缆和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或与控制电缆之间平行敷设时,最小净距为250mm。特殊情况下,10kV以上电缆之间及与相邻电缆间的距离可降低至100mm,但应选用加间隔板电缆并列方案;如果电缆均穿在保护管内,并列间距也可降至为100mm。
6)电缆沿坡度敷设的允许高差及弯曲半径应当符合要求,电缆中间接头应保持水平。当多根电缆并列敷设时,中间接头的位置宜相互错开,其净距不宜小于500mm。
7)电缆铺设完后,再在电缆上面覆盖100mm的砂或者软土,然后盖上保护板(或砖),覆盖宽度应当超出电缆两侧各50mm。板与板连接处应紧靠。
8)覆土前,沟内如有积水则应当抽干。覆盖土要分层夯实,最后清理场地,做好电缆走向记录,并应当在电缆引出端、终端、中间接头、直线段每隔100m处和走向有变化的部位挂标志牌。
标志牌可以采用C15钢筋混凝土预制,安装方法如图2-62所示。标志牌上应注明线路编号、电压等级、电缆型号、截面、起止地点、线路长度等内容,以便于维修。标志牌规格宜统一,字迹应当清晰不易脱落。标志牌挂装应牢固。
图2-62 直埋电缆标志牌的装设
1—电缆标志牌;2—保护板;3—电缆
9)在含有酸碱、矿渣、石灰等场所,电缆不应直埋;若必须直埋,应当采用缸瓦管、水泥管等防腐保护措施。
2.电缆沟内敷设
电缆在电缆沟内敷设,即先挖好一条电缆沟,电缆沟壁要用防水水泥砂浆抹面,再把电缆敷设在沟壁的角钢支架上,然后盖上水泥板。电缆沟的尺寸根据电缆多少(一般不宜超过12根)而定。
这种敷设方式较直埋式投资高,但是检修方便,能容纳较多的电缆,在厂区的变、配电所中应用很广。在容易积水的地方,应当考虑开挖排水沟。
1)电缆敷设前,应先检验电缆沟以及电缆竖井,电缆沟的尺寸以及电缆支架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
2)电缆沟应平整,且有0.1%的坡度。沟内需要保持干燥,并能防止地下水浸入。沟内应设置适当数量的积水坑,应及时将沟内积水排出,一般每隔50m设一个,积水坑的尺寸以400mm×400mm×400mm为宜。
3)敷设在支架上的电缆,按照电压等级排列,高压在上面,低压在下面,控制与通信电缆在最下面。若两侧装设电缆支架,则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低压电缆应分别安装在沟的两边。
4)电缆支架横撑间的垂直净距,无设计规定时,通常对电力电缆不小于150mm;对控制电缆不小于100mm。
5)在电缆沟内敷设电缆时,其水平间距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①电缆敷设在沟底时,电力电缆间为35mm,但是不小于电缆外径尺寸;不同级电力电缆与控制电缆间为100mm;控制电缆间距不作规定。
②电缆支架间的距离应按照设计规定施工,当设计无规定时,则不应大于表2-23的规定值。
表2-23 电缆支架之间的距离(m)
注:水平与垂直敷设包括沿墙壁、构架、楼板等处所非支架固定。
6)电缆在支架上敷设时,拐弯处的最小弯曲半径应当符合电缆最小允许弯曲半径。
7)电缆表面距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0.7m,穿越农田时不得小于1m;66kV及以上电缆不应小于1m。仅在引入建筑物、与地下建筑物交叉及绕过地下建筑物处,可埋设浅些,但应当采取保护措施。
8)电缆应埋设于冻土层以下;当无法深埋时,应当采取保护措施,以防止电缆受到损坏。
3.电缆竖井内敷设
敷设在竖井内的电缆,电缆的绝缘或护套应当具有非延燃性。通常采用较多的为聚氯乙烯护套细钢丝铠装电力电缆,因此类电缆能承受的拉力较大。
1)在多、高层建筑中,通常低压电缆由低压配电室引出后,沿电缆隧道、电缆沟或电缆桥架进入电缆竖井,再沿支架或桥架垂直上升。
2)电缆在竖井内沿支架垂直布线。所用的扁钢支架与建筑物之间的固定应当采用M10×80mm的膨胀螺栓紧固。支架设置距离是1.5m,底部支架距楼(地)面的距离不应小于300mm。
扁钢支架上,电缆宜采用管卡子固定,各电缆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50mm。
3)电缆沿支架的垂直安装,如图2-63所示。小截面电缆在电气竖井内敷设,也可沿墙敷设,此时可使用管卡子或者单边管卡子用φ6×30mm塑料胀管固定,如图2-64所示。
4)电缆在穿过楼板或墙壁时,应当设置保护管,并用防火隔板、防火堵料等做好密封隔离,保护管两端管口空隙应当做密封隔离。
5)电缆布线过程中,垂直干线与分支干线的连接,一般采用“T”接方法。为了接线方便,树干式配电系统电缆应尽可能采用单芯电缆;单芯电缆T形接头大样如图2-65所示。
6)电缆敷设过程中,固定单芯电缆应当使用单边管卡子,以减少单芯电缆在支架上的感应涡流。
图2-63 电缆布线沿支架垂直安装
1—电缆;2—电缆保护管;3—支架;4—膨胀螺栓;5—管卡子;6—防火隔板;7—防火堵料
图2-64 电缆沿墙固定
1—电缆;2—双边管卡子;3—单边管卡子;4—塑料胀管
图2-65 单芯电缆“T”接接头大样图
1—干线电缆芯线;2—U形铸铜卡;3—接线耳;4—“T”出支线;5—螺栓、垫圈、弹簧垫圈
4.电缆桥架敷设
架设电缆的构架称为电缆桥架。电缆桥架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托盘式、梯架式、组合式、全封闭式,按其材质分为钢电缆桥架和铝合金电缆桥架。
(1)一般规定。
1)电缆在桥架内敷设时,应当保持一定的间距;多层敷设时,层间应加隔栅分隔,以利通风。
2)为了保障电缆线路运行安全,避免相互间的干扰和影响,以下不同电压、不同用途的电缆,不宜敷设在同一层桥架上;若受条件限制需要安装在同一层桥架上时,应用隔板隔开。
①1kV以上和1kV以下的电缆。
②同一路径向一级负荷供电的双路电源电缆。
③应急照明和其他照明的电缆。
④强电和弱电电缆。
3)在有腐蚀或特别潮湿的场所采用电缆桥架布线时,最好选用外护套具有较强的耐酸、碱腐蚀能力的塑料护套电缆。
(2)敷设。
1)电缆沿桥架敷设前,应当防止电缆排列不整齐,出现严重交叉现象,必须事先就将电缆敷设位置排列好,规划出排列图表,按照图表进行施工。
2)施放电缆时,对于单端固定的托臂可在地面上设置滑轮施放,放好后拿到托盘或梯架内;双吊杆固定的托盘或者梯架内敷设电缆,应将电缆直接在托盘或梯架内安放滑轮施放,电缆不得直接在托盘或者梯架内拖拉。
3)电缆沿桥架敷设时,应单层敷设,电缆与电缆之间可无间距敷设。电缆在桥架内应排列整齐,不应交叉,并且敷设一根,整理一根,卡固一根。
4)垂直敷设的电缆每隔1.5~2m处应当加以固定;水平敷设的电缆,在电缆的首尾两端、转弯及每隔5~10m处进行固定,对电缆在不同标高的端部也应当进行固定。大于45°倾斜敷设的电缆,每隔2m设一固定点。
5)电缆固定可以用尼龙卡带、绑线或者电缆卡子进行固定。为了运行中巡视、维护和检修的方便,在桥架内电缆的首端、末端和分支处应当设置标志牌。
6)电缆出入电缆沟、竖井、建筑物、柜(盘)、台处以及导管管口处等做密封处理。出入口、导管管口的封堵作用是防火、防小动物入侵、防异物跌入的需要,均是为安全供电而设置的技术防范措施。
7)在桥架内敷设电缆,每层电缆敷设完成后应当进行检查;全部敷设完成后,经检验合格,才能盖上桥架的盖板。
5.电力电缆连接
电缆敷设完毕后,各线段一定要连接为一个整体。电缆线路两个首末端称为终端,中间的接头则称为中间接头,主要作用是保证电缆密封、线路畅通。电缆接头处的绝缘等级应符合要求,使其安全可靠地运行。电缆头外壳和电缆金属护套及铠装层均应良好接地,接地线截面不小于10mm2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