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优生与学困生的有效辅导
——“宝贝计划”
何琳
进入初二以后,随着数学学习内容的增多和综合运用能力的增强,学生中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成绩上年级排名在最后的那些学生,他们看上去很迷茫、很无助,教师们非常着急,担心这些学生无助的时间长了慢慢就厌学了。另外,学生中也有一些成绩非常优秀并且日常学习过程中常感觉“吃不饱”的。我们备课组几位教师一致认为:要提高年级整体的成绩,必须抓住这两头,这两种学生都是我们教师要格外关注的。由于关注得多了,我们也和他们有了感情。我们组里的教师常把这些学生亲切地称为我们年级中的“宝贝”。同期,正赶上学校提倡教师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创建教育教学课题,我们正好就以此为题开始了我们的“宝贝计划”。我们力图通过研究和实践,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帮助他们树立自信;使学优生的数学逻辑得到最大限度提高、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掘,最终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研究目标
对学优生的辅导就是针对学习有余力、学习成绩比较突出或某方面有潜能的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辅导和训练,使他们学科成绩更加优秀、专长得到训练和发展,重在培养这些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困生的辅导就是对学习有困难且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偏弱的学生,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辅导和帮助,使他们能够身心健康,学习能跟上班级授课的进度,重在提高这些学生的基本能力。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关注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可以使其各有所得,可以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发展,体验学习的快乐和进步的乐趣,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根据教育理论中“因材施教”原则实施特殊教育计划,分层教学,从而实现我们的目标:让优生更优,差生不差,共享成功。
二、课题的实施步骤
1. 准备阶段
(1)成立课题组。
(2)收集资料与理论研修。加强国内外教育教学资料的收集;加强教学科学研究方面的理论的学习。
(3)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组织课题申报工作。
2. 实施阶段
(1)制订方案。制订整体方案,以个别辅导为主,抓好课外辅导工作。
(2)执行方案。进行集中辅导,定时间、地点、人员进行集中辅导。包括:教师专题讲解;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答疑解惑;学生小组互动学习;定时定量,规范训练,提高素质和应试能力;进行学法指导,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
(3)建立学生的学习档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抓好学优生、学困生的综合评价。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 研究思路
用发展的眼光公平地看待每一位学生,既要关注学优生,也要关注学困生。树立教育公平的意识和观念,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发展,不放弃每位学生。要把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看得同样重要,给学困生以同等竞争机会,创造条件使他们渴望表现和成功的愿望得以实现。教师要以学生的终生发展和幸福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广泛查阅文献资料,包括国内外教育教学文献等。
(2)问卷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
(3)行动研究法。由全组教师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在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
(4)案例研究法。通过一些教学案例,教师在研究中通过不间断地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直接或间接的观察和反思,不断地加深对自己和自己实践的理解,并在这种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四、文献研究
随着数学科学的日益发展和数学应用的日渐广泛,以及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当今数学科学与数学教学的文献浩如烟海,其数量之庞大、类型之复杂、文种之多样,是任何时期都无法比拟的。中学数学教师要学会文献检索方法,这对开启人类数学知识宝库、提高数学教育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内很多教育专家在学生的发展问题上有不少独到的观点。华南师范大学教授郭思乐在《教育走向生本》一文中说:“人的潜能无限,在于人是一个可以自我激励的系统。如果你有了成功的表现,你又受到激励,你就会走向更大的成功。而这种激励更多的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自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肖川在《教育的理想与信念》一书中用了很多篇幅论述了情感教育的作用:“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这些都是教育的大敌。而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则是学生获得更充分发展的心理基础和人格品质。大量研究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不仅取决于他的智商,还取决于他情商的发展。情商包括求知动机、理想和抱负、意志的坚定性、兴趣和情绪的稳定性、独立性、好胜心和自我意识等七个方面。”这些在我们实施学困生转化研究中都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国内外对学困生教育的研究,能给我们一些理论上的借鉴。国外的研究从很广的视角把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学习障碍学生,另一类是后天受影响的有学习问题的学生。美国的苏珊·瓦思布雷纳在《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一书中针对学生学习障碍的类型分析,提出了各种有效的教育干预策略,给一线教师辅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障碍提供了很多有成效的建议。他认为给特殊学生贴标签会使别人总从缺陷或者障碍的角度来看待他们,这样会使这些学生丧失更多的学习机会,因此要求对他们一视同仁。国内的研究则更多地注入中国的文化因素,从生理、教育、社会影响以及文化背景各方面分析了学困生的成因,对于如何有效地转化也提出了很多有建设性的教学策略。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以国外差生研究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为依据,从原因诊断的角度、治疗的角度、教学论和性格学分析的角度以及预防教育的角度,综合地考察差生问题,揭示了现代差生概念的内涵,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略。
另外,中国古代有许多教育家十分重视对学优生的教育和发现。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就是针对天资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育方法。西方重视学优生教育的历史虽没有中国悠久,但西方近代曾出现一批专家学者在生理学、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对学优生教育展开深入的研究,为今天的学优生教育提供了许多实验及理论的依据。从中外教育史上我们可以看出,学优生无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实中都是确实存在着的,对学优生实施适合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而且是确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谢明初,苏式冬,徐勇.数学学困生的转化[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长沙:岳麓书社,2002.
[3]王金战.英才是怎样造就的[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
[4]熊晓东.英才教育在中国[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5.
[5]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陆怡如,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王道华.学商 学习心理 学习方略 学习能力[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8.