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中学生的伦理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3.道德起源与目的:人与动物的分界

与道德起源和目的他律论相反,自律论认为道德起源于道德自身,起源于每个人完善自我品德的需要;目的在于道德自身,在于完善每个人的品德,实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人之所以为人者。这种观点能否成立?否,因为美德并不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动物也一样是有美德的。狗就有忠诚的美德,甚至比人更忠诚。试问,谁人的忠诚比得上狗的忠诚?狗和其他的动物不仅有“忠诚”的美德,它们有的还能够达到美德的最高境界:自我牺牲。达尔文在《人类的由来》中写道,有一小群狒狒突然发现一大群猎狗围上来,就奋力跑到另一座山上,突破了猎狗的包围。但是,当狒狒们到了安全的地方时,才发现有一只小狒狒掉了队,被猎狗团团围住。在这千钧一发的危急关头,一只大狒狒——它并不是小狒狒的父母——竟然冒着必死无疑的危险,独自冲下山来,闯入狗的包围圈,抱起小狒狒就跑。这一奋不顾身的举动把猎狗们弄得目瞪口呆,等到明白过来时狒狒已经冲出了包围圈。这是何等富有自我牺牲的崇高美德啊!《人类的由来》还讲到,有一只小猴子对饲养员的感情很深,满怀热爱之心。它与一只大狒狒关在一个笼子里,小猴子平常最怕那个大狒狒。狒狒多凶猛啊,它敢和狗熊搏斗。这天大狒狒突然发怒,一口就把饲养员的脖子咬住了,咬住了就不撒口,牙齿一点一点向里推进,越来越深,饲养员眼看就要被咬死了。这时,小猴子突然不顾一切地跑过来,在大狒狒脖子上狠狠地咬了一口,大狒狒大叫一声,嘴撒开了,饲养员跑出来了。这是何等难能可贵的美德啊!所以,非人类动物不但有美德,而且可以具有最高尚的美德;因而认为道德目的就是使人品德高尚从而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观点,是根本不能成立的:这种观点不过是一种极其陈腐过时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滥调罢了。

道德自律论的错误,根本说来,在于混同道德目的与行为目的。道德不能以道德、品德为目的。那么,一个人的行为能够以道德、品德为目的吗?能够是为了自我品德的完善吗?答案是肯定的。诚然,美德就其自身来说是对欲望的压抑,是一种恶,因而一个人最初不可能为了美德而求美德;他最初追求美德的目的纯粹是为了利己:美德只是他利己的手段。但是,手段可以变成目的。金钱本来只是手段,但是,它可以变成目的,事实上,有将金钱只当作目的而不再当作手段的人:这种人就叫做吝啬鬼。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中的那个老葛朗台就是这种吝啬鬼。

他原本是一个箍桶匠,一开始,金钱当然只是他购买各种东西的手段。但是,随着金钱不断给他带来快乐和利益,他越来越爱钱,以致金钱在他那里不再是手段而只是目的了:他变成了吝啬鬼。但他运气好,适逢拿破仑发动战争需要大量的木桶而发了财。他把一麻袋一麻袋的金币放进地窖,却不修补自家的破楼梯,以致他相濡以沫的老伴儿的脚崴了,他也坚持不修。为什么?因为金钱只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用来修楼梯,岂不成了手段?那么,这些钱究竟干什么用呢?唯一的用处就是:当老葛朗台悄悄来到地窖,打开麻袋,伸手进去一遍一遍抚摸金币,陶醉于金币被抚摸和碰撞时所发出的铿锵声。

可见,手段可以变成目的。美德与金钱一样,本来只是每个人利己的手段。因为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人的一切利益和快乐都是社会和他人给予的。社会和他人给予一个人利益和快乐,无疑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你必须有德而不能缺德。你要是缺德,你就必定要丧失你所能够从社会和他人那里得到的一切利益和快乐。所以,美德乃是每个人安身立命之根本手段。但是,逐渐地,一个人便可能因美德不断给他利益和快乐而爱美德:爱就是对利益和快乐的心理反应。一个人一旦爱上了美德,他就会为了美德而求美德,美德就从手段变成了目的。

老葛朗台夜半人静时分在地窖中抚摸一袋袋金币,无比惬意。

于是,一个人的行为可以源于其完善自我品德的需要,目的是为了完善自我品德、为了道德自身:这是个人行为的起因和目的方面的道德自律。但是,社会创造道德的目的却绝不可能是为了道德自身,绝不可能是为了完善人的品德。就这一点来说,道德与金钱一样:一个人的目的可以是为了金钱自身;但社会创造金钱的目的却绝不可能是为了金钱自身。道德起源与目的自律论的错误,就在于等同“行为起因与目的”的道德自律与“道德起源与目的”的道德自律,从而由个人的行为可以起因于完善自我品德需要、目的是为了自我品德的完善之正确前提,而得出错误结论:道德起源于人的品德完善的需要、目的是为了完善每个人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