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霞成绮:余恕诚先生纪念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永远的缅怀不朽的丰碑
——在余恕诚先生追思会上的讲话

顾家山[1]

各位来宾、各位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举行余恕诚先生追思会,共同追思先生的音容笑貌,深切缅怀先生的赤子情怀。

余恕诚先生在我们学校学习、工作长达五十余年,德高望重,学识渊博,是扎根在安徽师大肥沃土壤里的参天大树,是矗立在教书育人伟大事业上的不朽丰碑。学校今天在这里举行追思会,既是为了寄托我们的哀思,表达对余恕诚先生深深的崇敬和缅怀,向余恕诚先生的家属表示诚挚的慰问;更是为了重温和总结先生的光辉业绩,号召全校师生学习和发扬他的崇高精神。

余恕诚先生爱岗敬业,常怀忠诚教育的拳拳之心。先生一生钟爱教育事业,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五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上辛勤耕耘,他对学生真关心,真理解,真培养,秉承“有教无类”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成人成才。在他的文章和发言中,几十年自称“教师”,从来没有自称“老师”,在他看来,这两个称谓的内涵不同,从“教师”成长为“老师”,需要用一生的心血和全部神情去拥抱学生,拥抱教学和教育活动,需要以无私的胸怀和广阔的胸襟对待困难和坎坷,团结协作,攻关克难。他以自己的无限忠诚谱写了自己幸福完整的教育人生,书写了安徽师大办学育人的绚丽篇章。今天我们缅怀余先生,就是要学习他对国家的一片丹心、对师大的一生真情、对教育的无限热爱、对学生的真心关怀。

余恕诚先生严谨笃学,永垂立德树人的名师之范。余恕诚老师是我国首批高校教学名师,是我省人民教师队伍的杰出代表。名师是一种风范,更是一种气节。余先生一生坚守学术道德,坚持诚心治学,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从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堪称教师楷模。他以真诚的态度开展学术研究,让学术活动一直扎根在文化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现实土壤之中。这些最有效、最管用、最有价值的成果,使我校的古代文学教学和学术研究走在全国同行的前列。余先生坚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崇高追求、高尚品德和人格力量,在潜移默化中熏陶和影响着一代代学生。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教师生涯中,他将全部心血给了学生,把全副神情用在了学术活动中。直到古稀之年,仍然坚守岗位,敬业乐群,不断发表高质量的成果,身卧病榻,仍牵挂着未完成学业的博士研究生,不仅亲自予以指导,还请其他同事完成其未竟的指导工作。他用自己的生命完善人生的每一个环节,完美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历程,成为深受广大师生员工爱戴和学界景仰的“老师”。我们今天纪念余先生,就是要学习余先生尽心尽责、认真履职、胸怀天下的责任与担当以及完美执着的人生追求,做一个真实的人,做真导师,做真学问,写真文章。

余恕诚先生甘于奉献,堪称开山铺路的领军之才。先生深深热爱着我们的学校,无论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还是社会服务工作都十分辛苦,但他总是乐此不疲。余先生数十年持之以恒,孜孜不倦,淡泊名利,甘当人梯,乐于奉献。先生对我国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文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我国杰出的古典文学研究专家,由于他的勤奋、渊博和卓见,他与其他著名学者一道,改写了中国古代文学史的相关章节,他自己也成为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学者;先生也为我省的学科建设和学位点建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校中文学科是我省的优势学科,余先生是普遍公认的领军人物,是我省第一个古代文学博士点的带头人。大家都知道,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的创建,标志我们学校的中国诗学研究达到国内一流水平,中国诗学研究中心的建立,自然地成为我校发展史上的丰碑。可以说,作为一个开山铺路的领军人物,余先生开辟了一条道路,让一代代教师在这里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余先生耕耘了一片沃土,让一代代教师在这里获得丰沛的滋养;余先生构建了一个平台,让一代代教师在这里获得发展的空间。余恕诚先生是一面旗帜,只要他的精神常在,这面旗帜就会永远飘扬。

余恕诚先生文质彬彬,秉承忠恕以诚的君子之风。先生人如其名,一生坚持以“恕”“诚”的仁爱之心,推己及人,宽以待人,严格律己。余先生作为首届全国名师,为人为学却一直谦和低调。先生的课堂生机无限,充满魅力;先生的学术成果更是著述等身,硕果累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余先生的崇高人格魅力不仅熏陶了万千学子,也早已成为我校师德建设的一面窗口。余先生内心锦绣华章,外表平淡如水,表现出我国知识分子文质彬彬的气象和境界,是谦谦君子的典型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温、良、恭、俭、让”等思想在他的身上得到了集中的展现和完美的统一。我们今天纪念余先生,就是要永远传承他的价值选择、道德理想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以出世的精神做好入世的事业。

各位学界同仁,校友,老师们、同学们、同志们:

名师是大学之魂,是大学最宝贵的资源,是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是大学之所以为“大”的关键所在。很多人对一所大学的认知和评价,经常是与这个大学的某位教师相联系的。我曾经在学校教学名师表彰大会上专门举了余先生的例子:1997年,前文化部部长、著名作家王蒙先生第一次来我校讲学,在专家楼接受《中国教育报》等媒体专访。记者开场就问:王蒙先生,您怎么有空到安徽师范大学?王蒙先生回答:“我和安徽师大的刘学锴、余恕诚先生是好朋友,我非常敬重这两位先生,也一直好奇这两位先生所在的学校和团队是什么样子,所以这次有幸走进安徽师大……”这段平实真诚的对话,诠释了一个名师对大学的价值和意义。余恕诚先生的逝世,是我们学校的巨大损失,也是我国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巨大损失!我们为痛失这样一位名师而悲痛万分!

余恕诚老师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展现了人民教师的大爱情怀、高尚师德和光辉形象,也生动诠释了“厚重朴实、至善致远、追求卓越、自强不息”的师大精神。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他是我们师大砥砺前行的动力源泉,是我们全校师生员工潜心学习的精神楷模。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余恕诚先生治学育人的崇高精神,充分认识自己肩负的重大使命和历史责任,为伟大的教育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1] 顾家山(1963— ),安徽滁州人,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