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的60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传承 誓将航天事业薪火相传

航天事业之所以伟大,不仅是因为它出成果、出经验、出效益,还出人才、出思想。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大发展,我们的队伍也在飞速壮大。在具体的工作历练中,老一辈航天人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传帮带”,以深厚的学识、丰富的经验指导点拨航天后辈,以宽广的胸襟、无私的奉献包容我们学习成长。

型号队伍中倡导学术民主的氛围让我如鱼得水。当年,体积大、重量大是制约中国飞航导弹发展的主要问题,同样体积重量下,中国导弹的指标一直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弹体与推进系统的一体化设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为攻破这一难关,领导让年轻人自由发言,有思路就可以上台介绍,谁的点子好就用谁的。我当时参加工作不久,对技术问题总想打破砂锅问到底,也总希望能提出一些新点子。听到领导这么说,我兴奋得晚上睡不着觉,一遍一遍查阅分析当时能收集到的国内外所有相关资料,脑子里不断推演着各种技术方案。经过周密计算,我提出了一套全新的设计方案,最终在室里组织的讨论会上,得到领导和专家的认可。虽然我年轻经验少,但领导还是让我担任项目的技术负责人,给了我充分的信任和支持。通过团队的不懈努力,我们攻克了部件设计、工艺和试验验证方法等大量技术难题,成功试制出第一套一体化样机,大幅提升了导弹的关键指标和性能。正是在这种包容、鼓励创新的工作环境中,在老领导和老专家的理解和支持下,我们这些年轻人尽情地汲取航天型号工作的营养,快速地成长着。

在后来的工作中,自己也自然而然继承这种“传帮带”的传统。在总体部担任主任期间,我们研究制订了一系列激励机制来拓宽人才成长通道,坚持不懈地进行人才梯队建设。我自己也积极担任帮教导师,带了三个徒弟,按照他们各自的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将自己的所学所悟倾囊相授,帮助他们提升技术水平、拓展科学视野、增强大局观念,在岗位建功中取得成长和进步。

在老一辈航天人的关心指导下,在一次次重点工程的锤炼中,如今中国已建立起一支以40岁左右为领军、以30岁左右为主体的高水平航天研究队伍。这样的队伍非常有朝气和活力,正如美国航空航天局前局长迈克尔·格里芬所言,中国航天最让人羡慕的不是取得的成就,而是现在的领军和主导中国航天的这些人太年轻了,他们会创造出更骄人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