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 教师专业素质问题研究的需要
教师专业素质包括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必备的教育信念、教育态度、知识、能力、教育智慧和身心健康。它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不仅决定教育质量,而且对学生的发展、对国民素质的提高都有重大的影响。OECD(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2年的关于教师供求管理的报告中指出,“教师素质是决定学生学习(质量)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我国在2010年7月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也明确地对教师素质的提高提出了较高要求。
《纲要》指出,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创业能力不强,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紧缺;教育体制机制不活,学校办学活力不足”等问题。其中尤为引人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素质,因为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质量。解决这些教育的弊病,改变教育的现状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的要求。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以人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纲要》提出,“要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要达到这一目标,对教师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决定了上述教育问题改变的速度和成效。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教师专业素质还不高的现状,教师的素质水平有待提高。我们的社会发展是科学化的、与时俱进的、具有创造性的,同时我们对于教师这个行业的要求也应该有所突破和创新,赋予其新的内容,紧跟社会的步伐,使之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研究教师专业素质,认识我国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结构,建构教师专业素质发展指标,进而研制教师专业标准,以此推动教师的专业化,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已成为目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经济得到较大发展,中小学教师缺少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但是,与发达国家的教师专业素质相比,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教育理念、创新意识、知识结构、职业道德、研究能力等方面还处于较低的水平,与教师专业化的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水平的基础教育的需求,难以满足素质教育的需要。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怎样?他们对教师职业具有怎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提升教师专业素质?如何高效地培养中小学需要的优秀教师?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必须弄清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情况。所以,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状况,不仅是制定中小学教育政策的依据,也是提高教师教育科学性及教师在职培训有效性的需要,更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素质的需要。
2. 国际背景
通过研制和颁布实施教师专业标准,推动教师队伍的专业化,以此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已成为世界教师队伍建设的潮流。自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劳工组织(ILO)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s)中,提出作为一种职业,教师要不断经过学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倡导教师专业化之后,教师专业化逐步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欧美各国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教师教育探索,在近20年中,已经逐渐建立起相对完备的教师教育制度体系,不仅制定了教师专业标准,而且建立了与之配套的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以制度作保障,有效地推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针对本国教师发展需求,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教师专业标准,经过多年的反复修订与实践的反思,已经形成了一系列较为完备的教师专业素质评价体系。各国的教师专业标准由于国情不同、教育制度不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要求不同呈现出不同标准纬度。①以区域划分,分为国际、国家、州(省)、地区、学校等教师标准,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颁布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倡议书》,以及2004年国际培训、绩效、教学标准委员会修订的《IBSTPI教师能力标准》都是反映各国教师发展共性的标准。国家教师标准如《澳大利亚全国教学专业标准》等是该国最高的教师标准、规范教师教学的最高规定。州标准是根据地方教育发展与教育制度不同而制定的区域性标准,如美国、澳大利亚各州的标准等。②以内容划分,分为通用标准和具体学科分类标准。例如,2002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教师注册局公布的《“教师教育”毕业生专业标准》包含五种通用标准。③以学段划分,分为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由于各国教育制度不同,各学段儿童年龄不同,故而教师标准也有着差异。④以专业发展阶段划分,分为职前教师、合格教师、优秀教师等,教师专业发展的划分标准是专业知识、技能、经验的成熟与进步程度。
另外,法国、德国和日本也研制了自己的教师专业标准,推进了本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步伐。
3. 国内背景
我国的教师专业化工作起步于20世纪末。1994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指出“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这是我国从法律的角度第一次确认教师的专业地位。2000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进一步将教师归入“专业技术人员”,使1994年的定位得到强化。在教师资格认定方面,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颁布了《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2001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工作进入实际操作阶段。虽然我国1994年就从法律上确认了教师的专业地位,2001年开始实行教师资格认定,但我国至今都没有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独立于教育行政部门、同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监督的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教师资格认定工作缺乏科学的质量评估、检测和监督系统,因而缺乏权威性。目前,我国教师专业标准的研制已进入起步阶段。2004年12月25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006年教育部师范司提出草拟《教师教育条例》,制定《教师教育机构资质认证标准》《教师教育质量评估标准》的计划,同年下达了《教师专业标准》《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研究课题任务书,这些措施将大力推动教师专业标准的研究。2010年,我国政府在《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未来10年教师队伍高素质、专业化的要求。因此,调研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状况,研究中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结构,为研制我国中小学教师实际的教师专业标准提供参照,已是当务之急。
[1] UNESCO.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ILO),Recommendation Concerning the Status of Teachers. Adopted by the Special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the Status of Teachers,Paris,October.5,1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