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玉裁、王念孙韵部体系关系考辨
赵永磊[1]
【内容提要】 王念孙《答江晋三论韵学书》自谓其古韵二十一部成于获见《六书音均表》之前,谆(文)、侯、脂、之四部乃其独立发明,而近今学者多沿袭王念孙书札之辞,鲜有疑义。
今据王念孙诸文稿,分析王念孙谆(文)、侯、脂、之、至、祭、缉、盍八部独立之源流,辨明其谆(文)、侯、脂、之四部独立说受段玉裁之启发,乃段玉裁《六书音均表》言之在前,王念孙博考周秦典籍之后,终服此说;而段氏已具至、祭、缉、盍独立说之端倪,王念孙继之依周秦典籍之用韵,以入声韵未必尽与平声韵相配,亦可独立成部,并在声调上转主古有四声说,而不从段玉裁古无去声,遂以至、祭、缉、盍四部独立成部。王念孙讳言其古韵分部之源流,其书札所言并非实情,不免争胜之嫌。
【关键词】 段玉裁 王念孙 《六书音均表》古韵分部 清代古音学
清儒古韵分部,前人所分未密,后人更定而转精。顾炎武《音学五书》离析《唐韵》,分古韵为东、支、鱼、萧、歌、阳、耕、蒸、侵十部,江永《古韵标准》以真、元分部,侵、谈分部,侯、尤、幽合为一部,分古韵为东、支、鱼、真、元、宵、歌、阳、耕、蒸、幽、侵、谈十三部。乾隆三十一年、三十二年间,段玉裁成《诗经韵读》、《群经韵读》各一帙,析支、脂、之为三,尤与侯、真与文各为二,分古韵为之、萧、尤、侯、鱼、蒸、侵、谈、东、阳、耕、真、文、元、脂、支、歌十七部,乾隆三十八年段玉裁成《六书音均表》,更定入声为八[2]。段玉裁分古韵为十七部,钱大昕称彼有“凿破混沌”之功[3],戴震称彼别支、脂、之为三,“能发自唐以来讲韵者所未发”[4]。段玉裁于《古韵标准》古韵十三部而外,更分脂、之、侯、文四部,此乃段玉裁之卓识,故为时贤所激赏。
王念孙寓江有诰书云:“念孙少时服膺顾氏书,年二十三入都会试,得江氏《古韵标准》,始知顾氏所分十部犹有罅漏。旋里后,取三百五篇反复寻绎,始知江氏之书仍未尽善,辄以己意重加编次,分古音为二十一部,未敢出示人。及服官后,始得亡友段君若膺所撰《六书音均表》,见其分支、脂、之为三,真、谆为二,尤、侯为二,皆与鄙见若合符节,唯入声之分合及分配平、上、去,与念孙多有不合。嗣值官务殷繁,久荒旧业,又以侵、谈二部分析未能明审,是以书虽成,而未敢付梓。”[5]
案:王念孙此札撰于道光元年,而段玉裁已于嘉庆二十年九月化去。王念孙札中自谓其古韵二十一部之作成于获见《六书音均表》之前,唯未付梓耳,又谓支、脂、之分部,真、谆(文)分部,尤、侯分部乃其独立发明,而与段说暗合。王引之《石臞府君行状》、阮元《王石臞先生墓志铭》皆承此说[6],《清史列传》、《清史稿》王念孙本传并袭此意[7]。近今学者所论,大要不出此范围,唯罗常培先生言:“王氏(王念孙)分部以段氏(段玉裁)十七部为据”[8],堪称卓见。
王念孙初析古韵为十七部,而非二十一部,在声调上主古无去声说,而非古有四声说,今所见王念孙《校正六书音均表》、《平入分配说》即如是,王念孙古韵十七部与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大旨相同,唯平入之分配略异;而后王念孙以入声韵质、术、月、缉、合独立成部,古韵十七部而外,又增五部入声,是为古韵二十二部,今所存王念孙《论音韵》即如是;王念孙继而以术为脂之入声,质、月仍独立成部,进而更分古韵为二十一部,但在声调上略经递嬗,王念孙《诗经群经楚辞韵谱》、《周秦诸子韵谱》、《淮南子韵谱》稿本分韵部为二十一部,但持古无去声说,此主段玉裁之说,《易林韵谱》、《西汉(〈楚辞〉中)韵谱》、《西汉(〈文选〉中)韵谱》稿本韵部体系为二十一部,而无入声,此宗孔广森《诗声类》之旨,《史记汉书韵谱》稿本析古韵为二十一部,始主古有四声说,此即王念孙古韵二十一嬗变之基本轨迹[9]。
王念孙古韵十七部虽与段玉裁《六书音均表》在平入分配上略异,而彼在声调上,初无定见,前期始终主古无去声说,受段玉裁学说之左右可谓颇深,后期始转持古有四声说,是故王念孙札中所谓古韵二十一部早成说并非实情。
王念孙古韵二十一部之形成,既与段玉裁《六书音均表》直接相关,则谆(文)、侯、支、之四部独立说盖受段玉裁学说之启发,而王念孙古韵二十一部既于古韵十七部外,更创至、祭、缉、盍四部独立说,则此四部独立说当与《六书音均表》相关。
王念孙晚年从孔广森东、冬分部说,终定古韵为二十二部,在声调上主古有四声说,厥功甚巨。本文所考辨者,在于王念孙古韵分部之初,略受段玉裁《六书音均表》之启发,藉《六书音均表》及王念孙诸文稿,讨论王念孙谆(文)、侯、脂、之、至、祭、缉、盍八部独立之源流。兹不揣謭陋,粗为陈说,以质诸当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