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听觉的变化
(一)听觉器官的生理变化
与老年人的视觉相比,老年人有听觉缺陷的比有视觉缺陷的为数更多。据估计,20—30岁的人有1.6%的人有严重的听觉障碍,70—80岁时这个比例为32%,80岁以上超过50%。有人使用较松的标准,认为75岁以上的人中70%有听力问题。我国对老年人体检发现,63.6%的老年人有听力减退现象。最常见的变化就是重听,即通常说的老年人耳聋或耳背,其实就是听力下降所引起的重听。老年人为什么会出现重听呢?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就是,听觉系统的生理结构发生了退行性变化:
(1)在外耳道,主要表现为皮肤分泌功能的退化,使耳垢变得很硬,难以排出,从而影响听力。
(2)老年人的听骨系统常发生中度以上的关节类,使关节活动变窄,关节腔逐渐为钙化沉积物填充,从而影响了声音的传送,特别是高频声音的传送。
(3)内耳障碍主要有四种:①感觉性变化。耳蜗基底部毛细胞和支持细胞的退化或萎缩,引起高频声听觉丧失,但不影响言语声音频率的传递。②神经性老化。即听觉通路神经元数量减少,影响言语声音的鉴别能力。③代谢性老化。是迷路的前庭阶和鼓室阶的血管萎缩,引起迷路内淋巴的化学成分和生物电特性改变,从而使听觉系统对各频率的感觉阈限增高。④内耳传导性老化。与耳蜗振动有关的结构变硬和萎缩,从而使对低频到高频的各种声音的听力丧失。
影响听力最严重的是耳硬化症,这是由于耳蜗内出现了增生的新骨块,影响了镫骨在卵圆窗上的功能。
老年人躯体的其他疾病也会影响听力,如心脏有了毛病,就可能造成耳垂局部缺血、耳垂血管硬化,促使耳垂组织发生萎缩。
有人认为半数老年聋者并非由于单一病因,而是由于两种以上病变所致。国内有人对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老年人听力残疾率为11.04%,残疾等级以三、四级为主,致残原因,老年性耳聋占66.87%,原因不明性耳聋占8.91%,中耳炎占8.62%(赵慧敏,2010)。
(二)听觉功能的变化
1.听觉频率的改变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16—20000赫兹,其中1000—4000赫兹是人耳最敏感的区域。有人分别对音调的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以及高频率音调的感知能力做了研究(赵慧敏,2010)。结果发现,成年人对音调的感知觉能力从40岁起开始下降,但下降的趋势并不明显,直到某一年龄后,这种下降趋势才开始显著。年龄增长对两个音调声音间差别的识别能力,随年龄增长也有所不同。高音部分随年龄增长下降得明显,其中最显著的是2500赫兹以上的声音(就日常生活中听到的声音而言,这算是高频的声音了),而对低频部分分辨能力的降低则不明显。因此,老年人听音调低的音乐比较悦耳,能欣赏到音乐固有旋律的优美,而对音调高的音乐旋律和音调的变化则不容易听得出来,似乎听起来总是一种单调的声音。其原因,可能是耳蜗基底部感知高频声音的细胞明显退化。所以,为了延缓耳蜗基底部细胞老年退化的进程,老年人不妨耐着性子听一些音调高的音乐,如每日听上一段音调高、节奏强烈的迪斯科或摇滚乐。当然,如果老年人把听音乐作为一种休息手段,或者为了欣赏音乐的优美旋律,则以音调低、节奏中庸的行板或慢快音乐为好。
2.声音辨别能力的改变
人类对各种声音的辨别阈限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特别是50岁以后阈限值的增高更为明显。人所能感觉到的音响范围是0—130分贝。奥尔索(Olsho,1985)对声音响度的感知觉研究发现,给30岁的成年男子一个4分贝6000赫兹的声音,他听到这个声音有一定的响度;让65岁的老年人也听这个6000赫兹的声音,他要知觉到同样的响度,需要把声音强度提高到40分贝。其原因有人认为是:①内耳里的毛细胞凋亡;②听神经通道的细胞凋亡;③耳蜗细胞的血液供应和营养成分不足;④耳蜗里基底膜等振动机制衰退。这四种生理结构的老化是同时发生的,但它们的进程是不同的。
3.言语理解能力的下降
老年人听觉功能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他们对言语的知觉和理解能力。研究表明(刘荣才,2009),老年人对普通话言语的接受阈限随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对语言辨别的正确率50岁以后明显下降,到了80岁可下降至25%。另外,在安静的环境中和嘈杂的环境中,年龄因素对言语知觉的影响也不相同,噪音对老年人言语知觉能力产生的损害更大。例如,噪音比较弱,青年人对句子的正确理解度为90%,70岁的老年人的正确理解度为84%;提高噪音水平,青年人对言语理解的正确率为70%,70岁老年人的正确率仅为5%。这说明老年人在言语理解过程中,抗干扰的能力比年青人差得多。其原因是由于中耳和内耳的听神经细胞的萎缩和老化,及其传导功能的丧失。有研究表明(刘荣才,2009),80岁比30岁时的听神经传导速度要下降15%。
影响老年人言语知觉和理解能力的原因,除了耳蜗的病变等之外,其他一些疾病,如心脑血管病、糖尿病、饮食中缺乏维生素B12和遗传因素等都有影响。
听觉能力随年龄的增长而衰退还存在着性别的差异。研究发现(赵慧敏,2010),男性衰退得比女性快,受损失的音调也比女性的高:男性老人对4000赫兹以上的声音听力明显下降,而女性老人对6000赫兹以上的声音才出现明显的听力下降。另外,男性的听力衰退比女性要早一些,男性在32岁左右就开始衰退,女性则在37岁左右才开始下降。
4.听觉信息加工过程的改变
言语的感知觉对于言语理解来说非常重要,它通过影响老年人的言语理解而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关于成年期言语感知的变化,心理学家伯格曼(Bergman,1976)做了不少研究,发现在安静的环境中和嘈杂的环境中,年龄因素对言语知觉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在没有背景噪音或其他言语声音干扰的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语感知能力下降不大,直到50岁才有明显下降。但在背景噪音干扰情况下,随着年龄的增长,言语感知能力下降较大,从20岁到50岁,人的言语感知能力大概下降了10%;但从50岁到70岁,人的言语感知能力却下降了20%。同样,在进行言语交流时插入某些其他的声音,言语感知能力大概要下降30%;而到70岁整个言语感知能力下降大约60%。老年人言语感知能力的衰退,一方面是由于外界条件的干扰,如语速加快、插入了其他言语信息等,提高了对感知某一特定言语的要求;另一方面则是老年人的外周感觉神经系统发生了改变。因此,言语感知能力的下降在个体之间有很大的差异,这与个体的生活环境和其他认知能力的差异有关(Pichora-Fuller et al.,1995)。
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场合需要对听觉进行选择性注意。例如,参加一个老同学聚会,周围有很多人在说话,你必须把听觉集中在正与你交谈的那位同学身上。研究发现(Craik,1977),随着年龄的增长,听觉选择性注意水平呈下降趋势。与青年相比,老年人的听觉正确率较低,如果把双重听觉任务的难度加大,年龄差异会更加明显。
从以上可以看出,影响老年人听觉能力的有年龄因素和环境因素,如噪音等。这两者的作用谁大谁小,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交互作用呢?许多心理学家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Corso et al.,1967),结果发现,噪音对人的听力所起的消极作用,要大于年龄所起的消极作用。后来的跨文化研究又发现(Corso,1967),与生活在文明程度高、噪音污染多的国家里的人们相比,生活在文明程度比较低、噪音污染比较少的国家里的人们听力的衰退速度较慢。因此,人们应尽量想办法来降低噪音对人类听觉能力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老年人听力下降以后,希望配戴助听器来改善听力。但到目前为止,市场上出售的助听器大都没有过关,经常产生许多畸变,助听器放大了想要听的声音时,也放大了许多噪音或背景声音。此外,这些音调不同的声音,在助听器的电子系统中被放大时,还会出现一些额外的新噪音。这些都是使用助听器的不良效果,所以,最好不要轻易给老年人配戴助听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