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优?
“新冠疫情”爆发,是全人类与一种未知病毒的遭遇战,也是一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在确定疫情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集中力量,保证重点,充分发挥了集中统一领导的作用。经过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战,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也取得了决定性战果。
防控工作取得的成效来之不易,实践证明,这次疫情治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展现出显著优势和强大生命力。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对中国疫情防控做出这样评价:“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展现出中国速度、中国规模、中国效率,我们对此表示高度赞赏。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有关经验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确,中国之治的密码需要展示,中国制度的优势需要总结。
2019年召开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就是针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进行的一次重要会议。
这次会议最鲜明的一个亮点和创新点,就是第一次系统总结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这些优势,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取得“历史性成就”再到“积累成功经验”之实践和理论发展进程中提炼概括出来的。这种总结之实质,就是为有效应对“新时代”“大变局”寻求制度和治理支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优?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究竟在哪里?这既需要我们以十三个显著优势为基础来加以深入阐述,也需要在对我国发展实践及其历史性成就的总结中加以彰显,还需要从与某些“西方之乱”的比较中使其呈现。
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优?优,就优在党的领导力量——党中央坚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不迷向。这是最根本、最核心、最具有总体性的优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个“大的样子”,就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历史逻辑充分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改革开放。实践逻辑也充分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探寻中国道路并创造历史性成就的进程中,呈现出集中统一领导的领导力的,也是在运用总体方略实现战略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呈现出集中统一领导的领导力的。基于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我们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提升,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展开来说,就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具有引领力,奋斗目标具有感召力,组织资源具有动员力,汇聚共识具有凝聚力,实现蓝图具有恒定力,组织体系具有执行力,自我革命具有净化力。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要比西方一些国家政党之间的内斗及难以形成领导力与合力具有更明显优势。
优,就优在价值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不离民。自中国共产党成立那一天起,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初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当作主体,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当作目的,一切为了人民;把人民当作尺度,人民至上。因而,中国共产党有一个正确的价值导向,使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能赢得民心,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具有执政最大的底气。《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所讲的第二个显著优势,就是这种优。
优,就优在它具有战略谋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折腾。新中国成立后,我们一直制定并实施“五年规划”,后来每次党代会也制定五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战略目标,每年的中央全会和政府工作报告对当年的重要工作做出安排。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又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且紧紧围绕这“两大布局”确定令人向往的奋斗目标及其实现方略。围绕“总体布局”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是“总框架”,具有感召力,它使人们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战略布局”是抓手,它使人们能抓住“牛鼻子”。二者的统一,使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胜利具有恒定力,这就解决了“不折腾”的问题。
优,就优在执行力——汇聚力量抓落实,不落空。目标确定之后,最为关键的是抓执行和落实,不抓执行和落实,再好的目标、蓝图都是空的。由此,我们既注重目标分解,层层抓落实,又注重汇聚全社会共识,凝聚全社会力量,集中一切力量全力以赴抓执行和落实,为实现奋斗目标注入了强大能量。《决定》所讲的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注重的就是执行力、行动力。中国共产党人抓执行和落实的行动力世所罕见。正因为执行和落实目标行动有力,所以我们才取得一个又一个历史性成就。
优,就优在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不散漫。中国传统社会注重的是“大一统”体制。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强调全国一盘棋。邓小平强调要团结一致向前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凝聚共识、凝聚力量。这一切都意味着我们十分注重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力量解难题、办大事、加速度。正因如此,我们举全国之力成功办成了一件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大事,我们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就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在缩小。这要比一些国家内部为办一件事而相互扯皮、相互掣肘,具有更明显优势。
优,就优在组织体系——具有上下贯通、运转高效、联系广泛、执行有力的组织架构、组织网络系统与训练有素、努力奋斗的干部队伍,不懈怠。我们十分注重选贤任能,把一批社会精英汇聚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周围,且强调勇于自我革命,从而使“自身硬”,这是一种贤能选拔机制。我们注重领导干部的层层历练和层层选拔,经过层层筛选,能把一大批社会精英和优秀干部用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岗位上。不仅如此,我们十分注重对领导干部的培养和管理。从中央到地方,各个层级基本上都有党校(行政学院),中央有对各级领导干部进行培训的周密计划和方案,中组部、中纪委也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历史和实践证明,我们所取得的“两大奇迹”,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广大领导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干出来的。
优,就优在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不摇摆。我们坚持动力与平衡、活力与秩序的统一,既注重防止大起大落,又注重改革创新、与时俱进、扩大开放。我们坚持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能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坚持与时俱进、开放包容的品格和格局,因而能赶上时代步伐,能吸纳一切利于我国发展稳定的因素;同时,我们在总体上能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在总体上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稳定。就是说,我们能把创新活力与和谐稳定统一起来,避免了左右摇摆。而当经济社会发展动能相对不足、经济社会发展出现某种失衡的时候,正如《决定》所讲的,我们要加强国家治理、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加强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正因如此,我们能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活力,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稳定,较好地解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平衡的统一问题,进而创造了《决定》所讲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这与当今世界存在的全球经济发展动能不足、全球发展失衡形成鲜明对比。
优,就优在基本制度——具有主导性的主辅结合、主次互补、相辅相成的混合型经济结构,不僵化。我们能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既坚持社会主义的本质,又合理运用其他有价值的因素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而形成了一种具有主导性的主辅结合的经济结构。《决定》所讲的“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经济制度,就是如此;《决定》所讲的就是一种主辅结合、主次互补、相辅相成的混合型经济结构。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创举,它蕴含的不是“两极对立”“你死我活”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主辅结合”“主次互补”“相辅相成”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超越了“两极对立”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和与时俱进性,避免了僵化保守,因而具有较大优越性。
优,就优在民族团结——坚持“三个共同”,不分裂。国家统一、人民团结、民族团结,事关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复兴。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特别注重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这三个“共同”,是中华民族大团结的优势及其核心要素。中华民族团结统一,与注重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体意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息息相关,而注重“共同体意识”与中国文化有关。中国文化注重和合、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协和万邦、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注重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团结在一起。中国共产党更注重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她能把全国各个民族团结起来共同奋斗。
优,就优在治国方略——能自觉抓住社会主要矛盾,解决根本问题,掌握工作重点,不动摇。社会主要矛盾,是判断社会整体状况的主要依据,是判断国情的主要依据之一,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主要依据之一,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基本遵循。社会主要矛盾蕴含着我们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解决这一根本问题就成为我们要做好的工作重点。中国共产党注重抓住社会主要矛盾,进而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把解决问题作为工作重点。习近平总书记既注重准确把握新时代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又注重从中确定治国理政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并把解决这一根本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工作重点。
此外,优,还优在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确保国家主权、领土安全、人民利益等不受侵犯。
中国制度凝聚着中国智慧,正是得益于这一制度的磅礴伟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举世瞩目的“中国之治”。而只有充分认识中国制度,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从本源上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地继续走好中国道路。经由中国道路,未来,我们才能经受住一个又一个考验,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奇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扎根于中国的社会土壤,经过了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它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结晶。而《决定》对此进行了全面的概括与总结,对理解中国制度及其优越性,读懂弄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在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时,人们对理解和把握其中提出的十三个显著优势所蕴含的内在逻辑具有较高期待。这的确是深入学习领会《决定》需要重视并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十三个显著优势是具有内在逻辑的,它构成一个严密的有机整体。就是说,我们运用哲学思维,并认真深入细致地学习研究这十三个显著优势,是可以挖掘和揭示出这十三个显著优势的内在逻辑的。
从主体来看,十三个显著优势是按照主体逻辑,从党讲到国家、民族、社会、人民和人才。
从领域来看,十三个显著优势是按照领域逻辑,从政治讲到经济,从经济讲到文化,从文化讲到社会,从社会讲到组织,从组织讲到军事国防,从军事国防讲到祖国统一,从祖国统一讲到和平外交。其所涉及的领域逻辑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组织、军事国防、祖国统一、国际外交。
从板块来看,可分六个板块。具体来说:一是制度的本质特征与总体统领优势。第一个优势到第三个优势,核心讲的就是中国共产党集中统一领导及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这种优势具有方向性和统领性。二是制度的整体效能与总体功能优势。第四个优势,核心讲的就是制度的整体效能,即能集中力量办大事。三是制度所凸显的民族特质与共同奋斗优势。第五个优势,核心讲的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能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和共同繁荣发展。四是制度所注重的战略目标与总体布局优势。除生态文明外,第六、第七、第八个优势,核心讲的就是经济、文化、社会领域的优势,其目标分别是经济领域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文化领域使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社会领域要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实现共同富裕。五是制度的品质基因与总体动能优势。第九个优势,核心讲的就是改革创新、与时俱进、自我完善、自我革命所具有的精神品格、内生动能和开放包容特质,它能始终激发全社会的生机活力。六是制度的全面保证与总体保障优势。从第十到第十三个优势,核心讲的就是从优秀人才、军事国防、祖国和平统一、和平外交方面,为上述“总体功能、共同奋斗、总体布局、总体活力”提供总体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