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集刊·第十四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历代古籍目录中的墨家类文献论略

赵昱[1]

【内容提要】 春秋时期,儒、墨二家并称显学。自西汉武帝朝儒家思想定于一尊之后,墨家学说渐趋式微。本文通过勾稽历代古籍目录中的墨家类文献著录情况,并结合各个时代学术风气的具体影响,对其源流变迁做一梳理探究。

【关键词】 墨家文献 古籍目录 流传 聚散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纷起,处士横议,学术领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盛局面:“孔北老南,对垒互峙;九流十家,继轨并作。如春雷一声,万绿齐茁于广野;如火山乍裂,热石竞飞于天外。壮哉盛哉!非特中华学界之大观,抑亦世界学史之伟迹也。”[2]而其时的显学即为儒、墨二家。孟子曾说:“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孟子·滕文公下》)[3]韩非子也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自墨子之死也,有相里氏之墨,有相夫氏之墨,有邓陵氏之墨。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而皆自谓真孔、墨;孔、墨不可复生,将谁使定后世之学乎?孔子、墨子俱道尧、舜,而取舍不同,皆自谓真尧、舜;尧、舜不复生,将谁使定儒、墨之诚乎?”(《韩非子·显学》)[4]

通过这些战国诸子著作的论述,其实不难看出儒家学说与墨家学说在当时的流布之广、影响之大。然而,伴随着秦汉之际国家政权的统一,尤其是西汉武帝时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采纳之后,儒家思想一跃而成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核心与基础,儒家经典亦由此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体系中的官方学术,在长达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日益枝繁叶茂、历久弥新。相比之下,同为先秦显学的墨家学术却在后世一步步地走向了衰微,并且这一特征与趋势在历代古籍目录当中的相关类目设置与文献著录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